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留琼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2023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贯彻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完整文档)

2023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贯彻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完整文档)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4 17:05:02 点击: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贯彻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贯彻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完整文档)

 

 学习 2022 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材料 可用 于 心得体会 、发言稿

 2022 年 6 月 25 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上海经济体量不仅是全国第一、全球第四,这些年上海展现出的功能、格局与胸襟,也让她始终无可替代。知重负重。五年来,大变局下的上海,始终牢记嘱托,在拼搏奋进中,实现了关键的跨越与变革。

 开路先锋,既要敢于攻坚克难,也要敏感睿智,善于抢占各种机遇。

 今年 6 月 16 日,当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再次打开大门,吸引眼球的除了 7200 多亿的项目签约和开工,上海还发布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个“新赛道”行动方案。到 2025 年,其中三个有明确目标的“新赛道”合计产业规模将突破 1.55 万亿元。

 这种对新技术、新业态、新赛道的孜孜以求,让人想起几年前一个著名之问:“上海为什么没有 BAT? 2018 年上海两会上,一篇网文《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

 的互联网机遇的?》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或附议或质疑,众说纷纭中,有一种态度占据了主流:网上批评未必都对,但并不妨碍上海深思。

 当时,市委书记李强在浦东代表团审议时更是鲜明地指出:“有忧患才能知奋起,有忧患方能见担当。”对于上海而言,置于全新的发展时空和竞争态势,如果一味沉醉往昔辉煌,拿不出“创业初期”的状态和决心,非但难谈全国范围内的“排头兵、先行者”和全球范围内的“卓越城市”,自身的前行也会关隘重重。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下,上海这五年的发展,一直努力跑在新技术、新趋势、新业态的前头,在产业发展中逐步走向高端,在国际竞争中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增强。尤其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高端通用图形芯片实现量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运行,仅去年一年就有 8 个 1 类新药获批上市……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上海经济涌现出4个“万亿元级突破”——在工业增加值突破 1 万亿元的同时,全市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代表数字经济大盘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以及代表产业后劲的在手投资总额,也都历史性地迈过万亿元门槛。

 让科学家判断技术前景,让企业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

 验证赛道价值。迈进“十四五”,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积极抢占数字经济赛道,上海的步伐在进一步加速,不断求新、求变、求突破。

 2021 年起,上海便开始谋划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和数字经济“新赛道”的布局。今年的上海两会,“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谁能占据经济数字化新赛道,谁就能更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成为这座经济中心城市的共识。

 根据最新行动方案,上海在发展数字经济“新赛道”中,要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强数据、技术、企业、空间载体等关键要素的协同联动。到 2025 年,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形成基本框架体系。

 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交互的重要平台,后疫情时代将催生该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前,上海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是全国“双千兆宽带第一城”。元宇宙促进方案提出,上海要瞄准元宇宙前沿技术、交互终端、数字工具等关键方向,充分激发需求牵引作用,发起设立百亿元级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

 而智能终端促进方案则提出,智能终端作为数字经济的硬件载体,上海要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

 虚拟现实交互终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 6 大终端产品,夯实硬件、软件两大基础支撑体系,引进和培育 50 家以上“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企业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等一批关键基础技术上创新突破,开展消费终端爆品、龙头企业打造等专项行动,形成 100 款核心拳头产品。

 学习 2022 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材料 可用 于 心得体会 、发言稿

 2022 年 6 月 25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认真自学党代会精神。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干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镰刀锤头交相辉映、党心民心同频共振。特别是李强书记代表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上海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擘画了未来五年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宏伟蓝图,既是一份满意答卷,也是一盏指路明灯,更是一个动员号令,催人奋进、振奋人心。要切实用市党代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做到赤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结合自己工作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如果一座城市有一种独有的色彩,那么属于上海的一定是红色。

 2017 年 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

 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

 在仅有 18 平方米的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中共一大召开过程的介绍,询问中共一大会址保护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仅让上海红色文化传承有了新的面貌,也让上海在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上不断前行。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巨大提升,呈现出所未有的自信和自觉。

 2021 年 7 月 1 日是党的百年华诞。当天上午,佩戴着“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姚明奇成为当天进入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首位参观者。他表示:“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一定要来党诞生的地方重温初心。” 新建成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讲述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令姚明奇十分震撼,深感不虚此行。

 包括中共一大纪念馆在内,五年来,上海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构筑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助力城市软实力建设。一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一批展览展陈功能提升,一批理论课题研究实现突破,一批活动项目蓬勃开展,一批文艺作品深入人心。上海“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党的诞生地”已经成为上海的鲜亮名片。

 据统计,仅 2021 年,上海 31 家革命场馆累计接待参观人数 650 万人次,开设公共讲座 600 余次、开展文教活动和项目 1600 余个,激发起全社会党史学习教育热情。

 为了把党的建设做实做具体,五年来,上海始终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始终坚持基层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在全市布局开放 1.2 万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同时,为了激励党员干部“树立山一样的崇高信仰、增强海一样的为民情怀、锤炼铁一样的责任担当、激发火一样的奋斗激情”,上海还专门召开全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的若干意见》,梳理了 17 项具体配套细则和实施方案,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党建的效果,要在风雨中经历考验,要在艰难时看见担当。今年 4 月下旬,上海战疫最吃劲的时刻,一则消息传来让人扼腕:中国商飞 CR929 副总师孟庆功突发疾病去世。生前,他曾在自己的小区担任志愿者,连续工作 25 天。

 一位与孟庆功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志愿者回忆,“如果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个农民工,所有脏活累活他都愿意干,甚至抢着干。” 孟庆功是一名共产党员。许多志愿者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4 月 6 日,中共上海市委向全市共产党员发出公开信,号召广大共产党员,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战,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中去。

 疫情就是命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担当——核酸检测、运送物资、送医配药、拔点攻坚、“无疫小区”创建……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响应号召,始终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带动周边群众贡献凡人微光、人民力量。

 今年 6 月 1 日,上海“重启”复苏,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回首 3 个月漫长战疫,上海的党员干部们,不负初心,不辱门楣,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伟大荣光。

 学习 2022 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材料 可用 于 心得体会 、发言稿

 6 月 25 日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李强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市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大历史节点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结合自己工作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今年 6 月 17 日上午,家住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梦花街的陶来娣阿婆终于搬家了。

 “在这住了 55 年,条件是真的苦。”今年 80 岁的陶来娣住在弄堂底楼,终年不见阳光,昏暗狭窄的房间里,饭桌和抽水马桶的距离不到一米。“刚开始旧改时候,还不大想搬,毕竟已经这个岁数了。但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早点改善。” 作为此轮疫情的重灾区,在蓬莱路地块,像陶阿婆一样迫切想要旧改的居民很多。回应群众期盼,刚刚走出疫情困境不久,上海就重新拉开旧改大幕。

 其实,即使不是因为疫情,上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也将于今年收官。这五年来,为了最大程度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上海旧区改造全面提速,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累计实施改造 308 万平方米,惠及 15.4 万户居民。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旧改提速,只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发力点之一。这些年,关于怎样建设人民城市,建设什么样的人民城市,上海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在杨浦滨江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建设人民城市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根本遵循。

 为此,上海市委专门召开一次全会进行部署,提出了“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即把上海打造成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

 去年,上海展览中心进行了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拆围栏”行动,令人津津乐道。作为曾经的上海地标,这里曾见证过许多重要历史时刻。围栏拆除后,更多公共空间开放给市民,让大家近距离感触优秀历史建筑的魅力。

 “拆围栏”背后的逻辑,就是把最好的公共资源留给人民。过去五年,从黄浦江 45 公里滨江公共岸线贯通,到苏州河 42 公里公共岸线基本贯通,华政滨河步道开放了,浦

 东滨江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放了,杨浦滨江有着 140 年历史的杨树浦水厂、徐汇滨江大型储油罐等工业遗存变身网红游览点和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天文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纷纷亮相,“千座公园”计划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文化新空间、休闲好去处…… 上海还不断启动实施多项民心工程:老房加梯让“悬空老人”下楼晒太阳,“早餐工程”让优质早餐每天不重样,“咖啡+公益”让残障人士人生出彩,垃圾分类让公益环保成为市民的“肌肉记忆”……这些人民城市建设的细节,不仅让这座城市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也让市民素质和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软实力是实力之基。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寄语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如何更好地展示?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更要有软实力的彰显。

 有人说,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去年,上海市委专门召开一次全会深入研讨城市软实力议题,形成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 全面提

 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正在“打硬仗”的上海,为何大谈软实力?只因这绝非可有可无的“闲篇”,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的“高阶竞争”,是一招“战略先手棋”。

 上海市委全会提出,要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在上海形成这样一幅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

推荐内容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