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3 2023 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3 3 篇 (篇一)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锚定县委提出的“两区两中心”发展定位,举全县之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发挥教育扶贫“123”模式作用,强化控辍保学,资助脱贫户家庭学生 5231 人次、发放资助资金 315 万余元。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对所有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信息进行全复核,办理脱贫人口患者综合医保报销 33465 人次,综合医保资金支出 4977 万余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有诊疗需求脱贫人口做到“应签尽签”,落实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 15737 人。强化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24 户、拨付补助资金 28.4 万元。推进城 乡供水一体化,投资 129.9 万元,完成 23 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不断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2.扎实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推行“农户主动申请、村组日常反映、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部门信息比对”的全方位立体式预警监测机制,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体系,实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快速发现和响应。截至目前,全县发布防止返贫致贫部门预警信息线索4100 余条,消除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脱贫户 10840户 31459 人、不稳定户 77 户 220 人、边缘户 347 户 1091人风险,新增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监测帮扶对象 3户 10 人,均已安排帮扶联系人,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3.切实抓好产业帮扶提档升级。纵深推进“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民生工程,出台《xx 县 202x 年“四带一自”特色种养加提升项目奖补办法》,对符合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及时予以产业帮扶,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截止目前,已发展项目到户 5574 户,覆盖脱贫户及监测户 5109 户,覆盖率 87.9%,其中自主发展户数 2450 户,带动发展 3124 户,发放奖补资金 1171.6 万元。积极应对特色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对“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项目继续帮助购买农业保险,承保脱贫户和帮扶监测户自主产业 697 户。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成 22 个前期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提升完善工作,新建园区 3 个。
4.大力推进帮扶服务力保稳岗就业。深入开展“四进一促”专项活动和“集中宣传月”等专项行动,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持续强化保就业政策宣传,实现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 15614 人转移就业(其中,脱贫人口 15247人、边缘易致贫人口 367 人)。今年以来,全县开发扶贫公益性就业岗位 576 个,均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12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 277 人,其中脱贫人口 66 人、带贫率为 23.83%。今年 1-3 季度,筹措、发放就业帮扶各项补贴资金共计 303.81 万元(其中,帮扶车间个人岗位补贴及车间企业补贴各15.48 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3.26万元、跨省转移就业一次交通补贴 232.92 万元)。
5.抓实抓好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加快推进 202x 年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各级衔接资金 16322.21 万元(中央衔接资金 2828 万元,省级衔接资金 2257 万元,市级衔接资金 2771.21 万元,县级衔接资金 8466 万元),其中产业投入 8494.21 万元,占比 52.04%,涉及有效衔接项目 403 个,完工 99 个,资金支出 10213.92 万元,支出率 62.58%;推进扶贫资产管理提升行动,围绕确权登记、运行管护、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开展核查,核查扶贫项目资金 81446.52 万元(非物化资产 的项目资金规模 22486.2 万元,物化资产总规模 5xx60.32万元,形成资产占比达到 72.39%),实现账实一致。
6.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时完成改厕问题摸排,共排查财政资金支持的改厕31781 户,排查出问题厕所 1044 户,并坚持分类整改。按时完成 202x 年改厕民生工程任务 5000 户,建立完善的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x 年度 9 个省级中心村、15 个市级中心村、26个县级中心村均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验收标准,202x 年度 50个中心村建设进度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纵深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加强“五清一改”村庄整治工作在面上推开,2 个重点乡镇全域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月山镇至石牌镇 G318、S212 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取得较好成效。
7.认真落实其他各项巩固拓展举措。及时关注、帮扶、化解小额贷款逾期和涉贫 xx2 方面风险防范,全县到期贷款 35xx 万元,还款 3467 万元,续贷 32 户 146 万余元,展期 2户 9 万元,保持小额信贷零逾期,新增小额贷款 19 户 85.79 万元。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组织开展集中走访帮扶调研活动 2 次,xx 个县直单位、4200 余名帮扶人为定点联系村、结对帮扶户制定了“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针对 202x 年中央巡视 xx 省反馈我县脱贫攻坚 1 个问题、202x 年成效考核反馈的 10 个问题,制定 整改举措,实现及时销号。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整改完成排查出的 9 个方面 331 个问题。
(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强化组织保障。调整组建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小组组长,有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落实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月报、不定期开展月度专项督查机制。
2.加强顶层设计。制定《202x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等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重点工作和主要政策衔接。
3.成立工作专班。实行专班推进、闭环调度,组建成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工作专班,每个工作专班由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牵头负责,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精准发力,尽锐出战,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共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合力。
4.突出规划引领。锚定“两区两中心”发展定位,强化规划衔接,聘请 xx 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编制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概念性规划,对示范区范围内的乡镇按照“四季特色”规划设计精品线路,科学布局节点亮点,打造乡村振兴 xx 样板。编制《xx 县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清晰的施工图。
5.注重要素保障。在财政资金投入、社会资本引进、金融政策支持、人才智力支撑等方面研究政策措施,今年我县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 1.6 亿余元,较去年增加 3000 万元;完成第七、第八批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选派 243 名公职人员到村任乡村振兴工作专干,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计划,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
6.坚持先行先试。注重先行示范,投资 13 亿元、规划面积 51xx 亩,在独秀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上启动建设“xx 县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以“EPC+O”模式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将其建设成为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深化改革先试先行区、全国农村网络化治理实验区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xx 样板。
7.发挥资源优势。粮食、蓝莓已形成优势产业,蔬菜、生猪、紫薯产业蓄势待发。集聚集群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运用“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模式,打造“独秀故里、蓝 莓之乡”文化旅游名片,发挥独秀山公园、马拉松生态廊道、蓝莓商业街等吸引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8.积极探索创新。探索建立村级联合党委,制定了《xx 县开展村级联合党委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 个乡镇 80 个村按照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集聚的原则,组建了 23 个村级联合党委。对试点区内村干部重新分工,抽调部分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村干部,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专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后,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少数干部存在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不够重视情况,在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推进力度等方面有所欠缺。
2.返贫致贫监测不够到位。一方面,目前的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主要依托县直单位发布的预警清单,基层干部在走访中发现情况较少;另一方面,从全县新增的监测帮扶对象仅有 3户 10 人这个数据来看,可能没有做到应纳尽纳。
3.资金项目管理有所滞后。少数衔接资金项目在立项前考虑实施条件不够充分,项目批复后有调整,导致项目建设周期延长;因疫情防控、换届等原因,今年项目开工时间普遍较晚,完工和资金支出一定程度上未达序时进度。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落实常态化帮扶举措,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体系,落实“三早”要求,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实落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不发生一户一人返贫致贫。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快推进有效衔接项目建设,补齐“双基”建设短板,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提升扶贫资产效益。
(三)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培训。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的分类分层培训,实现县乡村三级干部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切实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加快提升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
(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紧扭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重要抓手,持续发挥联合党委力量,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大力发展蓝莓和紫薯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实现农村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篇二)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以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推进整改。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意义重大。我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一条一条细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确整改目标,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见责见效。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 月 25 至 27 日,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了调研督导,督促指导解决问题,倒逼脱贫攻坚和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查摆。 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针对省委巡视涉及的 4 个问题,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馈的 24 个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逐项细化整改措施,逐个确定责任人,共细化为 61 条整改措施。三是从实整改,销号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实整改报告、对账销号制度,县、乡(镇)整改办分别对本级整改问题负责销号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 4 个问题,10 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 24 个问题,共计 61 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