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市农业农村委2023年工作务虚会上讲话【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市农业农村委 2023 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 冯志勇 (2022 年 11 月 2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全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报告,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蓝图,是未来五年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纲领。
在全市上下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的背景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一、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工作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在谋划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四个放 在”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陈吉宁书记在 11 月 4 日市委常委会上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结合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认真谋划“一二三四”的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思路,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
“一”是紧盯一个目标。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指引下,围绕建设农业强国这个总要求,立足超大城市特点,紧盯到 2025 年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努力在全国“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耦合两大战略。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将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牢牢耦合,做到“双轮驱动”。要注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改革创新,用好科技手段,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探索走出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多样、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风貌宜人、公共服务健全、基层治理有序、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三”是实现三位一体。紧扣“三个百里”“三个价值”“三园”建设这三大主题,搭建“愿景—路径—成果”三位一体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蓝图。
以“三个百里”为愿景,就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任职期间到金山区调研时提出“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这一指示,把郊区农村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美好生活的乐土。“三个百里”的落脚点,就是要把农村作为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也是承载城市核心功能的一条道路。建设百里菜园的本质是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自我供给能力,发挥农业的保供功能,让市民感受到“吃得好”;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则更加强调农村可以提供花果飘香的生活环境,让市民感受到“玩得好、住得好”。
以“三个价值”为路径,就是充分认识经济价值是乡村发展的核心、生态价值是乡村发展的基础、美学价值是乡村发展的灵魂,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感受纯朴的乡风、看见美丽的乡景、阅读深厚的乡史、品尝多滋的乡味、聆听熟悉的乡音、体会绵长的乡愁。当前,“三个价值”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充分彰显、有效实现这些价值,关键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价值体验的过程,一定是通过市场机制的方式来实现,让全社会都能感受到乡村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以“三园”建设为成果,就是围绕扩面重管,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围绕提质增效,高质量建设“绿色田园”;围绕提升软实力,高水平建设“幸福乐园”。
“四”是做到四个优先。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 乡村的标准,应该是硬件齐全、软件完善。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四个优先”: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深入推进“班长工程”,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挂职锻炼。
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保障农业农村合理用地需求,落实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引导涉农区将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 5%的比例重点向乡村产业等倾斜。依法依规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大力培养乡村经营人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培育 50 名带头人,辐射带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扶持各类人才和能工巧匠到乡村创新创业。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支农比例,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 8%。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支农政策工具,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持续做好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硬件投入和软件提升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谋划明年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 日前,市农业农村委对照国家乡村振兴考核、本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要求,谋划梳理了 2023 年度全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共有 14 大类 80 项。
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要突出五大重点,久久为功,着力推动我们的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重点之一: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这是我们的核心主业,立身之本。做好农业稳产保供,要巩固“米袋子” “菜篮子”生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大豆及油菜生产任务;规模化常年菜田基本保有量总面积不低于 30 万亩,扩大季节性菜田规模;夯实生猪、水产产能,推广绿色养殖方式,加强域外农场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围绕“九个化”进一步夯实我们的工作。
一是“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专业合作社,做精家庭农场,用产业化联合体的方式把大家组织起来,打造产业融合平台。推进 13 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整体环境和形象打造,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有实力的领军企业落沪投资涉农产业,建设高端现代农业项目,实现规模效应。要加强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让这些有组织、有规模的经营主体更具市场竞争力,用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二是“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要推广先进农机具的运用,建设更多的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和“机器换人”蔬果生产基地,支持发展工厂化的温室设施生产模式。要用信息技术把各类农机、各种装备“串联”起来,把生产作业和后台监管“并联”起来,从而实现节省劳动力、解放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的目的。持续开展农业生产作业信息精准报,加快探索申农码应用,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扫码监管。同时,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这是基础和先决条件。
三是“科技化、绿色化、标准化”。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选育优质品种发展种源农业,加强种业基地提升建设,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要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实现各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继续做好长江“十年禁渔”。要在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建立生产标准和行业标准,用标准为过程把关,为产品分级。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 40%,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 31%,粮油类及果品类“应绿尽绿”。总而言之,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优质。
重点之二: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2023 年,我们要通过加大改革增强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的路径和模式,为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提供“上海方案”。承包地方面,要提前谋划第二轮延包到期后续包的新政策,保障承包权,完善经营权;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面,要加快推进改革试点, 为下一步全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深化改革,发展非农产业,做到既保护农民利益,又激发市场活力。宅基地方面,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实现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线上审批,进一步规范农户建房秩序。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置换归并的有效实现形式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模式,显化宅基地的资产性价值。巩固和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要协调解决集体经济组织税收、集体资产登记等瓶颈问题,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一网”交易。
重点之三: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而新型集体经济不仅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还包括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联合。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工作推进的政策举措。通过加强区级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集体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要素的统筹能级。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引导村集体经营项目向各类产业园区集中;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购置有增值潜力的商务楼宇、参与开发建设产业园区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扶持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还可以利用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用地等,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确保集体净资产逐年增长。此外,还要做好集体收益年度分配工作,扩大分红覆盖面。
重点之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重点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在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示范村建设要更加注重提档升级和长效管理。按照“数量服从质量”“好中选优”“由点及面”的原则,每年选择不少于 20 个左右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明年要建成 2022 年度 24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遴选新一批 20 个左右示范村开展建设,建设评定 30 个左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引导已建、在建示范村串点成线、集群连片,培育一批体现“三个价值”的明星村、品牌村,重点聚焦乡村风貌和产业兴旺这两个重点,增强示范村发展的后劲。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示范村的后续管理,提升其持续运营能力。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要更加突出美学价值。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支持政策和长效管护的指导意见,以“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形式,进一步推进农房建设提升行动、架空杆线序化行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行动等 13 个具体行动的实施,建设 150 个以上美丽乡村, 努力使郊区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基本配置到位,更加凸显乡村美学价值。
三是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要更加注重抓竣工。配合市住建委持续推进多种模式的集中居住工作,对第一轮签约的 5 万户农户,要抓项目竣工,尽快把新房交到农民手里,不断提升入住率。特别是对平移类项目,要加强村庄设计和建房管理。
重点之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持续做大农民收入的四块“蛋糕”。经营性收入,就是要一手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一手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带头人,创新农业新业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工资性收入,就要持续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大力发展乡村非农产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财产性收入,就是要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前两轮综合帮扶的项目建设成果,启动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出台帮扶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帮扶平台,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转移性收入,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生活困难农户的精准帮扶,做好财政托底保障工作,开发更多公益岗位。
下一步,我们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对任务清单进行完善,按月分解到区,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议后正式实施“挂图作战”。
三、转变职能、真抓实干,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 作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履职尽责能力,努力展现新面貌、创造新业绩。进一步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能力,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找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好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全力做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文章,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形成更多“三农”范例。
转变思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