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四个实” 厚筑“防控墙”
进入冬季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大环境下,随着个别省市零星散发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发生,疫情防控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务必充分认清严峻形势,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抓实四个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夯实”防控基础,铸就铜墙铁壁。近段时间,随着海外多国出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和疫情加速流行,加之临近传统节日春节,我国超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春运大潮即将到来,各级党员干部务必在继续夯实防控基础上下功夫见成效。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要进一步落实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要真防真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严实”信息管控,主动回应关切。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是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精准应对的重要保证。2020年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防控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如果信息发布做不到这几点,就有可能延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本地出现的情况准确研判、立即上报、科学施策。要及时澄清虚假和不实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任何造谣传谣行为实施零容忍,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和负面影响,守护好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
“落实”重要措施,维护防控秩序。要抓实疫情防控的日常宣传,形成常态化,确保警钟长鸣。要在全社会树牢自觉践行公筷制、一米线、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健康理念,强化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员往来的监控,对境外及国内风险地区往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核酸检测、医学隔离和居家隔离等措施。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对可能的苗头隐患要追根溯源、举一反三。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筑牢全人群免疫屏障。
“抓实”重点时段,降低聚集风险。张伯礼院士最近强调,“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他还专门提醒大家,春节要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外出旅游。今年春节即将来临,回家过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但当前的疫情新形势不容我们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任何大意麻痹都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必须慎之又慎。各企事业单位要倡导人员就地过春节,要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员聚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抓好落实,从源头降低疫情风险。
临近春节,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零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为了减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挽留”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一些地方针对就地过年人员给出的方方面面福利和一项项周到而务实的举措在网上传播后,更是让广大网友拍手叫好,也让就地过年人员感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真切关爱,既“舒心”又“暖心”。
要想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就地过年,只有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诚意,才能“留住”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才能让就地过年的人们在这个“特殊之年”里感受到更多暖意,快快乐乐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全力保障生活要素,让就地过年人员更加“舒心”。
选择就地过年,意味着不能与家人团聚,内心总免不了有些许失落。这时候,要让就地过年人员过上一个祥和安宁的春节,地方政府良好的服务保障是关键。要在出行、就医、水电气供给等基本需求方面为就地过年人员提供充分保障,在春节期间为就地过年人员免收停车费、免费乘坐公交车;也可以通过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让就地过年人员的生活更多充实。
既然是过年,节日的喜庆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也能让就地过年人员的春节更加欢乐。在春节到来之际,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过年风俗,让就地过年人员融入到本地过年的节日氛围中,一同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看联欢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过上一个开心年,舒适年。
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让就地过年人员更加“暖心”。
春节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候,做出留在工作地就地过年的决定实属不易,各地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扎实开展好就地过年人员春节慰问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送福利”的方式,为就地过年人员发放新年“消费红包”“流量红包”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组织线下慰问活动,组织本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同就地过年人员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迎接新年,为他们送上更多贴心的服务,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于在生活上存在困难的就地过年人员,各地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困难人员慰问活动,去了解他们的所诉所求,去倾听他们的迫切盼望,拿出实际行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在新春佳节里深切感受到来自地方的关怀,内心更加温暖。
倡议就地过年,是“特殊之年”的特殊之举,那些做出就地过年决定的每一个游子、父亲、母亲,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各地一定要拿出应有的行动,让这些为抗击疫情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之人在这个新春佳节里既“舒心”又“暖心”。
携“三风”走访慰问 吹出“心田花开”
为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以及省委的关心,近期,四川省委组织部从中央下拨党费和代省委管理党费中划拨1404万元,用于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
走访慰问是党内关怀的形式之一,作为每年双节期间的常规动作,各级党组织要携“暖风”“春风”“党风”到千家万户,带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让这个冬天暖意融融,每个人都心田花开。
“暖风”吹去真心真情,架起党群“连心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就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年末岁尾,真心真情地走访慰问,对于群众无异于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天冷心不冷。要做到真心真情,就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炙热初心。不敷衍推诿,从制定方案到具体走访,要从群众的角度周到安排,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用心、贴心;不端架子,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坐一坐,唠唠家常,听一听群众掏心窝的话;不走过场,每到一户,都要细细询问,看看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何,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如此,让走访慰问更有人情味,不仅带去物质上的温暖,更有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春风”吹走忧愁难题,织就党群“贴心网”。春节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是党员干部最大的政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将走访慰问作为一次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实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渡阶段,要多了解群众实况,有没有因病因灾返贫风险,及时做好帮扶工作。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对于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党员,在带去物质慰问的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教会他们与子女“云过年”,帮助采买年货等。“民之所盼,政之所行”,不管遇到什么诉求,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一想怎么解决,让群众感受到浓浓温情。
“党风”吹来优良风尚,绘好党群“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走访慰问要达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就需要优良的党风政风做引领。杜绝形式主义,走访慰问就是送温暖,如果搞成了走过场、摆拍宣传,反而适得其反;防止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群众心里都有杆秤,触碰红线只会寒了群众的心;注意轻车简从,重陪同、好场面是官僚主义在作祟,只会拉开与群众的距离。“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才能以党风政风促社风民风,形成谋复兴的磅礴力量。
紧盯“四个实” 厚筑“防控墙”
进入冬季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大环境下,随着个别省市零星散发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发生,疫情防控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务必充分认清严峻形势,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抓实四个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夯实”防控基础,铸就铜墙铁壁。近段时间,随着海外多国出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和疫情加速流行,加之临近传统节日春节,我国超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春运大潮即将到来,各级党员干部务必在继续夯实防控基础上下功夫见成效。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要进一步落实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要真防真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严实”信息管控,主动回应关切。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是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精准应对的重要保证。2020年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防控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如果信息发布做不到这几点,就有可能延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本地出现的情况准确研判、立即上报、科学施策。要及时澄清虚假和不实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任何造谣传谣行为实施零容忍,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和负面影响,守护好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
“落实”重要措施,维护防控秩序。要抓实疫情防控的日常宣传,形成常态化,确保警钟长鸣。要在全社会树牢自觉践行公筷制、一米线、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健康理念,强化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员往来的监控,对境外及国内风险地区往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核酸检测、医学隔离和居家隔离等措施。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对可能的苗头隐患要追根溯源、举一反三。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筑牢全人群免疫屏障。
“抓实”重点时段,降低聚集风险。张伯礼院士最近强调,“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他还专门提醒大家,春节要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外出旅游。今年春节即将来临,回家过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但当前的疫情新形势不容我们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任何大意麻痹都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必须慎之又慎。各企事业单位要倡导人员就地过春节,要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员聚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抓好落实,从源头降低疫情风险。
@基层干部 防疫警钟当长鸣
近日,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迹象。面对快速传播,善于“潜伏”的新冠病毒,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顽固的新冠病毒,严峻的外部环境等众多因素决定了这场抗疫战斗是持久且艰巨的。随着浙江省慈溪市告市民书的公布,疫情防控指令的下达,作为一线基层干部,我们更要提高警惕,警钟长鸣,一刻不得松懈,充分发挥好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础性作用,守好防疫“第一道关口”,成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坚强堡垒。
精神引领,把握防疫“主动脉”。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的抗击疫情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与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在党的宏观领导下,多股力量驰援武汉,打赢关键阻击战;在党的精神引领下,全体党员干部艰苦卓绝,严防严控,使得全国病例一度归零。因此,在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之际,基层干部们更要充满信心,严格执行上级指令,以坚定的政治信念武装自己,守好基层防疫一线阵地。
未雨绸缪,算好防疫“提前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疫情让许多人措手不及,一度陷入人力、物资紧缺的困境。现在,一线基层干部迎来了再一次的挑战,正如我们村书记说的那样:“去年我们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挺过来了,今年还有什么可怕的?”这次,一线基层将更有临危不乱的底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充分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做好应对新冠疫情的全方位准备。基层干部应召开疫情防控会议,统一思想,成立防疫领导小组,形成应急预案,提前采购好口罩、手套、测温枪等防疫物资,规划好关口哨卡,确保疫情一旦出现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严防严控,筑牢防疫“防火墙”。在现阶段,基层干部必须织起严防严控安全网,一方面对接好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对外来人员,特别是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行重点排查;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本地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摸排工作,调查好本地企业、工厂的春节放假计划,倡导外来人口就地过年。此外,也要形成动态管控机制,及时关闭公共活动场所,设立扫码测温站点,减少人员聚集,红事延后,白事从简。若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就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区域的全方位管理,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覆盖、无死角防控新冠疫情。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离开故土的人们都在忙碌的置办年货,怀着对家、家人、家乡的思念,盼望着早日回到故土。落叶归根的情怀,似乎已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根深蒂固,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无论世界多大,我们走的多远,春节都要回家。可是眼看病毒又卷土重来,回家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回想去年的春节,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无声的战役,是靠全国人民的努力才打赢的。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有的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家不在中高风险地区,所以并不在意。随着xxxx的疫情变得严重以至于对其暂时进行“封城”,大家才开始慢慢重视起来。回家过年固然重要,但防疫更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决定就地过年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每个人做起。不给国家增添负担,不去参加多人聚会,不到外地游玩,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尽量不买冻货和进口食品。利用网络互相拜年问好,虽然我也很想为我的宝贝举办生日宴会,可是想到在防疫工作中艰苦奋斗的人们,这个念头仅仅一瞬间就被我否定了,我期盼着这场无声战役彻底胜利之时大家在相聚在一起。2021年的春节,从我做起,就地过年!
“暖心”擎画“阻疫”同心圆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无数人响应“阻疫”号召,停下归家脚步,选择就地过年。为舒缓疫情影响,xx嫩江市精心筹划“人在远方 情在嫩江”系列暖心行动,为留守亲人送去“春节大礼包”,让关怀有“型”更有“情”。
高度重视,摸底调查,定好“圆心”。嫩江市高度重视春节未返乡人员及在嫩家人的安抚、帮扶工作,率先成立了“暖心行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指挥,政府市长牵头落实,画网格、分任务、明细则,乡镇互动、社区联动、城乡互助,为画好同心圆,校准了圆心。在数据统计进程中,为精准排查、精准统计“三类”符合留守亲人标准的家庭,市委、市政府将调查关口前移,把工作重点下沉到基层一线,迅速整合全市各社区、乡镇工作力量,以小区、村屯为网格单位,逐户逐人筛选出符合关爱条件的留守亲人,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发放“春节大礼包”奠定坚实基础。
迅速部署,明确责任,拓宽“半径”。嫩江市精心筹划“人在远方 情在嫩江”暖心行动,悉心设计形式、措施、成效等,不断拓宽同心圆“半径”,努力实现全覆盖。在推进中,将暖心行动细化分解为年货礼包、亲情流量、爱心代购、健康服务、温暖祝福、时空互动等6项任务,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形成了齐抓共管同推进的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处级领导按照分管领域带头抓落实,指导相关部门认真完成物资筹备、人员招募、专栏设计等,确保暖心行动各环节有序开展。
征集人员,志愿行动,汇聚“能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全市各行各业纷纷动员,用爱心和志愿集聚战胜疫情、为民服务的新“能量”。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带领组工干部组建联络组,对接商粮局、工信局、卫健局、社区和包保单位,为暖心行动顺利实施架起“连心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面向全社会发布志愿服务“召集令”,为暖心活动扎实推进积蓄人力资源,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奉献中绽放光芒。各社区、乡镇面向辖区征集爱心志愿者,以定点定人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失独、空巢老人提供帮助,形成了留守亲人“家中下单”,暖心服务“送货上门”的新方式。一系列暖心举措为阻击疫情加“保险”,让爱在寒冬永传递……
让“就地过年”变成“暖心”行动
年关将至,由于受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需要,各地先后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异地工作的人员就地过年。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鼓励工作人员确因非必要的,带头不返乡就地过年,把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过好年做好各项保障。简短“就地过年”四个字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毕竟“候鸟”也难抵挡“暖春”的召唤,何况在春节,上亿的返乡流动“大军”,也增添了节日气氛,正所谓是“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关门,挂起新帘子”,好一个春节新气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前,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比较大,再加上春节临近,各类“务工流”和“学生流”交叉涌动,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可预料风险。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家就地过年,一方面是让大家认清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只有人人参与疫情中来,才能从根本上阻击疫情传播;另一方面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高效运行机制,让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摆在工作的第一位抓落实。
留人则留心,留心则暖心。全国各级政府都已下发“就地过年”的通知,通知也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就要把“就地过年”的通知转化成留人暖心的实际行动,让“就地过年”更有温度。一方面要把“就地过年”的通知宣传到位,切实让就地过年留得安心,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中来;另一方面要“就地过年”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该发的补助及时发放到位,让“就地过年”的生活有保障;再则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和氛围,丰富节日适当活动,开放一些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让“就地过年”的人有去处。只有把人留下来,激励其发挥作用,为疫情防控作贡献,才能让大家一起过好年。
用真情留人,用暖心做事。遇之厚则报之亦厚。人心都是肉长的,心近了,距离自然就近了。作为党员干部,就要用真情为“就地过年”的人员做好服务,让党员干部的服务打动“就地过年”人员的心,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树立了“大家庭”的观念,就能主动与社区党员干部一起同甘共苦渡过“难关”,切实在疫情防控发挥出个人作用。
再好的文件,一旦离了“暖心”的温度,就变成了废纸。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只有用心用情用力创造条件,让拴心留人到主动留下的各项措施从文件里走出来、落下去,才能真正凝聚民心,更好地激励“就地过年”的人员在社区疫情防护中发挥最大价值。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