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讨发言:学深悟透精神实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供大家参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发展进程和人民利益福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系列最新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课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强国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和切实贯彻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正能量。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民族,必然有辉煌的文化,必然对自身的文化充满信心;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好共同的精神纽带,才能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精神支撑与推动力量,才能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一意志,使全民族同心同德朝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前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如何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快慢、质量高低、实现与否。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实现在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巍然耸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仅是人民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们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不会因第一位的物质需求而湮灭的高层次需求。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立体化、个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发明显,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和风格的需求越加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作为凝结着中华文化智慧和澎湃着中华文化力量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深入人心和更好向前发展,必然离不开中国文化话语权的拱卫,离不开中国文化因文明交流互鉴而兴盛进步的反哺。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蔓延,文明冲突、文明优越论调的沉渣泛起,“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的甚嚣尘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成为全球引领共识、广泛认同的理念,成为中国同各方共同推进、携手共建的实践,迫切需要激发出中国文化活力、构建好中国话语叙事体系、传播好中国价值观念、讲清楚中华民族特性。这就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中国文化以更加强健且丰满的姿态,参与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