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微课这个名字是在参加学校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当时确实是充满好奇,也充满疑惑。虽然主讲领导做了简短解释,但还是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以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经过假期一些网上学习,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1、主题突出、主线分明
教学微视频内容大多是某个重难点知识的精彩教学环节,为了突破重难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准,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以免节外生枝。此外整个微视频教学过程一般只有一条教学主线,在这一条主线上应突出重点内容,尽量避免无关的“侧枝旁叶”的出现。
2、内容简练、独立完整
教学微视频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以解决某个问题为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般一个微视频只选择一个知识点,应避免多而杂。此外由于微视频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和小结环节花费过多时间,但不等于就此省略,这些环节处理好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导入应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小结应做到干脆利落,但不管是导入还是小结都要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耗费大量时间。
3、学生主体、适当互动
教学微视频是录给学生看的,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目中无人”,所以要制作一篇优秀的微视频最好要有一些互动交流环节。有些教师录制出来的教学微视频没有针对学生,变成了“说课”录像,一个人自说自话,这是要不得的。微视频实际上是“微型课”,它的中心词是“课”,
应该向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而“说课”中心词是“说”,是在“纸上谈兵”,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如果我们录制出来的教学微视频变成了“说课”微视频,学生是看不懂的,也是不愿意看的。
4、短小精悍、清晰明了
教学微视频时间不宜过长,最佳时长一般在5-10分钟之间,加上片头片尾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这是因为学生的注意稳定持续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时间过长必定分散注意力,效果不佳。此外视频质量要高,应做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恰当,后期剪辑加工质量优秀,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教学语言标准、科学、质朴、通俗,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教学过程逻辑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教学风格鲜明独特。
目前利用微视频辅助教学的风潮正刮得如火如荼,并收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适当探究一些教学微视频的制作知识,制作一些美观适用的微视频,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
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备了。
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正是复习期间,就选个习题试试。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
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现场讲解,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三、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习程度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通过学习艾老师的工作室,感慨万千,受益匪浅。特别是《微课》的学习,从几个微课片段,就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含义等,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感谢江西教师网,感谢艾老师。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5)“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6)“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以前一位老师告诉我要使自己进步,不光要教好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后来想想还真的有道理,自己不研究教学,提升自己,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但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方面也懂得不是很多,所以很希望有老师能指点并帮助自己。前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非常有幸的加入了赖老师的课题组,赖老师在大家心中是一位很“牛”的老师,主持过很多优秀的各级课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其他成员也都很优秀,所以我更加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虽然在课题组中就只有我一个人承担音乐学科组的任务,但我相信在此次任务中我定能不断学习并完成任务,我也相信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我们的课题名字叫《利用微课帮助高中学困生突破学习难点的实践研究》,从题目就可以找到里面关键词之一“微课”。开始提到微课时我是一头雾水的,以前根本没有接触,更没有制作的经验,只是偶尔听闻哪个老师参加微课大赛获奖了而已。所以参加这次课题研究更是让我开拓了眼界。不过经过后几次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后,赖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微课的定义、发展、不同种类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小组成员也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和交流。
这让我渐渐地对微课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首先,“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这里要注意选题,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或者是某一习题讲解,所以知识点或难点不宜过多。微课最核心就是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通常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与微视频相配套的还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这样才是一套完整的微课资源。虽然是微课,在撰写教案时里面的难点也要像教学设计一样,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及作品分析,过程等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条理要清晰。所以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会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制作微课并开展教学工作来研究。
接下来我们也会对如何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中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如何录制微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通读并吃透,才会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和制作实践。相信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起加油吧!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现场讲解,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三、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习程度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以前一位老师告诉我要使自己进步,不光要教好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后来想想还真的有道理,自己不研究教学,提升自己,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但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方面也懂得不是很多,所以很希望有老师能指点并帮助自己。前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非常有幸的加入了赖老师的课题组,赖老师在大家心中是一位很“牛”的老师,主持过很多优秀的各级课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其他成员也都很优秀,所以我更加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虽然在课题组中就只有我一个人承担音乐学科组的任务,但我相信在此次任务中我定能不断学习并完成任务,我也相信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我们的课题名字叫《利用微课帮助高中学困生突破学习难点的实践研究》,从题目就可以找到里面关键词之一“微课”。开始提到微课时我是一头雾水的,以前根本没有接触,更没有制作的经验,只是偶尔听闻哪个老师参加微课大赛获奖了而已。所以参加这次课题研究更是让我开拓了眼界。不过经过后几次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后,赖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微课的定义、发展、不同种类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小组成员也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和交流。
这让我渐渐地对微课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首先,“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这里要注意选题,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或者是某一习题讲解,所以知识点或难点不宜过多。微课最核心就是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通常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与微视频相配套的还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这样才是一套完整的微课资源。虽然是微课,在撰写教案时里面的难点也要像教学设计一样,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及作品分析,过程等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条理要清晰。所以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会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制作微课并开展教学工作来研究。
接下来我们也会对如何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中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如何录制微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通读并吃透,才会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和制作实践。相信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起加油吧!
以前一位老师告诉我要使自己进步,不光要教好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后来想想还真的有道理,自己不研究教学,提升自己,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但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方面也懂得不是很多,所以很希望有老师能指点并帮助自己。前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非常有幸的加入了赖老师的课题组,赖老师在大家心中是一位很“牛”的老师,主持过很多优秀的各级课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其他成员也都很优秀,所以我更加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虽然在课题组中就只有我一个人承担音乐学科组的任务,但我相信在此次任务中我定能不断学习并完成任务,我也相信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我们的课题名字叫《利用微课帮助高中学困生突破学习难点的实践研究》,从题目就可以找到里面关键词之一“微课”。开始提到微课时我是一头雾水的,以前根本没有接触,更没有制作的经验,只是偶尔听闻哪个老师参加微课大赛获奖了而已。所以参加这次课题研究更是让我开拓了眼界。不过经过后几次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后,赖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微课的定义、发展、不同种类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小组成员也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和交流。
这让我渐渐地对微课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首先,“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这里要注意选题,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或者是某一习题讲解,所以知识点或难点不宜过多。微课最核心就是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通常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与微视频相配套的还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这样才是一套完整的微课资源。虽然是微课,在撰写教案时里面的难点也要像教学设计一样,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及作品分析,过程等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条理要清晰。所以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会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制作微课并开展教学工作来研究。
接下来我们也会对如何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中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如何录制微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通读并吃透,才会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和制作实践。相信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起加油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