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xx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xx教育“十四五”规划、打造教育高地三年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教育局工作要点(完整),供大家参考。
xx市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xx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xx教育“十四五”规划、打造教育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掀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助力全市共同富裕”奋进热潮,加快打造教育高地、打响“学在xx”品牌,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20D。
一、聚焦“红色领航”,加强教育D建
1.高标准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要求,研制《深入贯彻省委“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打造新时代教育系统D建高地市域样板的实施意见》,制定配套实施细则、目标任务,升级实施“固本提质”“双强创优”“立德铸魂”“清风守廉”“融合赋能”等五大行动,健全D建统领的教育基层整体智治体系,深入打造D建示范校、D建工作联盟品牌,发挥“示范带薄弱、联盟促共建”作用,推动教育基层D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20D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化“两个分量有多重”专题教育,推动教育基层党组织全面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完善“三大课堂”常态化学习模式,擦亮“瓯越师说”品牌,进一步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3.全面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D建与教育工作融合为核心,以完善议事决策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提升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D建质量。探索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建试点,深化打造30个教育先锋党员工作室,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制定“清廉教育”监测指标,完善“清廉学校”建设主体责任考评办法,做好学校清廉建设评估工作,确保“清廉学校”引领型、规范型及以上、提升型及以上比例分别达到15%、50%、70%左右,打造100个学校廉政文化阵地,开发50门“清廉教育”校本课程。
二、聚焦“轻负高质”,完善育人体系
1.深化“双减”集成改革。聚焦“提高质量、减轻负担”目标,优化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县“双减”领导小组和专班作用,高质量落实“双减”重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双减”xx经验。聚焦“学科类、非学科类培训”两类管理,推动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压实学科类培训机构公益属性,强化学科类培训时间、培训价格、预收费监管等工作,严厉打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积极稳妥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工作;推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归口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完善审批流程,强化日常监管;迭代升级xx民办教育智治应用,落实风险防范化解闭环化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不稳定因素。聚焦学校“作业管理、教学质量、课后服务”等三个提高,深化实施中小学课堂变革第三轮行动,研制《素养课堂教学新设计》《中小学素养评价指南》等教学指导政策,健全作业全过程精准研究机制,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实践型作业,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进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指向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改革示范区建设,完成100个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题研究应用,升级“xx智慧教学系统应用分析”平台,提升教育科研、考试管理质效,推进精准教学,确保xx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举办全市课后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共享课后服务优秀案例,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联动提供更多课后公益服务、优质服务、特色服务。
2.强化思政育人。以“价值观引领未来”工程为主载体,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幼思政育人一体化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四史”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入打造新时代思政育人区域样板。完善“三全四课五育”评价机制,建设xx德育数字化平台,构建“互联网+德育”评价体系,持续加强班主任等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思政云”建设,扩大优质线上思政资源共享面。推动高校建强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队伍,打造10支市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20个高校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35个高校市级思政工作室。聚焦思政协同,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擦亮“新雨”家庭教育公益品牌,广泛宣传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3.实施“强身健心育美”工程。聚焦“强身”,升级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精准分析市、县、校、生四级数据,督促各校刚性落实中小学生校内校外体育锻炼要求,确保中小学生、温籍高校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稳中有进;结合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运动盛会,加强体教融合教育,进一步普及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营造强身健体浓厚氛围;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医教结合,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成因和防控策略,提高百万学生视力普查和预警水平,推进师生家长全员参与近视防控工作。聚焦“健心”,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研制xx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计划,配齐配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大中小学一体化共创“温心健康”守护联盟,落实高危心理问题学生“全链条”关爱疏导,巩固提升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聚焦“育美”,围绕“未来学校”文化空间新样态,实施“红色铸魂”“价值入心”“文化浸润”“社团提质”等校园文化建设系列行动,推动美育、德育更深层次融入校园;制定《xx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完善以班级为单位的全员参与艺术展演常态化机制,拓展美育实践活动载体,打造有辨识度的区域、学校美育品牌。
4.深化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推进“行走瓯越”研学品牌建设,推广“少年瓯越行”智慧管理应用,启动全市学校劳动实践教室配建工程,建设“学校+基地”共同体,构建“公+民”混合制实践基地发展模式,推动瓯海、瑞安建设劳动教育实验区,文成打造全域研学试点,争创省级以上劳动研学实践基地10个以上,打造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15所以上,承办好全省劳动教育推进大会。加强基地校长和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研学指导师执证上岗制度。充分发挥市级“未来实践课堂”特色项目组的研究和辐射作用,培育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基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确保全市中小学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开展劳动活动。
5.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明确评价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具有理论和技术含量的本土化评估模型,持续打造“成长型”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激励与导向、监测与诊断、区分与优选、反馈与改进”复合型功能。加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监测,动态精准评价“减负提质”效果。
三、聚焦“教育共富”,促进优质均衡
1.推进“公益普惠、温馨善育”行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出台本地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加大幼儿园补短提升力度。新(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50%。深化升等创优工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制定精准创建计划,建立跨县等级创建指导团机制,全面加强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力争优质幼儿园(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78%,其中一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18%。启动第二轮幼儿园课程改革,擦亮“九把钥匙”“三朵云”等品牌。协同卫健等部门做好安心托幼工作。重视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举办融合实验幼儿园。制定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训联盟、家园共育,减缓衔接坡度。
2.推进“城乡一体、优教共享”行动。研制全国“两创”推进方案,督促指导瓯海、泰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鹿城、龙湾、洞头、乐清、瑞安、文成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其他县(市、区)进一步明确创建时间表和路线图。对照“两个监测”指标体系,逐项梳理、完善清单,督促各县(市、区)加强薄弱整改,力争晋等升位。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重点扶持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培优提质,深入打造未来乡村教育场景。推进城区学区连片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办学联盟,加强集团化办学评估监测。加快3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升级特殊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健全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确保招收5人以上随班就读的学校建有资源教室,“一人一案”保障落实残疾儿童青少年教育安置。落实以居住证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就学政策,力争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含购买学位)提至90%。推进“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深化语言文字“一地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建设,积极争创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区域试点。
3.推进“特色多样、品牌铸造”行动。成立xx市“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分解“未来教育”创新区、窗口校培育落地攻关责任和任务,成立六大项目研究共同体,分类别分阶段开展项目指导,加强成果提炼、资源共享、品牌建设。对照《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力争全市创成省现代化学校总数达到160所以上。深化普通高中“分类办学”改革,启动培育第二批“学术高中”建设学校、特色高中培育学校、特色学科(项目)基地,加快打造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办学品牌。
4.推进“结构优化、规范办学”行动。深化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开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停止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厘清理顺“公参民”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确保全市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覆盖面达到100%。依法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通过“转公一批、挖潜一批、调减一批、购买服务一批、新(改扩)建一批”等路径,推动市域、县域民办义务教育结构优化、布局调整。
四、聚焦“扩中提低”,增强服务效能
1.推进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开展中高本(硕)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加强学段衔接,完善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提升中高职一体化育人实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动中德、中意职业教育园区(合作项目)落地;构建“民企办名校”合作机制,打造温台“校企汇”数据服务平台,“一校一品”“一县一策”推动中高职院校与产业、产业园区和上市(规上)企业加强合作,建成10个以上“新温商·新瓯匠”特色孵化园,推进“产学城研创用”延伸转化。推进中职学校达标提升行动,加快14所中职学校迁(扩)建。推进“职教惠企”五个“1+1”工程,支持鼓励职校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培训,加大企业员工“学历+技能”培训力度,引导中高职院校联合帮扶区域内小微企业,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支持和推动xx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2.提升高等教育内涵。推动成立xx市硕博研究生培养联合会,加强xx医科大学、xx大学等高校和浙大xx研究院、瓯江学院实验室等单位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在温高校书记、校长联谊机制,共商共建共享全市高等教育资源。支持xx医科大学深化打造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xx大学创成以侨为特色的“部省共建”高校,xx商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xx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国“双高计划”单位,稳妥推进仁济学院转设工作。举办第二届“学城联动”高峰论坛,立项建设第三批高校市级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特色优势本科专业等25个项目,评选30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秀项目,遴选培育20个高校服务地方精品项目,出台推进在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意见。深化高等教育“山海协作”行动,支持和推进高校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5个山区县建设的服务,深化拓展科技创新、职业培训、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等载体,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3.完善泛在共享终身教育体系。聚焦“未来社区”建设,重点围绕“一老一小”“扩中提低”等关键词,构建“温学通”数字化全民学习集成平台,推进百万市民素养提升、百万老年人乐学、百万青少年素质提升等三个“百万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与群众终身教育需求高度融合的全龄段学习场景,其中,着重面向新居民、企业员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扩中提低”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五、聚焦“稳中求进”,升级保障要素
1.强化人才保障。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敬业修德、奉献社会;实施师德承诺制、一票否决制、违规信息共享制,加强正反面典型教育宣传,常态化整治师德违规行为。推进瓯越教育人才培养第二轮三年行动,评选xx市第七届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250名,做好第十三批省特级教师推荐申报工作。刚性落实教师礼遇优待政策,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保障机制,提升育才引才留才实效。推进名师工作室全覆盖建设,打造“瓯越名师大讲堂”品牌,扩大名师示范引领效应,重点加强对5个山区县和龙港的“名师送教”辐射带动,多途径提高山区县和乡村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教师编制配备、准入招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评职评优、骨干教师培养考核奖励管理、优秀教师选树、绩效奖金分配等机制,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力度,规范“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置管理,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学前和民办教育师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学科等结构。实施校长职级改革2.0工程,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培养一批“教育家型”名优校长和优秀后备力量。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推进“千校结好”等行动。持续推进教育援藏援疆援青援川等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扩面提质。
2.强化投入保障。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在原基础上生均提高150元。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深化落实预算项目经费联审制,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资金执行率达99%,实现教育资金精准配置、教育后勤精准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低收入农户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在执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将“营养餐”的资助标准提高至不低于省定标准的1.6倍。
3.强化建设保障。完善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推进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强化规划刚性实施,实施130个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计划投资42亿元。出台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导则,加快提升学校建设品质,打造最美校园风景线。
4.强化安全保障。提升校园安防智能化管控和安全宣传教育水平,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有效防范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风险隐患,新建智安校园230所。强化应急处置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狠抓新冠肺炎疫情和其它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推进各类考试考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夯实考试安全阵地。加强校内外课程、教材、活动审查监管,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六、聚焦“生态创优”,强化整体智治
1.加强数字化赋能。全域推动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发布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加快各县(市、区)尤其是5个山区县智慧教育发展,打造2-3个县级示范,评选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校。建立“定团队、定项目、定区域、定学校、定时间”指导机制,推进技术赋能学校管理、课堂组织、精准教学、个性化指导、数字资源、学生评价和教学常规等方面,培养一批优秀首席信息官、智慧教育名师、优秀CIO团队。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规范动作”,举办第二届教育数字化改革应用大赛,推广升级“学问通”名师在线答疑等优秀数字化改革项目,探索教育“数字大脑”治理端数据辅助决策应用,完成“未来教育会客厅”“教育智治一张图”基础搭建,打造多跨应用场景“硬核成果”,全面提升“学在xx”平台应用覆盖面、品牌度。出台《xx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系统普及应用,进一步优化创客文化节、科创“春玩”等各类科创教育平台。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智慧教育定量绩效研究,提炼xx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制度性、理论性、实践性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大力推进教育新基建,新建1500个新型教学空间,更新4000套交互式多媒体,创建60所智慧校园2.0学校、180所达标校,培育240所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30所示范校,打造80所以上教育装备达标园。聚焦重点时段、重要环节,常态化举办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筑牢教育网络安全阵地。
2.强化督导推进。强化督导“长牙齿”,启动市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评价,完善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公示、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复查制度,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切实履行教育发展职责。聚焦教育重点难点堵点开展专项督导,健全以信息化为牵引、平台化为载体、数据化为量尺的工作机制,加快提升教育督导智能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水平。
3.深化效能建设。研发“E教督考”智治系统应用,健全全过程、高效率、项目化的任务推进机制。落实教育系统市县校三级办信工作责任制,优化线上线下接访办信机制,提高为民服务实效。强化依法治教,高质量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完善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全媒体、立体化宣传xx打造教育高地进展情况和成果,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