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发现平时阅读教学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就是阅读书目推荐没有专业性。没有研判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的变化,所以推荐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14篇,供大家参考。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发现平时阅读教学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就是阅读书目推荐没有专业性。没有研判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的变化,所以推荐书目时只能看网络上的书目推荐。因此,学生肯定也不能坚持做阅读书目。今后,我自己要多读书,大量的阅读才能提升专业性。在向孩子推荐书目时才能有的放矢。第二,阅读的中期监督不够,活动流于表面,落实不够。今后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使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一天学习虽苦却甜。我将心中永记悬顶之剑,手中常拿书史经典。我将做庇护孩子的坚强盾牌,做点亮他们美好心灵的微弱之光,身怀最美好的憧憬交付给和这些孩子相伴的每一寸光阴。
昨天有幸聆听了陈刚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把教师工作当作事业,而不只是一个职业。“事业”和职业的区别就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你是否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期许,你是否渴望到达某个高度,即使你目前还只是仰望。满足
于工作中不出差错,各项考核评估基本过关,工作环境、待遇等一般但还算稳定,就是把教师这个工作仅仅当成了一个职业。
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去拓展新的疆域。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我们停下自己的脚步,我们将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无法应对教育实践中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不是工业流水线上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每一个都很不一样的人。在教育这个工作中,有无数有待于我们去探寻、拓展的疆域,自然也就有无数种发展自己的可能。
促进家校协同,培养阳光孩子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专题讲座。通过听取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也明确了家校协同的必要性和关键点。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家校协同是培养阳光孩子的必要手段。家校合作可以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只有家校协同,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效的教育。
最后,家校协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包括:沟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家长和老师要相互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需求;要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角色和职责;要建立起互信的关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要积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通过本次专题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和关键点,也明确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我将更加注重家校合作,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次培训学习,我本着认真学习、认真领会的态度,从优秀教师及领导们一场场精彩的教学故事演讲及讲座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经验的发展与养成是与老师日常认真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方面体会:
一、关注教学提升从做好教学细节开始:要有积极的正能量态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充分的课前动员与点评,在上课之前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不要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
二、提升课堂驾驭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打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前进行动员、精心备课,打造高效课堂,课后做好习题分析。
三、做一个手握戒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合格教师:学生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表现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做一个课上严要求,课下好相处的老师。
听了蒲韬老师的讲座,关于阅读又有进一步的理解。
“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一个了解自己和思考外界连接的过程,又是一个自己比对、自我反省的过程。阅读不仅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对教学的灵感来源以及更深一步的思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阅读使教师知识的结构更加完善、专业素养更加成熟、教育教学规律更加透彻,教师只有使自己更加强大了,才能更丰富、更精准、更完善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与读书写作为伴,他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和升华,在这个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也正是因为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注入了“阅读”这份甘甜,才能够帮助教师活下来,并且活得更好,由此可见,阅读对教师个人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经历,无形中使教师在成长,广泛的阅读中不休不止的塑造自己,最终成为了教师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花垣县暑假教师集体培训的时刻。这是一场关于师德师风、法规政策解读、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盛宴,让我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几天的学习中,我们还对法规政策进行了深入学习。法规政策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准绳和指南,它规定了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培训中,我们了解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学习了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等相关政策,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在法规政策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学生的权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除了师德师风和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中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篮球比赛、班级活动交流分享会、优质单身青年联谊活动等等,不仅让教师们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将活动的乐趣与激情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培训中的学习和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而言,本次集体培训是一次富有收获和启迪的学习之旅。全体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我将牢记所学所感,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今天,吴春来老师作《追求理想的课堂》讲座令我印象深刻。他围绕“课堂教学现状特写”、“理想课堂是怎样的”及“五多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
“五多课堂”的核心思想是立德启智,重在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德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五多课堂是追求教学合一,师生共同成长的育人课堂。课堂呈现“五多”:“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显示,多让学生讨论。”教学行为上吴老师倡导:少告诉,多发现,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逻辑体现在因材施教,解放学生,理性参与上,在教学上真实发生,课堂育人,教学合一,动静结合。最后吴老师总结到,好的课堂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生活,在思考,在创造。
吴老师诙谐幽默的讲座让我们了解到“五多课堂”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它遵循内在的发展逻辑,是一种既有理论与文化高度的课堂,也是有实践操作意义的课堂,旨在揭示课堂教学普遍的规律。让课堂回到最初的样子,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让老师寻找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在新课标下进行理念更新,提升专业成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我们一定能飞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筑崇高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上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用自己爱党、爱国家的思想、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
练好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授学生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闷热的天气,也阻挡不了我们大家学习的热情,早早的,我们教师就往培训学校赶,在来的路上遇见以前的老同事,交谈时:她说“对我要退休来说,现在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20多年了,一直都是教师身份进校园,很高兴自己还能以学生身份重返校园,给自己的教育生涯曾加了不一样的美好回忆。”是的,每一次学习,都为凝聚更好的教育赋满满的能量。做为教师的我们,学习了才有思考,有收获,体会有新的思潮与启发。
今天,听了雷思明老师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趋势,——当前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对策及危机应对》讲座,再次使我增加知识、刷新认知。以前,我只单一的知道,对学生不要变相体罚,批评教育过程中不要实施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言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不只关注学生的身体,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心理问题、舆情会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知道了发生事故后,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应急处理等等。雷老师还讲到了,应对我们老师进行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克、人工心肺复苏、止血等。
今天学习收获满满,我一定学以致用,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素养,更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愿自己拥有“空杯心态”,静心学习、充电赋能,学习一直在路上,为今后的教育工作积蓄前行。
我们平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没有扎实学识就不能全面理解知识,不能把握逻辑关系,就不能给学生讲透知识点。所以为了让自己有丰富的知识,我们应该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学习,教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更需要颠覆经验,更需要适应各种变化,边学习边观察边思考,努力创造教师工作的新内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篇十六:小学教师暑假集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聆听了各专家带来的教育教学方面最前沿的理念,顿感豁然开朗,对于教育教学的疑惑得到解开。各专家的理论,独特的见解,拨开云雾,看见更广阔的蓝天。
特别是本次培训中对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对策与危机应对,安全是办学的底线,教师更是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来深感安全工作的不易,需事事关心、时时提醒、处处教育。听完专题讲座后,让我对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
课上听取专家讲解,课后与同行交流,专家讲解的绘声绘色,同行们带来的都是教学第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畅所欲言,回顾过往工作,展望未来,对将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对于一线老师来说,理论的学习最终用于实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内容不断改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在这几天里让自己好好的充电!
今天上午王俊良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有缺点的学生。
三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只有知法,才能守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理念,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用先进的教育手段、规范的教育行为给学生传授知识。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关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探索未知。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探究式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三,在理想课堂中,我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采用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作品展示、小组合作评价等,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和表现。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与一场精彩的讲座相遇,是机遇。
能与有趣、博学的专家相逢,是幸运。
吴春来老师基于学生立场,聚焦课堂改革,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教育研究和思考,认真梳理了课堂方面的讲座与培训经历,剖析了课堂教学现状特写。点醒一线教师如何追寻理想课堂,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我很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不理解一些“基础”概念,做不对一些“基础”题目,全然忘记自己也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经过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才获得的知识。听了吴春来老师《追寻理想课堂》的讲座后,我意识到:要想打破知识的诅咒,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育返璞归真。
但不管什么学科的老师,追寻理想课堂的条件就是扎实的学识,由此可见,作为老师就必须时刻修炼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功底。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视野广了教学自然无需特定的方法了。
吴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五彩课堂是追求教学合一,师生共同成长的育人课堂。”我也常常在想我离这个目标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但愿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在我的课堂中有更多的真、善、美的存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