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市区城市环境提升工作动员大会上讲话(完整),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们召开X市区城市环境提升工作动员大会,主要是立足我市城市管理现状,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回应民生诉求,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开展百日行动先作一部署。过一会儿,李亚平代市长还要作指示、提要求。
一、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开展百日行动目标任务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致力于城市的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序化,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整治,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的成果是,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完善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治理了一大批城市管理顽症,清理了一大批长年无人管理的卫生死角,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间接的成果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增进了社会和谐。通过加大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我市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成为了造福百姓、增进和谐的民心工程。同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组织专家指导,编制技术标准、整治案例集,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包括: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具有动态性、反复性强的特点,以前整治过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回潮,仍未真正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局面。大城管理念没有完全践行。各地、各部门对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不一、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城市管理工作合力不够。城市环境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受城区规划建设和历史遗留等问题影响,少数区域尤其是城中村(无地队)等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城市环境治理的成效还未完全显现。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美化城市环境,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即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X工业园区和X高新区,开展城市环境提升工作,并下发了工作方案。我们要以坚决的态度、超常的措施和过硬的担当,强力推进百日行动,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市容面貌更加优美。建筑工地扬尘得到控制,城郊结合部、城区街巷环境卫生保洁水平进一步提高,废品收购站等影响市容的业态逐步压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二是街面秩序明显提升。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行为显著下降,民生需求和城市环境的矛盾逐步协调;
道路拥堵、车辆违停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得到改观。三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中村(无地队)等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以及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扭转,文明有序、温馨祥和的人居文化初步形成。四是城市形象更具魅力。城市河道水质始终保持景观用水标准,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周边各类侵扰游客的行为得到遏制,“东方水城”、“人间天堂”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二、突出整治重点,切实提高百日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百日行动以健全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和改善城市市容面貌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整治城郊结合部。针对城郊结合部地区环境风貌、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等与X城市整体定位不符的情况开展集中整治,重点开展城市出入口及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做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市容市政局。
二是整治城中村(无地队)。针对城中村(无地队)基础设施老化、居住情况复杂、违法建设众多、环境脏乱无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着力提升城中村(无地队)人居环境,遏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安全有序。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住建局。
三是整治市容环境卫生。针对市容环境面貌精细化程度不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量日益增多等现象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把握户外广告整治、建筑立面出新、垃圾分类处置和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等环节,推进厕所革命,做到精细化深度保洁。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市容市政局。
四是整治建筑工地。针对建筑工地扬尘影响环境、工地围挡设置不合规范、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严格落实“四不开工”,即未安装视频监控不得开工,未使用核准运输单位及车辆不得开工,未签订建筑渣土规范处置承诺书不得开工,现场管理、保洁人员不到位不得开工。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住建局。
五是整治马路摊点和占道经营。针对随意摆摊设点、影响市容的鲜花店、水果店等占道经营行为等开展集中整治,坚持“堵疏结合”,合理设置疏导区域,推行“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的三级分类管控制度,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市容市政局。
六是整治交通秩序。针对当前道路交通拥堵、通行秩序混乱的现状,聚焦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乱点、堵点集中的重点区域,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整治常见易发、影响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树立起“文明行车走路”的“X规矩”,推动道路交通通行效率的提升。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公安局。
七是整治废品收购站和铝合金加工点。针对无照经营、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的废品收购站和铝合金加工点开展集中整治,禁新增、打反弹、压回潮。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强回收体系内经营网点的规范管理。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工商局。
八是整治水环境。针对城区河道水面环境不洁、部分河道存在黑臭水体和偷排乱排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加强运河沿线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制度,通过实施清垃圾、清淤泥、清障碍和修复工程,做到河面干净、河水清洁、河道通畅、河岸整齐。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水利局。
九是整治农贸市场。针对农贸市场不符合标准化建设规范以及改造过程中“重内部、轻外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切实推进农贸市场内部环境按照相关标准持续提升,着力解决农贸市场周边乱停车、乱占道、乱设摊问题。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商务局。
十是整治景区周边环境。针对景区周边存在的“一日游”现象和“黑大巴”、“三小车”经营揽客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对“黄牛”、“黑导”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遏制占道经营、车辆违停、发放小广告等行为,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市旅游局。
各个板块是这次整治行动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按照城市管理“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百日行动工作,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具体组织实施。
三、树立担当意识,始终保持百日行动强劲有力的推进势头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下发的方案要求,细化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方案,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整出成绩、整出效果。
一是把握时间节点,明确工作步骤。百日行动从X年X月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从现在起到X月底是动员部署、排查梳理阶段,要完成方案制定、项目清单编制、前期舆论宣传、召开动员大会等准备工作;
从X月X日到X月X日是集中整治、全面治理阶段,要通过真抓实干,大战X天,确保X城市面貌显著提升;
从X月中旬到X月底是总结考核验收阶段,要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二是采取项目推进,抓好过程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工程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理念,按照“整治抓项目、项目抓难点”的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将百日行动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上,编制项目表并报市整治办,做到以项目促整治、以整治促规范。要进一步提升百日行动的组织化程度,统筹安排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工作重点和工作环节,使百日行动衔接紧凑、推进有序。
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全面宣传发动。市各牵头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策划好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一要以提高市民知晓率、满意率为主线,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百日行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检验和评判整治成果。二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宣传主阵地,做到主流媒体每日有报道,每周有专题,每月有专版,对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予以曝光,对先进典型予以表扬。三要创新宣传举措,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作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百日行动。
四是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推进百日行动。一要坚持属地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系,以各相关区为百日行动实施主体开展各项整治行动。二要坚持民意为先。把听民声、知民意、办民事作为工作基准,主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亲民化执法,树立城市管理的崭新形象。三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坚持重拳治顽疾,又要注重机制创新、政策完善和科技运用,加强源头管控,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城市常态长效管理。
五是做好迎检准备,争创优秀管理城市。根据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工作安排,X月X日至X日,省专家组将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最终验收,我们一定要集全市之力切实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收集整理各类台账资料,台账资料要做到完整、准确、规范,能够全面反映我市创建情况和成效。各地既要做好前期省专家暗访和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所有问题要全部整改到位,经得起复查;
也要注重建成区内所有样本点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完善硬件设施,优化保障措施,推动面上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的改善。这次考核验收是创建优秀管理城市的关键环节,成败在此一举。各地、各部门务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失分,谁负责”的要求,落实责任主体,确保高分通过考核验收。
同志们,X市区城市环境提升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事关城市形象、事关城市发展。希望会后,各地、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于攻坚、勇于克难的作风,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努力营造一个整洁优美、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