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理论文章)坚定不移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弘扬新风正气 建设文明*** 坚定不移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当前的***,正处于跃升能级、开辟新局的关键时期,要走好更有质感和温度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以文明聚力铸魂、赋能发展。
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坚持不懈用精神文明建设涵养发展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引领社会风尚,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培根铸魂,把稳思想之舵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深化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理论宣传普及,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主 流价值宣讲强基固本。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中心内容、必修课程,县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带头开展专题学习、 专题辅导、专题研讨,为全县干部抓学习提素能作出表率。依托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政治部和时代楷模***旧居等红色资源,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全县 1.2 万余名党员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创新开展“百名书记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学堂”活动,推动各级书记讲党课 800 余场、听党课 2.8 万人次。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大队、“洋州讲坛”、“学习强国”等宣传工作队伍和平台作用,组建5类宣讲团,组织“派单式”“点单式”宣讲 300 余场,培训干部群众 5.6 万人次,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高潮。
二是正面典型培塑示范引领。常态化开展“挖掘榜样、宣传榜样、礼遇榜样、争做榜样”活动,以榜样引领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掀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新热潮,奏响文明交响曲。全面开展“学习英雄精神,建设英雄家乡”活动,将***老英雄旧居打造为党性教育基地,依托文化宣传长廊和村史馆,大力弘扬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点亮全县干部群众的“精神灯塔”。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评选表彰活动,持续扩容***“好人数据库”,2021年全县推荐***好人、***市最美系列人物、十大孝子、***好人100 余人,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三是党史学习教育塑形赋能。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 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以全省“学党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主题活动为总抓手,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专题党课、交流研讨、瞻仰参观革命遗址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切实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创新设立“***新风放映站”,通过“文艺+党史故事”的形式,累计放映红色、公益电影 4 万余场次,将党的理论政策、惠民文化、科普知识等送到基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到红色主题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处“落针”,列出办理实事清单,明确内容措施,分类型、按步骤推动实施,落实“书记项目”2147 个,累计办理惠民微实事 23685 件。
共建共享,扮靓朱鹮之乡 始终把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文明提升全过程,从影响面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的领域抓起,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让群众共享文明成果。
一是提升城市能级。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水、电、路、讯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网络,华阳旅游专线、南北旅游环线建成通车,望江路、唐塔北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加快建设,城市路网持续完善,城市骨架进一步扩大。全力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推进、在建项目抓竣工”的时序要求,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生效,努力让城市更美丽、群众更满意。2021 年实施“4111”项目 94 个,总 投资 6.99 亿元,打通断头路 11 条,改造人行道 16 条,架空线缆落地 9.6 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40 个、背街小巷改造 21 个,拆除违建 70 处,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标扩面,合理配置医养、市场、休闲等便民服务设施,强化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脏乱差”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破解。
。
二是建设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依托“清、拆、建、管”百日大整治行动,全方位拓展清洁范围,实现城乡垃圾日产日清。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累计完成改厕 59300 座。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机制,由县级领导带队,每周开展现场评查,将结果与资金扶持相挂钩,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镇村负责、群众共建的工作格局。
三是推动数字赋能。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智慧服务、高效治理的重要抓手,全力夯实数字基础、壮大数字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创新数字治理、建设数字乡村“五大行动”,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抢抓 5G 新基建机遇,加快实施 5G 网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开通 5G 基站 190 个,全面覆盖群众主要聚居区。积极实施智慧塔杆项目,建成窄带物联网基站 212 个,“平安乡村”智能视频云监控点 6000 余个。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对城区 2000 多个车位进行智能化改 造,完善物联网大数据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三治”融合,夯实治理之基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下大力气破除乱点乱象,推进移风易俗,建立起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新风正气,最大限度地把特色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是坚持法治为本,破除乱点乱象。聚焦寻衅滋事、欺行霸市等 20 种乱点乱象,建立线索核查、督察督办、信息报送、奖励举报、重大案件会商等制度,实行“周上报、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导、年终考核”工作机制,采取群众反映举报、行业领域重点、行政案件翻查和会商研判分类处置“三紧盯一会商”方式,翻查案件 487 起、警情 8468 条,整治群众身边乱点 1327 个,破电信诈骗案件 35 起,预警劝阻潜在受骗群众 4916 人次,上门劝阻 197人次,紧急止付涉案账户 1083 个,冻结金额 590 余万元。努力实现“一防止、二下降、三减少、四提升”目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是坚持自治为基,优化治理格局。创新推行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四议”管村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管民的基层自治新模式,进一步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贯穿到基层治理各个环节,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聚焦打造“一网四化三统一”基层治理体系,在机制上简化流程、物理上搭建平台,做到所有信息由平台统一处理、所有力量由平台统一调度、所有指令由平台统一发出,推动社会治 理网格化、监督指挥信息化、综合执法属地化、便民服务精细化,努力实现“一网兜起大小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将全县划分为 18 个战区、287 个作战单元、3517 个网格,构建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担责的疫情防控共同体。
三是坚持德治为先,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立足家风家教、文明礼仪等文化习俗,逐村开设道德讲堂,全力打造乡村“精神引擎”。成立了以县镇村三级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管理机构,构建了***志愿服务总队、11 支志愿服务大队、18 支志愿服务中队和 195 支志愿服务分队四级志愿服务体系,探索推行“讲、评、移、亮、乐、帮”***文明实践六法,做实“道德评选”、推进移风易俗。推广实施“***易俗会”,围绕革除农村地区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十大”陈风陋习,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易俗会先后被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推介,荣获 2020 年***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项目。
文化浸润,共创美好生活 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担当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实现新跃升。
一是锚定“ 强保护” ,做好文化传承。坚持以“保护”为龙头,以“传承”为根本,以“发展”为目标,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合力及分类传承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非遗保护体系。截至目前,***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98 项,认定 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 2 个、生产经营性保护基地 2 个。大力实施非遗传承示范工程,全县 20 个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步建立传承基地或传承示范户,认定 23 名非遗传承人,采取发放补贴、提供场所等形式,激励非遗传承人持续开展收徒授课、著书立作、展演展示等活动,有效带动其发挥“活宝库”作用。开办校园非遗培训班,创建校园“汉调桄桄工作坊”、“皮影表演小剧场”,建立“非遗进校园助社团示范基地”,着眼“讲台”育种、“舞台”培苗,推出木偶戏和皮影戏编剧、制作、表演等特色活动,以“五个一”模式(即一场演出、一堂知识课、一次身段培训、一个图片展、一套教材)点亮非遗传承“聚光灯”,有效培育了一批充满朝气的戏曲受众。
二是聚焦“ 优服务” ,加强文化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发展路线,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深入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大对乡村文化器材的配发力度,累计建成 303 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基层群众宣传思想文化的阵地作用,由学生在假期担任文化书屋管理员,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内容,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打造了一批“书屋+周末课堂”、“书屋+儿童之家”等平台品牌,拓展了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创新举办陕南水上自行车赛、华阳景区世界围棋争霸赛、长青华阳“闹鱼节”等惠民活动,不断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实施“四个一”培育工程及“十百千”工程,积 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朱鹮生态文化产业园、龙亭田园综合体荷文化产业园集约化、品牌化发展,2021 年全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 3.4 亿元,同比增长 13.5%。
三是立足“ 共富裕” ,文旅融合促增收。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积极构建“1+5+3”的生态文旅开发格局,推进全域联动、全景布局、全业融合、全链打造,倾力创建金沙湖、蔡伦墓祠 4A 级精品景区,有序推进金水大峡谷景区和八里关国际旅居观鸟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华阳 5A 创建步伐。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积极探索“旅游+文化+”多态融合发展,坚持“一村一亮点,一村一品牌”,策划种植 14 万亩油菜花海,精心设计创意种植图案和观花线路,成功打造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深度挖掘朱鹮生态和文化内涵,成立“全球朱鹮保护联盟”,承办“朱鹮国际论坛”,朱鹮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文旅”“体旅”“学旅”“工旅”深度融合,依托朱鹮栖息地自然环境优势,建成朱鹮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景点 4 个,策划开展“为爱奔跑筑梦***”迷你马拉松、“恋朱鹮游***”网络微视频大赛等活动,持续擦亮***旅游特色品牌。全力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消费板块,通过“游、娱、食、宿、赏”等多种形式,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促共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不断增强,“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同步推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