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留琼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社会思潮

2023年度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社会思潮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3-15 17:25:01 点击: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社会思潮,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社会思潮

编者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严峻,尤其是思想理论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多种社会思潮粉墨登场,竟相发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社会思潮,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我们特别策划“社会思潮大讲坛”专题,邀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丁晋清,撰文剖析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加强对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以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正能量。

 

 

 

 

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

作者:丁晋清

 

剖析当前主要的社会思潮,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第一种思潮——宣传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是一般地否定历史,只是通过否定、歪曲或者“还原”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宣传他们的政治观点。这一思潮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东欧巨变逐渐流行开来并蔓延到我国,2006年以来又热炒起来。其主要表现是:

1.否定革命,认为中国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如认为太平天国革命“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
胡诌“社会主义是早产儿”,是脱离实际的“激进主义”等。——但我们知道,唯物史观有个基本观点,即“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就会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中国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

2.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错误的,偏离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但我们知道,由于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35年来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60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而且中国是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来实现飞跃发展的,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靠船坚炮利和殖民掠夺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实现工业化的。

3.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党史,企图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但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并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这三件大事,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完成。历史是人民写的,不是一小撮人能够否定得了的,因为它镌刻在人民的心坎上。

4、鼓吹“两个否定”,即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他们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夸大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的失误,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他们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夸大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妄图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动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否定”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企图瓦解党执政的历史依据。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具有内在连续性和一致性。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把两段时期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

第二种思潮——宣扬“普世价值”,企图动摇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有人认为“普世价值”是指普遍适用、永恒存在的价值,具有普适性,把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说成“普世价值”,认为中国应该“拥抱普世价值”,并按照“普世价值”去发展才有前途。他们还把“普世价值”说成是超越时空、超越国家、超越阶级的人类共同价值。这些提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1.认识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认识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总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总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不可能存在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都有历史性、区域性、时代性,不同种群、国家的利益需求在不同时期千差万别,根本不可能产生对谁都适用的、永恒存在的“普世价值”。

2.“普世价值”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普遍性或与特殊性共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并不能孤立存在。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世价值”把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并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反对“普世价值”的提法,并不是要否定事物的共性,而是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3.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是普世价值。社会主义国家要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但不等于要接受普世价值。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普世价值”,而是市场经济如同计划经济一样,都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所以要采用。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向往,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字眼,但这些都不是普世价值,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揭露西方宣扬“普世价值”的政治企图,并不意味我们不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

4.马克思主义不是 “普世价值”。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普世价值”,理由是“我们信仰的主义,乃宇宙之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它只是世界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欧洲资产阶级当年就称之为飘荡在欧洲上空的幽灵。马克思主义并非适用一切人、适合一切阶级,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观点,是别有用心的,因为无论我们承认与否,都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第三种思潮——宣传“宪政民主”,企图取消党的领导、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宪政”概念来源于西方,本意是强调在政治生活中要遵从宪法的基本精神。对西方宪政在学术层面进行介绍和讨论是可以的,但宪政的核心是私有制、多党竞选、三权分立和军队国家化、中立化。这是我们断不能接受的。

1.“宪政民主”论偷换概念。

“宪政民主”论匪夷所思地将中国梦界定为“宪政梦”,即只有实现宪政,才能实现中国梦,用“宪政梦”歪曲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网络公知和网络水军妄称西方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鼓吹“宪政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这就值得警惕。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什么“宪政梦”。

2以宪治国不等于宪政。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历来主张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依然强调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但有些把以宪治国误认为是宪政。“宪政民主”论有着确切的政治内涵和指向,就是西方那一套制度模式。这分明是要否定、反对我国的现行宪法,根本目的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3 “社会主义宪政”的提法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如同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前面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可以体现出中国特色,使其内容与西方的宪政区别开来。这一观点错在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宪政”的本质和企图。宪政是整体改变国家的性质、政权制度架构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如果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被冠以“社会主义宪政”,就必然走上社会民主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宪政”论还宣称要将“人民民主专政”条款从现行宪法中删除,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4“军队国家化”的实质是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宪政民主论”公然提出所谓 “军队非党化”,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企图改变我军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不是通过多党竞选上台执政的,而是经过与国内外敌人的殊死斗争中夺取政权的,这样的军队当然不可能“中立化、国家化”,共产党不可能放弃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且在中国,党代表的是人民利益,军队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人民的。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高度统一。在前苏联“8.19政变”中,在党和国家极度危急之时,苏军宣布脱共,实行“国家化”, 改旗易帜,形势急转直下,导致政权解体,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优势和最值得珍惜的政治资源。

第四种思潮――宣扬公民社会,企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公民社会理论光怪陆离,我们必须澄清是非和模糊观念。

1.不能把发展社会组织等同于建立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广义是指相对独立于国家与政府之外的民间力量,组成要素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涌现出大量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大鼓励合法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高度重视。因此,不能把发展社会组织等同于建设公民社会,相反要切实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使社会组织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不能美化和神话公民社会。有人把公民社会描绘成一个不存在利益差别的圣洁的净土,是人世间真善美的象征,是爱心和正义的体现,被冠以“慈善部门”、“志愿部门”、“免税部门”等名誉。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公民社会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组织具有上述所有特征,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中也有假、恶、丑的一面。在国外,不同的社会组织代表着不同的群体利益,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劣质公民社会组织甚至和黑恶势力勾结、与政客利益结合,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随意绑架政府、大肆鱼肉人民,被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的作用未必真正存在。

3不能容忍在基层党组织之外建立新的政治势力。公民社会理论主张公民社会是实现民主的前提条件、必要条件,认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对立关系,鼓励民间与政府的对立,放大社会不足面,聚集不明真相的群众搞各种各样的所谓公民行动、维权行动等,将公民社会视为在中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良方妙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对公民社会理论不闻不问,就会把基层党组织和管理机构排除在基层群众自治之外,甚至对立起来,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还会最终形成政治对抗力量,这种对抗容易带来社会分裂和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自己的战略考量,扶植了一大批亲西方的非政府组织,来对付与西方走不同道路的国家,在苏东政治变革和中亚“颜色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对有海外背景、有敌对势力支持的社会组织放松警惕。

第五种思潮――宣扬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三个“否定”,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经济理论方面强调 “三化”,即 “自由化” 、“私有化”和“市场化”。持这一论调者,主张全球贸易和金融绝对自由化,维护美国主导下的自由经济,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宣扬“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张扬“私有制优越论”, 主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模式,反对公有制,特别是集中攻击我国国有企业,极力主张国企私有化、国有资产私有化;
推崇“市场万能”,反对政府干预,强调国家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调控与干预越少越好,一切顺从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新自由主义不是适合于所有国家的灵丹妙药,绝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主张照搬复制到中国。

“三化”逆历史潮流而动。合作共赢是国际经济发展总趋势,新自由主义主张全球贸易和金融绝对自由化实际上是弱化经济弱势国家的经济主权,削弱一个国家对金融强有力的监管和调控能力,危害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市场经济运作一定时候必须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新自由主义主张全面市场化,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越性。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 2008—2011年的四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与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缓慢、美国政府停摆、欧债危机蔓延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遵循市场规律和运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又积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增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保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新自由主义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实际上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哪个国家或地区就会遭到巨大的风险和困难。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国家逐步采纳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结果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拉美国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施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陷入了严重经济衰退,一些国家到目前为止经济总量仍然未能恢复到转型之前的水平。西方国家自身深陷金融危机难以自拔。事实充分证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是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爆发的总根源,事实上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第六种思潮——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展开了一波对改革本身的争论,各种观点竞相发声。有人认为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鼓噪“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认为按照西方模式和标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唯一出路;
有人甚至怀念和肯定“文化大革命”,对它的基本理念、方向和原则持相当积极的态度。对改革进行工作层面、政策层面的反思是可以的,但这些论调,实质是否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改革的成就和功效不容否定。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取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如果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深刻认识西方设置的学术陷阱和扼杀中国的阴谋,认清西化、分化中国的新手段新策略

   西方反华势力从未放松西化、分化中国政治图谋,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产生强烈的威胁感,但感到赤裸裸手段、露骨依靠军事、政治手段围堵、扼杀中国,恐怕难以凑效,也比较昂贵,转而利用其话语权优势,精心设置学术陷阱,进行思想理论渗透,作为“和平演变”的新手段新策略。他们用一个容易接受的概念注入其价值观,进行包装去宣传推广,企图使我们处于在思想理论上“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

以上几种社会思潮一开始就不是理论问题,不是纯理论、纯学术的东西,而是彻头彻尾的政治主张。它们从西方的话语体系出发,与中国学术词汇,特别是政治理论中的一些词汇生硬对接,为否定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披上学术理论的外衣。这些社会思潮的目标设定已很清楚,是用新说法提出中国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最终是要削弱、否定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这是我们断不可接受的。

 

推荐内容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