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留琼范文网 > 教学设计 >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学设计修改稿)公开课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学设计修改稿)公开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学设计修改稿)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学设计修改稿)公开课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 理论基础和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党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只有深入贯彻落实这些基本要求,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明确了我们推进文化制度建设的目标方向、使命任务、方针原则。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十九届四中全会还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予以明确,要求我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赋予宣传文化工作神圣使命,为我们推进文化建设提出了努力方向、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方针原则,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要深刻把握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更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 、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内容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此框内容新课标中无教学提示)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议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可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党和政府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论述。可创设辨析情境,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可结合生活的变化,感悟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畅想文化建设的美好图景。

 三 、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本课的内容大多是政策性较强的文件性表述,对高二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但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特别是第三单元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学生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从生活经历看,学生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同时,本课知识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要求学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在探究中真正让学生有思考、有感触、有启发,达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统一。

 四 、 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1 1. 政治认同:通过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体”“用”之争的历史反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以及畅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图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知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激励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2 2.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走不通的原因,如何才能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的探究,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必要性重要性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用开放而敏锐的眼光,辨识和分析不同观点,作出正确抉择。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

 增长才干。

 (二)学科能力目标

 1 1. 学习理解: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可以完整表述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2. 实践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境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措施;能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和认识党和国家的现行的方针、政策。

 3 3 .迁移创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重要性,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五 、 教学重难点

 1 1 .教学重点: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整个第三单元的落脚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的完成。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对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系统梳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高度凝练、集中呈现,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目标方向、实现路径,充分彰显了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2 .教学难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重视文化建设,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在当代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对此,社会上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学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如何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教学的难点。

 六 、 教学方法

 1. 合作探究法

 本课的内容政策性较强,概念性较多,自主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比较适合合作探究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围绕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 情境教学法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内容立意宏大,比较抽象。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立足学情,精选素材、活动设计等,将经过加工的生活场景移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七 、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学生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7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不断守正创新,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文化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那么,进入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文化成就,带领学生感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教师 :请同学们围绕教材第 119 页的“探究一” 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西体中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一个命题。它的基本内涵:西学自有本末,即政治上的议院为本、经济上的以商为本、文化上的以学为本。中国必须引效其体而行之为用。晚清时期,容闳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活动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都走不通。

 活动要求: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及发言人,发言人由组员进行轮流; 组长负责,组员参与,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展示; 活动时间:6 分钟 学生活动:组内讨论交流,记录员记录整理,发言人代表本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在回答中能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展示出我们同学扎实的历史知识和较好的分析能力,非常不错。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都无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建设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立足点:当代中国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产生、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

 基本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不仅要背靠历史,立足现实,还要面向未来,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统一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设计意 图:

 本环节通过对“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在中国走不通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帮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环节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教...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