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国家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我们党成功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我国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在治理实践上,就是推进国家安全总体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就是安全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统筹治理,创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系统格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民族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符合当代安全需求的国家安全总体系,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他进一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新论断新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人民重大关切,对于应对我国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整体的、全面的、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来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是深刻总结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安全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创新。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国家安全问题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坚持从总体上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江泽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可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赶上和超过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加紧策划“颜色革命”,千方百计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更加凸显,在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各种敌对势力遥相呼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有所抬头,不断向内陆地区滋生蔓延,范围不断扩大;我国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还没有根本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状况极不乐观;我国能源消耗较多,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对外依赖度不断加深,能源安全风险加大;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而且周边几个国家都拥有核技术或核生产能力,核威胁阴云重重;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面临的境外网络攻击和威胁十分严重,已成为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多发,影响着社会稳定和谐,等等。国家安全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确保整个安全机构能够协调高效运转。
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理解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依据。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指国家领土主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安全直接涉及国家政权的稳固。因此,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高层次,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不仅包括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而且包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被动摇,其中最关键的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要把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高度敏锐、高度自觉加以维护,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竞争从军事实力转向以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各国之间经济依存度加深,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问题可能很快演变为世界范围的经济风险。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巨大冲击,就是明显一例。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不仅要保障我国自身的经济制度安全、国民经济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等,而且要对可能的外部经济冲击有应对之策,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是其他安全的重要保证。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但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遏制、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保底手段。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尤其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维护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社会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涉及到国家安全稳定。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要注意研究这些方面面临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构筑起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别的国家而存在和发展,各国之间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国家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大环境影响之外,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变量。现在,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联系日益紧密,很多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世界性,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国际安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以有力措施积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自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树立系统辩证、统筹兼顾的国家安全理念。坚持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辩证、统筹兼顾的国家安全理念,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统揽国家安全的全局,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尤其要注意克服只重视个人或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安全,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等短视行为,不断深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觉,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目的就是要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协调各方面资源,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下好国家安全战略“一盘棋”,努力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强大合力。
提高综合治理、有效应对的国家安全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最终要落实到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经济实力是最基础的实力,必须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使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科技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强有力支撑,必须大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加快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家武装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提高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人民群众是国家安全的智慧和力量来源,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形成全体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动局面。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就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夯实国家安全社会基础提出明确要求、指明行动方向。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习总书记“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论断振聋发聩、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谋划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了重要遵循。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是加强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实践才有方向。在我国长期处于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面临种种新课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才能在和平年代绷紧安全之弦、凝聚安全共识;加大对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强化公民法治观念,以法律划定行为底线,向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说不,才能让法治力量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对接现实的宣传教育方式,让人们深切感知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密切相关,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构筑捍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永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通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等方式,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就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就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为国家安全厚植社会土壤。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不懈努力。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到来,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13亿人民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我们必将推动中华号巨轮在时代风云中破浪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国家安全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安全和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国家安全观,忧患意识记心头。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国意识”,有国才有家,这是大多数人都懂的道理,我们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牢记国家历史,居安思危,积极主动地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其次要增强“忧民意识”,我们要时刻将人民安全放在心头,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平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国家安全观,要心怀感恩。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0名缉毒警察壮烈牺牲;最近,四川凉山森林大火,30名救火英雄壮烈牺牲等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为什么有平安定的生活?这不就是因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吗?当下我国国家养老保险越来越完善、合作医疗报销比率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脱贫攻坚胜利在望等等,这不就是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最好的证据吗?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恩,感恩我们的国家、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时时刻刻为国家长治久安默默付出的英雄们。
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全力保障国家安全。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就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夯实国家安全社会基础提出明确要求、指明行动方向。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习总书记“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论断振聋发聩、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谋划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了重要遵循。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是加强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实践才有方向。在我国长期处于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面临种种新课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才能在和平年代绷紧安全之弦、凝聚安全共识;加大对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强化公民法治观念,以法律划定行为底线,向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说不,才能让法治力量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对接现实的宣传教育方式,让人们深切感知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密切相关,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构筑捍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永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通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等方式,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就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就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为国家安全厚植社会土壤。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不懈努力。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到来,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13亿人民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我们必将推动中华号巨轮在时代风云中破浪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国家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我们党成功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我国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在治理实践上,就是推进国家安全总体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就是安全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统筹治理,创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系统格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民族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符合当代安全需求的国家安全总体系,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各地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正广泛展开。本次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值此之际我也观看了由公共安全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主讲《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疫情防控》高校公开课。这种全社会对国家安全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有力证明,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国家安全始终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稳”最“实”的基石。维护国家安全须臾不可放松,更需汇聚全民力量。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历史一再启示我们,没有意识到风险本身就是的风险,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当前,在疫情在国内外蔓延的情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所覆盖的领域比历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乃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将每年的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国家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我们党成功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我国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们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很快,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我们的国家安全教育日就要到来了。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习总书记“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论断振聋发聩、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永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通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等方式,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就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就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为国家安全厚植社会土壤。
久久为功,不懈努力,相信有一天,国家安全,长治久安。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入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但风险挑战也十分严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既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也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维护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或打断。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在新时代,人民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更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希望党和政府更加主动作为,更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希望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论断,明确将安全作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这是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深刻洞察。有了安全感,获得感才有保障,幸福感才会持久。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重大论断,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要求和丰富内涵。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安全才更可靠、更可持续。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在改革发展中促进国家安全,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了这个国家生存、发展与兴盛之路。实施发展和安全并重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国家安全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安全和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国家安全观,忧患意识记心头。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国意识”,有国才有家,这是大多数人都懂的道理,我们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牢记国家历史,居安思危,积极主动地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其次要增强“忧民意识”,我们要时刻将人民安全放在心头,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平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国家安全观,要心怀感恩。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0名缉毒警察壮烈牺牲;最近,四川凉山森林大火,30名救火英雄壮烈牺牲等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为什么有平安定的生活?这不就是因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吗?当下我国国家养老保险越来越完善、合作医疗报销比率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脱贫攻坚胜利在望等等,这不就是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最好的证据吗?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恩,感恩我们的国家、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时时刻刻为国家长治久安默默付出的英雄们。
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全力保障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国家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机关单位重温《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到中小学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再到边境村寨巡回宣讲相关政策法规,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促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有效提升了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水平,为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汇聚起强大合力。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安全就是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顶层设计,作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创了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在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下,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就有了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历史启示我们,盛世并不意味着永享太平,必须始终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权益,进而影响到国家利益。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最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促进全体人民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才能共同构筑护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国家安全并非抽象的概念、遥远的事情,也不只是少数人的职责,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认为国家安全只限于政治、国土、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对生态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认识不足,还是嘴上说“要”,行动上说“不”,甚至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当旁观者、做局外人,都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利益。明确哪些事当为,哪些事不可为,自觉把维护国家安全当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才能用行动筑牢护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幸福。国家越安全,人民就越有安全感;人民越有安全意识,国家安全也就越有依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切实增强亿万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我们定能加固新时代国家安全人民防线,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