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基础是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 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正确、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 的措施。以适当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其主要 任务是根据病情选用最适当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同时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复杂,对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现就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 如何开展合理用药作如下探讨。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1 不辨证用药 中药应用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选方用药。中医强调遵循辨证施治 的原则治病,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药物有寒凉湿热,用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 药,随症加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一些医生没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如黄芪具有利尿作用,经常被用于肾病的治疗,但仅适宜于脾气虚型肾病,而阴虚、湿热、 热毒型肾病则不宜用黄芪,若对这几种证型患者用黄芪反而会加重病情。桑菊感冒颗粒是用 于风热感冒初起的药物,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2 用药时间过久,剂量过大 在用药的时间上和剂量上都有一个度,服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时间过短或剂量过小又没有疗效。如用于治疗鼻炎的苍耳子,用于驱虫的使君子,这些常用 药, 若按药典的剂量服用,一般不会出现毒副反应,但若过量服用,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有 报道 1 例患儿,在 2d 内服用苍耳子 60g 而致死亡。成人服用苍耳子超过 100g 也可出现头 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等中毒症状。有报道 2 例儿 童内服使君子 8 粒,5h 后出现头晕、呕吐、大汗、心悸、肢冷、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不 良反应。可见即使是常用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超量使用,就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 煎服方法不当 乌头类药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纯乌头碱仅 3~4mg 即可致人死亡。乌头一般水煎 3~ 4h 便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次乌头碱,进一步水解可生成乌头胺,毒性大大降低。所以在应用 乌头、附子这类药物时,必须先煎、久煎。值得注意的是饮用含川乌、草乌的药酒容易出现 中毒症状且比较严重。
4 药物过敏反应 中药的过敏反应也很常见,但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报道一患者煎服鳖甲 15g, 5min 即感咽喉不适,10min 后出现剧烈腹痛、大汗淋漓、两颊潮红、眼结膜出血、全身风疹块, 继而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经抗过敏治疗而痊愈。有报道一患儿服淮山药后,全身出现风疹, 部分呈片状疱疹,并有瘙痒 胸闷等症状,经抗过敏处理而愈。还有报道服用牛黄上清丸出 现过敏反应等,可见常用中药也可能产生药物过敏现象。
5 滥用补药
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不管是否需要,认为补就好,就有益,因此,出现了许多滥用补 药的现象。其实补益的药物滥服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以人参为例,有文献报道 34 例人参的 不良反应当中,16 例表现为欣快、烦燥不安、甚至意识混乱,2 例头晕,2 例心律失常,1 例高血压,1 例低血钾,2 例腹痛腹泻,1 例呃逆, 休克及死亡 3 例,皮肤过敏 2 例,咯血、 多汗、水肿、糖尿病复发各 1 例。亦有报道大剂量黄芪(100g)内服产生剧烈肢痛伴震颤。
因此,补益药物也要恰当使用,不宜滥用,否则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6 中西药合用不当 医师缺乏药物合理配伍应用知识,制订治疗方案时,希望多种药物同时配伍应用,发挥 协同作用,但对各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了解不够全面,对各种药物同时进入人体后 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代谢、各成分之间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了解不多,因此,临床上中西药不 合理配伍处方并不少见。如银杏叶制剂与阿司匹林配伍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有抗 血小板聚集作用,而银杏叶中的银杏苦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抑制物,与阿司匹 林合用可增加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造成出血现象。三溴片与朱砂安神丸配伍用于治疗神经 衰弱。由于朱砂中的汞离子与三溴片中的溴离子结合可生成有毒的溴化汞,溴化汞沉淀于肠 道增强刺激性,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含鞣质类中药如虎杖、大黄、诃子、五 倍子等,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为鞣质能与磺胺类药物结合,影响磺胺的排泄,导致血 液及肝内磺胺药浓度增高,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肝炎。综上所述可知,不合理使用是造成中 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一般中药只要按照理、法、方、 药的规律合理应用,是不会有问题的。即使是一些药性剧烈或有毒的中药,如能严格按照剂 量、给药方法和配伍禁忌使用,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二)药物本身的因素
1.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 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其药理作用相关,如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导致 钠潴留和钾排泄量增加,引起水肿、低血钾、高血压、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致 代谢性碱中毒。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往往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直接相关,如马钱子含番木鳖碱、 曼陀罗含莨菪碱、川乌含乌头碱等,均可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
2.中药品种混淆而造成错用或误用 由于中药中“同名异药”“同药异名”的品种较多,品种间毒性悬殊,常因混用、代用而 出现不良反应。如五加皮与香加皮两者均可称五加皮,但科、属、种及所含化学成分均不同, 二者用量有明显差异,但目前临床上用香加皮代替五加皮常有发生,而香加皮含强心苷类成 分,如代用就有可能会发生强心苷样中毒,甚至死亡。另外一些地区习惯用药的情况,亦是不 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北京曾发生过因北豆根作山豆根入药而造成 200 余人的中毒事作。以北 豆根作山豆根入药存在着严重用药安全隐患。
3.炮制不符合要求 中药炮制是否得当,不单关系到其药效,而一些毒性和烈性中药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安 全的重要措施。如川乌、草乌、半夏等均需炮制后使用,否则易引起毒副作用;巴豆常去油取
霜用,以去除其剧泻作用等。可见,不按规定炮制,亦可成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三)机体方面的因素
1.性别、年龄因素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少报道显示,女性的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一般情况下,妇女对药物较敏感,特别是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及更年期。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代谢功能低下,分泌和排泄器官功能减退, 因 而解毒防毒能力较差,中毒症状严重,恢复较慢。另外,婴幼儿神经系统不稳定,体重轻,代谢 旺盛,因此对药物毒性较成人敏感。
2.生理、病理状况 妊娠期母体各系统均有明显的生理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如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 均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排泄,而在体内积蓄,导致毒副作用。此外,妊娠期与哺乳期用药也 会影响胎儿和乳儿。肝功能不良者,服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肾功 能不良时,药物的代谢转化受影响,药物血药浓度可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3. 个体差异 由于存在遗传、 新陈代谢、 酶系统以及生活习惯与嗜好等方面差异, 因而不同个体对 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可有不同反应, 这种“生物学差异”现象是正常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 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如附子的内服常用量为 3~15g,但有服 9g 即引起中毒反应,而有的人 服 120g 亦无不良反应发生。长期反复应用同一种药物,可逐渐增加对其耐受能力,如在种植 乌头的地区,有些人有食用乌头的习惯,他们对乌头碱的毒性很耐受,服用数倍常用剂量的川 乌也不引起毒副作用。
二、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鉴于前述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临床应用应注意避免以上不合理用药,尽量减 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澄清混乱的中药品种,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品种混乱的情况比较普遍,也相当严重。常用的 500 味中药中已知 300 多味存在混 乱品种。以三七命名的药用植物有 20 种,分属于 11 个科;以白头翁为名的也达 1 科 13 属 30 种之多;神曲、建曲的药味组成从几味到上百味不等,制法上各地区也有较大差异。中 药品种的混乱导致中医处方用药的立意难以与实际所用药物对应相符。中医师在用药时很少 考虑到品种因素,而且有关因品种不同而影响疗效的具体病例文献报道也较少,因此品种使 用中的混乱不能从中医临床及时反馈出来,而中药品质的发展变异对其药性和临床疗效作用 强度均有一定影响,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必将对疗效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认真研究不同品种之间的药性差异,分别管理,分别使用,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前 提。
2.规范中药炮制管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
大多数中药加工炮制后,其作用与生药不同,作用的改变涉及面极广。掌握各种不同炮
制品的效用差异,是中药合理用药的必要前提,是临床治疗药到病除的根本保证。炮制方法的 得当与否关系到中药疗效的好坏,因此炮制过程中要强调规范化操作,药材饮片的炮制与其 质量控制标准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 规范》要求炮制,以减少其毒性。
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用药安 全。中药饮片是中医进行医疗实践的工具和载体,特别是中药汤剂能够随证灵活加减,充分 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优势,具有其他剂型无法替代的特点,没有优质的中药饮片, 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辨证施治,方精药专,用量准确
中医治病应辨证论治,临床用药要根据病情组方。诊断正确而用药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 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大方、大剂量是临床普遍存在的现象。处方用药取效并不是 与所用药量成正比,而是和辨证是否准确、治法是否得当、用药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处方用药的规律有其传统性,临床用药都应遵循规定剂量。当然,医师可以因病情轻重、病势 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酌情增减用量,但剂量的确定一定要适中, 以安全有效为目的。因此传承中医治病理论,对证用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合理组方, 是合理应用中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基础。
4.药物之间配伍以及联合应用要得当、合理,注意用药禁忌
药物之间配伍联合应用得当,则功效倍增;应用不当,不但无效,反而可能使病情加重,甚 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药的联用,功效相似药物的合用,特别是几种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 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有毒成分的增量和蓄积。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但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还能增强西药的疗效,但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使用中药的过 程中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及联合应用有其优势又有其弊端,因此应用要得当、合理。
清开灵与青霉素联合静脉滴注可引起休克;复方丹参与右旋糖酐配伍使用可出现严重不良反 应,并有死亡病例报道。可见,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中药注射液应尽量单独使用,不应与其它药 物联用。
5.对证用药
中医用药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所以往往 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个体差异特别是过敏体质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容易 发生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制定相应的给药剂量与途径,但需注 意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外用药决不可内服,肌肉注射药物决不可静 脉注射,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6.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教育,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中药有很多属于非处方药,极易滥用而招致意外不良反应。因此,应积极向患者宣传用 药知识,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是药三分毒”、“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人
参皆可谓之毒,久服必有偏性”,减少乱投医乱用药的情况,指导患者学习掌握中药汤剂制备 技术,使医、药、患有机结合,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防止误用和滥用药物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
7.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
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现代化的分析方法检测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全浓度,科学地研 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机理,通过有效的手段,及时掌握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尽可能 早作出判断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预警和降低风险,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减少“药害”。
同时应对广大患者进行合理应药的科普宣传,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实,消除“中药是天然 药物,没有毒性”的片面性,纠正“中药无毒”的观点,对由中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 收集、整理和科学评价,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用药信息,为不良反应的预测分析与 救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努力把使用药品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经典案例◆
案例一 生马兜铃致严重吐病例
患者,女,44 岁。因呕吐不止急诊入院。患者于 2010 年 7 月 15 日因咳嗽、咽痛,在附近 私人诊所就诊,予中药:马兜铃、钩藤、桑叶、甘草各 10g,黄芩、麦冬、党参、射干各 15g, 川贝母、知母、陈皮各 12g,进行治疗。回家后于上午 11 时 30 分煎服一次,12 时患者自觉 胸肮烦闷,随即呕吐黄水,每隔 10 余分钟呕吐 1 次,且由黄水逐渐变为白色涎沫,经针刺双侧 内关穴,仍呕吐不止,患者前额冷汗淋漓,四肢冰凉,家人立刻将其送至医院急诊室。查 体,T37.8℃,P86 次/分,BP13/10KPa,表情痛苦,以手捶抓胸部,神志清醒,心率 86 次/分,律 齐,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强。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 在,病理征未引出。心电图及血常规化验正常。观其舌淡边有齿痕,苔黄腻,切其脉沉弱。诊 断为生马兜铃所致呕吐。即刻行温水洗胃,半小时后,呕吐停止,仅觉脱闷不适,经静脉补液 2000ml,6 小时后,脘闷消失,神静肢温,于 7 月 17 日上午出院。
按:马兜铃为治疗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之药,前人曾有“汤剂中用之,多作呕”的记载。
杨熙龄《着园医药合刊》中言,“予昔未知此药之性,二十余岁时,偶患咳嗽,方内有马兜铃服 后觉胸隔辣闷异常,旋即呕泻,后一年某儿患咳,方内又用此药,亦辣闷呕泻如前 ,始知为马 兜铃作祟,嗣在病家阅前医方,凡有此药者询之,犯呕泻者十居八九。”在《用药心得十讲》中, 焦树德也指出,“个人证于临床,如用生马兜铃确见多数人发生呕吐,甚至有的人吐得很厉害, 如用蜜炙马兜铃就很少发生呕吐”。详析此患者所用处方,且将所配药物逐药核对,确诊呕吐 为生马兜铃所致,有鉴于此,在临床运用时须蜜炙。
案例二 万通筋骨片致血尿病例
患者,男, 21 岁。因右腿疼痛于 2009 年 12 月 24 日下午就诊。自述既往健康, 2 天前 出现右腿疼痛,自腰部向同侧臀部、大腿后、小腿外侧及足部呈放射性疼痛,夜间更甚,小腿 外侧和足背有麻木感。查体: Kernig 征阳性,Lasegue 征阳性,坐骨神经通路压痛,诊断为坐 骨神经痛。给予奇正消痛贴外敷,口服万通筋骨片,每次 2 片,每日 2 次。当晚患者遵医嘱服 万通筋骨片 2 片。次日早晨自觉疼痛有所减轻,自行将万通筋骨片改为 4 片口服,服药 2h 后
排尿时出现肉眼血尿。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既往无肾病史,无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查 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 +;血常规正常;肾脏、膀胱、输尿管彩超未见异常;考 虑为过量服用药物所致血尿。嘱其停服万通筋骨片,同时给予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加入维 生素 C3.0g 及维生素 B60.2g 静脉滴注,以降低肾血药浓度,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并大量饮水, 随诊。第 2 天就诊时肉眼血尿消失,镜下血尿恢复正常,患者除腿仍有疼痛外无其他不适感。
按: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绝大部分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 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药物在肾脏代谢转化及排泄过程中,与肾组织充分接触可对肾组织产生 毒性损害作用。药物损害肾脏的机制多为两方面:一是直接毒性作用造成的肾脏损害,二是通 过变态反应导致肾脏损害,前者与药物剂量和原有肾功能状况有关,后者则主要取决于个体 的特异体质。药物性血尿是药物性肾损害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最多表现为单纯血尿,为肉眼 或镜下血尿,尿镜检红细胞形态多无明显异常。大多数患者及时停药后尿常规及肾功能可恢 复正常。万通筋骨片主要成分除马钱子外,还有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等。马钱子中含有马 钱子碱和士的宁,川乌和草乌含有乌头碱,细辛的主要化学成分中含有马兜铃酸,这些成分都 有一定的肾毒性。该患者以往无肾病史, 因未按医嘱而超剂量服用后出现血尿,停药后血尿 消失,考虑药物性血尿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对服用这一类中药要慎重,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 不能随意改变药量、剂型。尤其是对有蓄积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少量、间断服药的方法, 减 少蓄积中毒的可能, 避免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与不良反应
第一节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 2.有效性 3.经济性 4.适当性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 (1)有适应症而未得到治疗 (2) 选用药物不当 (3) 用药剂量太小或疗程不足 (4) 用药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5)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6)无适应症用药 (7)无必要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8)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适当 (9)重复用药
2.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医疗结果 (1)延误疾病治疗 (2)浪费医药资源 (3)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4)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 (5)酿成医疗事故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 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扑尔敏 嗜睡、困倦、乏力
上世纪最大药害事件
据统计1956-1963年在17个国家中发 现海豹肢畸形儿有1万余例,其中德国 6000多例,日本1000多例,畸形儿半数 死亡,生存下来的智力正常。各国禁止 销售“反应停”9个月后,再无1例海豹 肢畸形儿发生。
治病的药怎么了?
近年来,药源性事件不断,引起广大公众,各界人士与新闻媒体
的极大关注和思考:
1998年西沙必利(普瑞博思)事件
2000年苯丙醇胺(PPA)事件
2001年西伐他汀(拜斯亭)事件
2001年马兜铃酸(关木通等)事件
2004年罗非昔布(万络)事件
2005年米非司酮(含珠停)事件
2005年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事件
2005年奥司他韦(达菲,特敏福)事件
2006年加替沙星(天坤)事件
2006年鱼醒草素(钠)注射液事件
药物性耳聋
千手观音21位 演员中18人因 药致聋
由药品管理当局批准的药品=安全?
“安全” :对拟用的人群而言, 该药的效益大于风险,并非 保障一定不发生损害。
管理当局认为效益大于风险, 药品可被批准上市
药源性事件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患者─惊慌失措 企业─招来横祸 媒体─大肆炒作 国家─千夫所指 医师─不知所措
第三十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 质量事故的依据。
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
ADR≠药品质量问题(伪劣药品) ADR≠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 ADR≠药物滥用(吸毒) ADR≠超量误用
不良反应信息处理程序
WHO
各
省 中
通报等
心
第三节 常见毒性中药的毒理分析及中毒处 理
一、常见毒性中药的毒理分析 1.含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
生物碱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作用。
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其毒理作 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脏;
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可选择性地兴奋脊髓;
含莨菪碱、东莨菪碱的曼陀罗、洋金花,其毒性作用是阻断节后胆 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上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含苦楝碱的苦楝子,中毒时抑制呼吸中枢,可引起呼吸麻痹而窒息;
含麻黄碱的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亦有毒性作用;
含甾类生物碱的龙葵和藜芦,主要是对胃肠道的刺激;
含类似烟碱及毒芹碱的半夏、天南星,除刺激粘膜引起喉头水肿
2.含苷类
苷类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的一类化合物,苷类分子中的非 糖部分称为苷元。
由于苷元的结构不同或医疗效用不一,苷又可分为几种不同 的类型。
(1)含强心苷类
强心苷是许多植物中所含的对于心脏有显著作用的甾体苷类, 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减慢。其共同特点是小剂量有强心 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则可致心脏中毒以至停搏。
如夹竹桃、万年青、杠柳、八角枫。
(2)含氰苷类
许多植物的种仁内含有氰苷,进人人体后经酶水解产生氢氰 酸,为一种极其强烈的细胞毒。
这类植物多见于蔷薇科和豆科中。如白果、苦杏仁、桃仁、 枇杷仁、木薯、瓜蒂、巴豆。
(3)含皂苷类
皂苷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 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
如木通、黄药子、商陆。
(4)含黄酮苷类
黄酮苷的苷元为黄酮类化合物,
含黄酮苷的中药如芫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因刺激胃 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而引起恶心呕吐、黄疽等症状。
3.含毒蛋白类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内,经榨油后则存留于油渣中, 是由各种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 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望江南子、苍耳子、蓖麻子。
4.含萜及内酯类
中药中含萜及内酯类衍生物结构较为复杂,有酸和酚的化学 性质,可溶于碱性溶液。
其毒理作用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抑制作用。
如艾叶、马桑叶。
5.含金属元素类 含金属元素的中药主要是矿物类药物。
(1)含汞类药
汞为一种原浆毒,汞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 作用,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
如水银、轻粉、朱砂、红升丹、白降丹。
(2)含铅类药
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 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
含铅类中药有密陀僧、广丹、铅粉等。
(3)含砷类药
砷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能抑制含巯基酶组织的活性,并 能使全身的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大量的血浆漏出,导致血压 降低;尚可导致肝脏萎缩、中枢神经损害,以及心、肾的严 重损害。
含砷类药物除砒霜、雄黄外,有些无毒性的矿类药如石膏、 代赭石等,若含砷量超过一定标准时,亦可引起砷中毒。
二、常见毒性中药的中毒处理
1.植物类中药中毒及处理
(1)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一枝蒿等)
①基本毒理 为毛茛科植物,含有毒性很强的乌头碱等成 分。主要作用是使迷走神经和末梢神经先兴奋后麻痹。
由于增强了心脏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并对心肌有直接作 用,从而提高了心肌的应激性,导致心律失常。乌头碱 致死量为2.5mg。中毒致死的原因为严重心律紊乱及呼 吸中枢麻痹。
(2)巴豆
①基本毒理 巴豆内含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其毒性类似蓖麻 碱,能溶解红细胞。巴豆油有剧烈的腹泻作用,并对皮肤有 刺激性。巴豆霜内服量为0.15-0.45g。
(3)雷公藤(又称黄藤根、断肠草)
①基本毒理 为卫矛科藤本植物,毒性极强,内含多种雷公藤 碱,还含有雷公藤内酯醇、内酯酮。本品有剧烈的胃肠道刺 激性和肾毒性,对血管运动神经、心肌、肝脏有毒性作用, 可引起心、肝出血和坏死。
(4)天南星
①基本毒理 为天南星科植物,含有毒生物碱及 苛辣性毒素, 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抑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5)马钱子
①基本毒理 含有毒生物碱番木鳖碱(士的宁)、 马钱子碱等。
口服后首先是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中的呼吸中 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功能,剂量过 大则产生抑制作用。成人一次服5-10mg士的宁则中毒,致死 量为30mg。
(6)苦楝皮
①基本毒理 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其主要苦 味成分为苦楝素,即川楝素,能导致中枢性兴奋,最后出现 中枢性麻痹,故有驱蛔作用。
(7)山豆根
①基本毒理 主要含苦参碱,属于神经毒类,使 中枢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麻痹。
②中毒症状 可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四肢肌肉 震颤、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眼球震颤,同时心率加快、呼 吸急促,严重者出现惊厥、呼吸衰竭。
(8)瓜蒂(甜瓜蒂)
①基本毒理 含有氰甙类植物毒素甜瓜蒂毒素,能强烈刺激胃 粘膜,引起剧烈的呕吐,并使呼吸中枢麻痹。
(9)商陆
①基本毒理 属商陆科植物,内含商陆毒素、氧化氰等,可刺激 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道蠕动,并有局部粘膜刺激作用, 还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大剂量则引起惊厥、 呼吸中枢麻痹,以及运动障碍。
(10)藜芦
①基本毒理 为百合科植物,主要含藜芦碱、胚芽儿碱及红藜 芦碱等有毒成分,作用与乌头碱相似。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先 兴奋后抑制,并有剧烈的胃肠道刺激作用。
(11)苍耳子
①基本毒理 为菊科植物,主要有毒成分为苍耳苷、毒蛋白、 毒苷。损害心、肝、肾,引起广泛出血,同时引起消化、神 经系统障碍。
(12)洋金花
①基本毒理 为茄科植物,主要含阿托品、莨菪碱,能抑制和 麻痹胆碱能神经,使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
2.动物类中药中毒及处理
(1)蟾酥
①基本毒理 含蟾酥二烯内酯、吲哚烷基胺类、茶酚胺类等, 有类似强心苷作用,使心率变慢,致心律失常。还可出现胃 肠道症状,有致惊厥、致幻作用。
(2)斑蝥、红娘子
①基本毒理 含剧毒的斑蝥素,此外还有斑蝥酸盐。外用刺激 性极强,可使皮肤粘膜起泡;内服使局部组织及粘膜腐蚀, 还损害肾、肝、心肌及神经系统。内服中毒量为1g,致死量 约3g。
(3)全蝎
①基本毒理 含蝎毒等,与蛇毒相似。主要能抑制呼吸中枢, 兴奋心脏、血管、骨骼肌。
②中毒症状 见头晕、头痛、肌痛、恶心、呕吐、血压先增高 后降低,肌震颤、抽搐、烦躁不安及胃肠道出血、血尿、蛋白 尿,甚至呼吸抑制。
3.矿物类中药中毒及处理
(1)含铅类(黄丹、密陀僧、樟丹、红丹、黑锡丹)
①基本毒理 此类药物分别含一氧化铅(PbO)、四氧化三铅 (PhO4)及氧化亚铅(PhO)等成分。铅进入人体后,在细胞内易与 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及蛋白质的巯基酶结合,抑制巯基酶的活 性,使机体发生代谢障碍及影响细胞的氧化和呼吸,甚至可以 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
(2)含汞类(朱砂、轻粉)
①基本毒理 主要毒性成分为硫化汞(HgS)、氯化亚汞(H6C12) 等。进入人体的汞被氯化成二价汞离子而发挥毒性作用。汞离 子与体内各种蛋白质的巯基(—SH)、二巯基(—S—S)极易结合, 形成极易解离的硫醇盐,可使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酶失去活性, 导致组织细胞和细胞膜的损害,从而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系统 等。
(3)含砷类(砒霜、砒石、雄黄、代赭石)
①基本毒理 主要含三氧化二砷(As203)、硫化砷、砷盐等。
砷是一种原浆毒,进入人体内能与多种参与细胞代谢的含巯 基酶结合,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最先造成广泛的高级神经活 动失调,随后延及植物神经中枢,出现毛细血管病变和组织 营养改变。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1 物 研 究 l 5
Th d cn t y e Me ii e s ud
5 ・ O
Chne e J u n lo h o d c n hn ph r c i s o r a fEt n me ii a d Et o a ma y ne
浅 谈 中药 的合 理 用 药
杨 军
公安 440 330 湖北 省公安县斗湖堤镇卫 生院 ,湖北
【 要 】中药 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 的疗效 ,在我 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 ,尤其是 临床工作中,中西药结合治疗往 摘
往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中药源 自天然,药性平和,但 不 良反应 、毒 副作用等 也时有发生 ,因此 ,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 中药事业 的健
康 发展 。
【 关键词 】中药;合理用药 【 中图分类号 】R 8 2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0 00 I 0 7 8 1 2 1 )1— 5一
1 中药 剂 量
医生处 方,医 院制 剂,工业 生产的 中成 药绝大部 分为 中药复方 ,其 主要来源为传 统 的古 方 ( 或有所 加减 )、民 间验 方、祖传秘 方等 ,其 中各味药 的用 量都有 一个即定 的 标准,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药用量的增长 ,地道药源枯 竭,生态环境的变化 ,野生到种植 ,以及替代用药等,使 中 药中的药用成份或多或少 的发生 了改变 , ( 如地道人参 中有 效成份皂甙含量为引种人参 的3  ̄4倍 ),有效成份含 量的 0 0 改变直接影 响方剂的药效和疗效。因此 中药 ”身份证”的建 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即根据 中药 的产地、其中所含有 效成份一种或几种的含量指标,建立档案处方。制剂时根据 此档案科学用量 ,才能使中药制剂达到应有的疗效 。
2 中药 煎 煮
中药汤剂 在临床用 于急症 时,疗效仅 次于静脉给 药, 在 用于慢性病 、疑难杂症 、滋补 等时,是西 药 ( 即化 学 制 剂 )无法替代 的, 中药 煎煮的好坏对 疗效有 直接的影 响。
除了传 统 的煎 药方法应重视 的诸 多问题外 ,如今 中药煎 煮 机和 药液包装设备 被广泛应 用 ,中药 煎煮机 改变 了传统 的 炉火 ,砂锅煎 煮中药的方法 ,采用 自动压力罐煎 煮 ,之后 直接进 行无菌灌装 ,更加卫 生、便捷 。但中药材 煎煮火候
很重要 ,煎煮机在 操作上还存 在一定 的局限性 ,比如对于
需 要 先 煎 、 后 下 、烊 化 等 才 能 达 到 药 效 的 药 材 , 不 适 宜 使 用煎煮机 。
3 中药服用 正确服用中药,能使其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3 1 大多数 中药一 日剂量 分2 次服 ,成药3 d . ~3 次/ ,使之 维持一定 的体 内药物浓 度,提 高疗效 ,一般 汤药宜饭 前服 用 或空腹服用 ,滋补药 如人参蜂 王浆 ,十全 大补汤 ,六味
肝脏 和利 胆作用 的茵 陈蒿汤 、茵陈五苓 散、大柴胡汤等 与 西药利胆 药联用 ,能相互增 强作用 。② 降低 西药的不 良反 应 的芍药甘草汤等 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 消除腹胀便秘等不 良反应;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癫痫药联用, 可减少抗癫痫 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 良反应 。
5 2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不合理联用 西药 ,会产 生各种 问 . 题 ,或产生沉 淀,降低 药物疗效 ,或产生络合物 ,妨碍吸 收 :或产生毒 性,引起疾 病乃至危及 生命 。① 降低药物疗 效 :含钙 、镁 、铁等金属 离子 的中药及 中成药 ,不能与异 烟肼联用 ,因异烟 肼分子 中含有肼类 等功能 团,与上述中 药 同服后 ,既会产 生螯合 效应 ,生成异 烟肼与钙 镁铁的螫 合物 ,妨 碍机体 吸收 ;又 能影响酶系统 发挥干扰 结核杆菌 的代谢作 用 ,从而 降低疗效 。酸性较 强的中药及 中成药 。
不可与碱 性较强 的西药如氨 茶碱、 胃舒 平、乳酸钠 、碳酸 氢 钠等联 用, 因与碱 性药物发 生中和反 应后 ,会 降解 或失 去疗 效 ;② 产生或增 加不 良反应 :含有机 酸类 的中药 及中 成 药 ,不 能与磺胺类 西药 同服 ,因 同服后 易在 肾小管 中析 山结晶 ,引起 结 晶尿 、血尿 ,乃 至尿 闭、肾功能衰竭 。含 氰苷 的 中药 如杏仁 、桃 仁、枇杷 叶等 ,不 宜长期与镇 咳类 的西 药如咳必 清等联用 。因氰苷在 酸性条件 下,经酶水解 后产 生的氢氰 酸虽有止 咳功效 ,但 在一定程度 上抑制 呼吸 中枢 ,咳必清等可加 强其抑制作用 ,使呼吸功能受抑制 。
6 小结
推 动 中医药现代化 必须按照 《 国家长期科 学和技术发 展规划 纲要》 的要求 ,重 点开展 中医基础理论创 新及 中医 经验传承 与挖掘 。中药 的疗 效与西 药的一个 区别 是对病体 的整体 调节 ,这个 调节显然 涉及免疫 系统 ,借鉴 西医免疫 学 已经取 得的成果 ,有助 于弄清楚这个 问题 ,中西医 、中 西药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双赢。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 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 充分吸收 。
3 2 消食导滞的健 胃剂如健 胃丸等 宜饭 后服 用, 以免刺激 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 的最佳选择,即使 . 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 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 ,也使药品费用 胃黏膜引起 胃部不适 。
3 3 根据病情适时服药 ,如朱砂安神 丸,酸 枣仁 汤等应 睡 更为合理 。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 ,即 . 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 前服 ,以利镇静 安眠 ,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 即时服用 。
解 释 药 品 的 用法 ;二 是 患 者 是否 依 从 指 导 , 正确 合 理 。
4 中药毒 副作用 总之 ,中药合理用 药 的四要素为安全 、有效 、经 济、 人 们普通存在 一种误 区,认为 中药无毒副 作用 ,中药 适 用量 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 医生随便加 大方药 的用量 、剂 适 当。其 中的 “ 当”包含 了适 当的时 间、适当 的剂 量、 量,让 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来越多中药不 良反应病例 已引 适 当的用药时间和适 当的用药方法 。中药服用的方法与疗效 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 ,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 的康复, 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提醒我们不可轻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依据 “ 天人合一 ”的理论 5 中药与西药
5 1 与西药合 理联用 可提高疗效 ,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 . 和毒副作用,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 ,显示了极大 的优 点。①协同增效: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 免疫调节作用 的中药与抗胆碱 酶药联用 治疗肌无 力疗效较 好 。具有保 护
在这方面积 累了很多经验 。在 中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 而每种 制剂服用方法不同,对疗效有明显影响。同时中药也 有很多饮食禁忌 ,遵从这些原则,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
主匡垫 2 生 旦 箜 2 鲞 笠 8 旦 g 8 塑 i 』
0 T i nl hn8 M d i , u t o 9 v 】2 。o f r t a c ie ei n A s 2 o . 0 8 . di 0 e ce . . N 8
浅析合理使 用 中成药
李文 红
【 关键词 】 中成药 ;
辨证选药 ;
中药 ;
配伍
李志 成 z
中成 药是 中医 药 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将 我 是
国历 代 医 家 经 过 千 百 年 的 临 床 实 践 总 结 出来 的 有
腹 胀 满 、 吐 泄 泻 , 选 用 藿 香 正 气 类 的 药 物 以 呕 宜 祛 除寒 湿 ;
因食 积停 滞 、 腹胀 满 、 腐 吞 酸 、 若 脘 嗳 不 欲饮食 、 泻 , 宜 选用保 和丸 以消积导 滞 :
泄 则 若 因 脾 胃虚 弱 、 化 不 良 、 气 食 少 、 腹 胀 满 、 消 暖 脘 大 便 溏 泄 、 滞 造 成 的 , 宜 选 用 香 砂 六 君 子 丸 以 气 则
益 气 和 胃 。还 有 高血 压 病 、 性 黄 疸 型 肝 炎 、 性 急 急
效方剂 加工而成 , 以毒 副 作 用 小 、 用 方 便 、 效 服 疗
独 特 深 受 国 内外 患 者 的欢 迎 。
中成 药 随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医 学 的进 步 , 而不 断 地 创 新 。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中成 药 在 开 发 、 制 、 研 临床 使 用 方 面 有 了
飞速的发展 , 生产 逐 步 实 现 了 现 代 化 。
近些 年 , 随
着 中 医药 在 国际 上 地 位 的 提 高 ,我 国 的 中 成 药 品
膀 胱 炎 等 均 为 西 医不 同 系 统 的 疾 病 。
高 血 压 :
由
于 肝 火 旺 盛 、 阳 上 亢 、 晕 、 痛 、 鸣 、 至 血 肝 头 头 耳 以
种不断增 多 , 传统剂 型丸 、 、 、 的基 础上 , 在 散 膏 丹 开 发 了颗 粒 剂 、 服 液 、 丸 、 丸 、 胶 囊 等 , 口 滴 微 软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并 走 向世 界 。
这 对 继 承 和 发 扬 祖 国 医 学 遗 产 、 进 开 拓 中成 药 市 场 , 好 地 为广 大 人 促 更
压 升 高 ;
性 黄 疸 :
湿 热 熏 蒸 肝 胆 , 液 外 泄 而 急 因 胆
急 发 黄 疸 ;
性 膀 胱 炎 :
热 下 注 、 短 赤 、 丸 急 湿 尿 睾
肿 胀 热 痛 , 女 则 带 下 黄 臭 、 阴瘙 痒 。这 些 疾 病 妇 外 都 属 于 中 医 的 肝 胆 湿 热 证 , 可 以 选 用 龙 胆 泻 肝 都
丸 治 疗 , 胆 泻 肝 丸 功 效 清 肝 胆 、 湿 热 。
于 肝 龙 利 用 胆湿热引 起 的头晕 、 目赤 、 鸣 、 聋 、 痛 口苦 、 耳 耳 胁
民服 务 。
到 了推 动作 用 , 时 也 使 我 国 的 中 医 药 起 同
事 业 , 国 际 上享 有 很 高 的声 誉 。
在
1 辨证选 药
尿 赤 涩 、 热 带 下 等 , 上 3种 病 症 在 初 期 时 用 湿 以
此药效果很好 。
中成 药 的设 方 组 药 是 中 医理 论 “ 辨证 论 治 ” 思
想 的集 中体 现 。
是 其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以 中医 理 也 是 论 为 基 础 , 过 辨 证 立 法 , 照 中药 的 性 味 、 经 通 按 归
有些 病 人 在 选 用 中成 药 治 疗 时 , 注意 到药 物 只
的 名 称 , 想 当然 地 应 用 , 完 全 背 离 了 中 医 的辨 就 这
产 生 的 。组 方 中体 现 了君 、 、 、 的原 则 。
因此 臣 佐 使
每 种 中成 药 除 了具 有 不 同 的 药 物 组 成 外 .更 有 各
证 论 治 思 想 , 仅 不 能 有 效 治 疗 病 症 , 重 时 还 可 不 严 能 加重 病 情 。如 “ 固本 咳 喘 片” 有 的 医生 在 使用 此 , 药治疗时 , 看有 “ 一 咳喘 ” 字 , 管 是 外 感 还 是 内 二 不
异 的功效 和 主治 范 围 。正 确 选用 中成 药 , 要 医者 需 根 据 病 人 的临 床 表 现 以及 舌 苔 、 象 , 合 分 析 确 脉 综
立 疾 病 的证 候 ,选 用 相 适 合 的 药 物 ,做 到 药 证 相 当 。例 如 中 医对 感 冒的 治疗 , 根 据 风寒 、 热 、 要 风 暑 湿 等 辨 证 分 型 的不 同 , 选 择 不 同 的 中成 药 治 疗 , 而
伤 咳 喘 都 用 , 致 患 者 病 情 加 重 , 误 了 治 疗 的时 导 延
机 。其 实 “ 固本 咳 喘片 ” 要 是 针 对 气 虚 而 引 起 的 主
咳 喘 患 者 , 物 的主 要 成 分 是 四君 子 汤 , 于 脾 虚 药 用
痰 盛 、 气 不 固所 致 的 咳 嗽 、 息 气 促 等 症 , 以 肾 喘 是 补 气 为 主 , 不 是 以止 咳 平 喘 为 主 的药 物 , 而 因此 对
才 能取 得 应 有 的疗 效 。
正 因 为 中药 治 疗 是 以 “ ” 证 为 依 据 , 此 临 床 会 出 现 “ 病 异 药 ” “ 病 同 因 同 或 异
药” 的情况 。
中成 药 虽 有 其 特 定 的 功 效 ,但 有 时 并 非 做 为 固 定 治 疗 某 种 疾 病 或 症 状 的特 效 药 , 应 辨 证 用 而
外 感 或 痰 热 、阴 虚 等 证 引 起 的 咳喘 应 禁 用 。
又 如 “ 固本 益 肠 片 ” ,主要 用 于 治 疗 脾 虚 或 脾 肾 阳 虚 所 致 的慢 性 泄 泻 , 是 一 切 腹泻 都 可 以使 用 的 。对 下 不 焦 湿 热 引 起 的 腹 泻 患 者 只 能 是 雪 上 加 霜 ,使 疾 病 经 久 不 愈 。再 有 象 “ 参再 造 丸 ” 一 听有 “ 参 ” 人 , 人 就 认 为 它 是 补 药 , 际 本 品 的 主要 功 能 是 益 气 活 血 、 实 祛 风 化 痰 、 血 通 络 , 于 治 疗 气 虚 血 瘀 、 痰 阻 活 用 风
药, 因证 制 宜 。如 腹 泻 一 症 , 因感 受 寒 湿 所 致 脘 若
作者 单 位 :.O 0 7 北 京 市 第 六 医 院 中药 房 110 0 , 21 o 0 . 京 市 第 六 医 院 中医 科 .0 o 7 北
E 中医药 2O 京 0 9年 8月 第 2 8卷 第 8
0 a iin l C i e e Me ii e Au u t 2 o . 1 8 N0 8 f Tr d t0 a h n s d c n . g s , o 9 V0.2 , -
络 所 致 的 中风 , 见 筋 骨 疼 痛 、 症 四肢 麻 木 、 脚 拘 手 挛 、 身不遂 、 半 言语 不 清 、 口眼 歪 斜 等 。又 如 把 “ 肥
儿 丸 ” 当成 滋 补 药 , 际 上它 是 用 于 小 儿 消 化 不 误 实
药 . 使 药效 持 续 发 挥 , 在 短 时 间 内连 续 给 与 大 为 可 剂量药物。
( ) 意 不 良反 应 :
数 中成 药 很 少 发 生 不 良 2注 多
良、 积腹痛 、 虫 面黄 肌 瘦 、 少 腹胀 泄 泻 , 驱 蛔 消 食 是
积之品。
反 应 . 有些 中成 药 因含 有 毒 性 成 分 的药 物 , 用 但 或
量 过 大 , 长 期 服 用 , 成 过 量 而 蓄积 中毒 。
“ 或 造 如 九 分 散 ” 功 效 是 活 血化 瘀 、 , 消肿 止痛 。临床 上 常用 于 治 疗 跌 打损 伤 、 腰 岔气 、 筋 动骨 、 血 肿 痛 。
闪 伤 瘀 其 成 分 是 马钱 子 、 黄 、 香 、 药 。
日口服 1 每 麻 乳 没 每 次
在选 用 中成 药 治疗 的时候 。对 中成 药 组 成 、 功 效 要进 行 认 真 深 入 的分 析 ,如 果 能 依 据 中医 理 论
辨 证论 治 的指 导 思 想 , 正 确 选 药 的 同时 , 可 以 在 还
进 一步 扩 大其 治疗 范 同。如 中成 药 大 黄 廑虫 丸 , 具 有 通 经 、 血 、 瘀 的 作 用 , 床 可 治 疗 瘀 阻 闭 经 活 破 临
次 25 g . 。临 床 上有 一 个 病 人 出 现 了 闪腰 岔气 的症 状 。
生 开 了九 分 散 , 人 治 病 心 切 , 按 医 嘱 服 医 病 不 药 , 大 了剂 量 每 日 2次 , 次 口服 25 g 因其 成 加 一 . , 分 马钱 子 为毒 性 药 物 ,服 药后 出 现 了 痉挛 抽 搐 等
中毒 症 状 。又 如 含 有 马 兜 铃 酸 成 分 的 药 物 “ 方 复
瘀 滞结 块 的经 闭 不 调 ,同时 还 可 治 疗 因血 瘀 停 滞
的肿 瘤 、 肝硬 变 等 。
2 用 药 禁 忌
当病 人 兼症 复 杂 , 用 一种 中成 药不 能 达 到 治 使 疗 目的 的 时候 ,此 时 可 配 伍 相 应 的其 他 成 药 以 收
蛇 胆 川 贝 散 、 制 咳 嗽 痰 喘丸 、 仲壮 骨 丸 ” 3 京 杜 等 6
种 中 成药 , 期 服 用 会 引 起 蓄 积 性 中 毒 反 应 , 接 长 直
到 疗效 , 但必 须 注 意配 伍禁 忌 。特 别 对 两种 以上 含 有十八反 、 十九 畏 的 中成 药 同用 时 。
持 审 慎 的态 应
度 。如 在 临床 上有 个 病 人 患有 大 叶性 肺 炎 , 吐铁 咳 锈色痰 , 热 , 往有冠 心病史 , 发 既 医生 在 用 抗 菌 药 和 清 热 解 毒药 物 的 同时 , 如继 续 用参 麦 注射 液 , 可 使 肺 炎 加重 , 因此 中西 药 同用 时 , 应 根 据 病 情 注 也 意 合理 配 伍
损 坏 人 体 肾脏 器 官 。
因此 对 含 有 毒性 成 分 的 中 成 药 不 宜 长 期 服 用 。这 里 还 需 注 意 一 点 ,患 者 的体 质 、 别 、 龄 以 及 病 程 长 短 的不 同 , 用 相 同 的 性 年 使
中成 药也 会 出现 疗 效 的差 异 。少 数 患 者 在使 用 治 疗 量 的 中成 药 时 即可 引起 不 良反 应 。故 选 用 中 成 药 还 需 因人 、 因病 、 时 、 地 制 宜 , 证 用 药 , 因 因 辨 使
其 收 到 良好 的治 疗 效 果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中成 药 的
质 量 也 是 保 证 用 药 安 全 的重 要 环 节 。个 别 药 物 由 于炮 制 、 剂 质 量 欠 佳 , 成 批 次 药 物 出 现不 良反 制 造 应 的现 象 时有 发 生 。如 在 生产 过 程 中 , 药 材质 量 原 差 及 炮 制 加 工 不规 范 , 易造 成 不 良反应 。象 小金 极
在服 用 中成 药治 疗疾病 期 间 ,饮 食禁 忌也 很 重
要, 一般脾 虚 的患者 服用补 益药 时应忌 生冷 、 膻 油 腥
腻及 辛辣刺 激性食 物 。
对毒 性 较 强 、 药性 猛 烈 及损 害 母 体 和胎 儿 的 中
成药应作 为妊娠禁忌 。
通经祛瘀 、 气破滞 、 对 行 辛
热 燥 烈 和滑 利 通 窍 组 成 的 中成 药 均 需 作 为 妊 娠 之 慎用品。
3 注 意事项 ( ) 意 用 药 要 求 :
严 格 按 说 明 书或 遵 医 嘱 1注 应 服用 , 特别 要 强调 中成药 的用 法 和用 量 。对 特殊 要
丸这 种 药 物 , 有 “ 含 木鳖 子 ” 其成 分有 毒 , 榨 油 、 , 需
去 壳 方 可 人 药 加 工 , 处理 不 当 , 如 患者 服 药 后 易 出 现皮 肤 红 肿 、 痛 等 过 敏 反应 。还有 患者 缺 乏 服 药 痒 常识 或 未 在 医生 指 导 下 自行 服 用 含 有 毒 性 成 分 的 中成 药 , 以致 发 生 不 良反应 的屡 见 不鲜 , 引起 高 应
度重视 。
求 服 法 的 中成 药 必 须 遵 守 ,才 能 确 保 治 疗 的效 果 和用 药 的安 全 。注 意 给药 时 间 :
般 根据 病情 的轻 一 重缓急 , 定 给药时间 , 分 发挥药物 的作用 , 确 充 以
减 少不 良反 应 发 生为 原 则 。
一般 口服 药每 日服 2 3
总之 , 理 正 确 使 用 中成 药 , 保 人 民 的用 药 合 确 安 全 、 效 , 好 地 服 务 于 大 众 。
于 推 动 我 国 中 有 更 对
医药 事业 的发 展 和进 步将 会 起 到 一定 的作 用 。
作 者 简 介 :
文 红 , ,7岁 , 学本 科 , 李 女 4 大 中药 房 主任 , 管 药师 。研 究 方 向 :
主 中成 药 合 理使 用 的
研 究。
次, 于早 、 、 中 晚各 服 一 次 。制 酸 药 宜 在饭 前 服 , 补 益 药 、 泻 药 饭 前 服 用奏 效 迅 速 . 虫 药 可 在 清 晨 止 驱
空 腹 或 睡前 服 , 静 安 眠药 在 睡前 一 小 时 服 用 , 镇 解
表 药 宜 及 时服 用 , 以免 病 邪 由 表 入 里 。
汗 解 表 药 发
于 中午 以 前 阳分 时 间 ( l时 左 右 ) 用 , 顺 应 阳 1 服 可
( 稿 日期 :0 9 l 3 ) 收 2 o 一 一 1
气 升 浮 , 助 于 药物 祛 邪 除病 。对 危 重 急症 及 时 给 有
浅谈合理用药
LOGO
合理用药
概述
3 4
合理用药概念的特征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表现、后果
合理用药的概述
合理用药是医院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过去一提到合理 用药,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安全,二 是有效。在长期的合法的用药过程中,医 务工作者一直在追求最佳、最理想的用药 境界,哪什么样的用药境界才是最佳、最 理想的用药境界呢?有没有具体的标准来 界定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理 用药进行介绍。
概述
• 合理用药的概念,从词义上讲,合理是一 种以客观实际和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与经验 论相对的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用药的含 义十分丰富,可以具体到个人使用药物防治 疾病、维护健康,也可以宏观到一个国家整 体意义上的药物利用情况。
概述--使用药物的前提条件和目的
用药首先必须合法,人类的合法用药主 要为达到广定的医学目的,包括:①预 防、诊断和治疗疾病。②调节机体生理 机能。③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和心理健 康。④有计划地繁衍后代。药物还在非 医学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国家甚 至用药物作为执行死刑的合法工具。
概述—国际上对合理用药的界定
•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曾提出,“合 理用药”要求: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 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 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 安全无害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药 学届的同仁已就合理用药这个概念达成共识, 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合理 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 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 药物 。这就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观念的发展过程
• 合理用药观念的发展过程 合理用药思想是人类在接受惨痛教训,认真反思之后,为 控制自己创制的"魔鬼"的正确反应,体现了人类新的医学和药 学观念。从药师的角度,对合理用药的理解和做法经历了3个 发展阶段。
临床用药管理阶段 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几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爆 发,药师开始认识到,仅仅调配制备出质量合格的药品,并不 能保证发挥预期的药物作用,药师必须将临床用药管理作为药 房业务工作的主流。用药管理是一个集知识、理解、判断、过 程、技术、管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系统,旨在保证药物使用具有 理想的安全性。药师主要通过对药品的获得(采购、制备)、开 方、配发和用药监测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临床用药管理[4]。
在临床用药管理阶段,药师开始突破单纯供应药品制剂的 传统职能的限制,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过程之中,药师关注的 焦点是用药过程的合理化。这时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是安 全、有效,而且明确了安全性是首要的。
合理用药观念的发展过程
• 临床药学阶段 药师固守自身的职责,在用药过程之外开展合理用药,所能 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即便药师对医护人员用药进行监测,第 三方的位置也不利于药师实施必要的干预。
到了70年代,随着临床药学的兴起和发展,药师逐渐涉足临 床用药的领域。临床药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参加查房和会诊,对 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对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药物 监测,确保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向医护人员和其他药 学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直接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提 高病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 相互作用;培训药房在职人员和实习学生等。
临床药师的常规工作是直接接触患者,监测药物使用过程 和结果。由于药动学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可以采用先进的方法 和手段监测用药过程,以实际检测到的血药浓度等数据作为评 价用药合理与否的指标,进而调整和控制药物治疗的实施。这 一阶段,合理用药由监测用药过程进化到优化用药过程。
5.3 药学保健阶段
合理用药观念的发展过程
• "药学保健 • 80年代末萌芽,9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药学保健 "(pharmaceutical.care)将使药师的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由以供应药品、治疗疾病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完全以患者为中 心的模式。
药师向患者提供药学保健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用 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药品供应工作作为药学保健的组成部 分,向患者提供药学保健的物质基础,逐渐转移给药士之类的 药学技术人员完成。这种新型的药学服务模式,把药师从繁琐 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强化了药师在临床医疗实践和用药 中的地位和作用。药师不仅对所提供的药品质量负责,而且要 对药品使用的结果负责。无论医院药师,还是社区药房药师, 药师群体对合理用药的贡献正逐步由监测和优化用药过程推进 到确保用药结果,而且要求从医疗结果、经济学结果和人道主 义结果(改善用药者的生存质量)三方面全盘考虑。
在药学保健阶段,药师作为直接面对患者和社会用药者的 医疗保健人员,参与到药物治疗的设计、实施、观察、调整和 结果评价之中,因此,合理用药将不仅是对处方医生的要求, 也将成为考核药师工作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
概述
•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包括 4个方面: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 性。离开这4个要素,用药的合理性便没有 实质内容,因此,把安全、有效、经济与合 理并列起来是不合适的。合理用药的每一方 面都包含深刻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合理用 药必须兼顾这4个方面,光考虑其中一两个 因素的用药,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合理用药。
概述
•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我们合理用药有五个 正确: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 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给予正 确的病人。五个正确哪一个错了都不行。
合理用药概念的特征
从合理用药概念 的来源和发展可 以看出,合理用 药的概念具有两 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动态发展的
(二)、是相对的。
合理用药概念的特征
一、是动态发展的。因时间、地点而异 评价药物选用和药物治疗过程是否合理,主要依 据当代的药物与疾病知识和理论,因此,不同时期 的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人类对 疾病和药物认识的深化,医药学理论的不断丰富, 合理用药的标准也会逐渐趋于完善。(如抗生素用 药的评价,过去主要是依据药敏试验再结合药物的 药动学参数来考虑,随着抗生素后效应和“超MIC时 间”的深入研究,就可以根据各种抗生素的后效应 和超MIC时间,来确定适当的给药时间和用药间隔, 可以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性作用,提高抗菌效应, 减 轻 病 人 的 经 济 负 担 ) 。
合理用药概念的特征
二、是相对的。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案;权衡其他因素。
评价某种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是与其他供选的治疗方案以 及非治疗方案来比较得出的结论,某种药物的安全性、 有效性、经济性及适当性都是在目前条件下,相对于其 他药物或疗法而言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绝对有效、完全 无不良反应的药物的,药费的不断上升也是一个客观现 实。所以就安全性和经济性而言,不是一个量或度的概 念,而是比值的概念。所以说合理用药的概念是相对的。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1、用药过程
2、用药结果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用药过程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 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就要考虑用药的适当性。
最基本的要求是:“七个适当”: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但是强调适当性也要尊重客观现实,要立足当前 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地一 味追求高水平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的药物最适合治疗某一病人的这 种疾病。正确选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 环节,在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在众 多的同类可供选药物中
用药过程
1、根据疾病与患者的机体条 件,选出最适当的药物,使 药物的药效效应和药动学特 点都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2、要注意药物与机体及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 地发挥其作用。
适当的药物
3、多种药物联用时,选择适 当的合并用药的品种和方式 。
4 、对于小儿、老年人等特殊 人群,应对病人生理、病理 情况结合药物综合考虑,审 慎选药。
总之,选药时,应本着因人、对 症、高效、低毒、经济的原则。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适当的剂量
用药过程
剂量恰当是指药物治疗时,使其在最小的毒副作用 下发挥最佳疗效。药物剂量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用 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药典、药品集或药品说明书中的推荐剂量一般为 常人平均用量,对于心血管药物等作用强、治疗指 数小的药物,必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给药原则。
所谓个体化给药指以医药典籍推荐的给药剂量为基 础,根据患者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身体条件以及病 情轻重,确定对特定患者适宜的用药剂量。对于儿 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当按实际体重和肝肾功能 计算出合适的给药剂量。有些药物还应精心设计适 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 应,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适当的剂量
用药过程
• 比如,大家熟悉的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 一般每次0.3~0.6克,一日3次;用于治疗风 湿性关节炎,可以用到每次0.6~1克,一日 3~4次;用于预防心肌梗死,每日1次,每 次50~100毫克;用于预防脑梗塞时,每次 150~300毫克, 每日1次。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治疗效果
用药过程
强调在适宜的剂量下,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 其疗效。但是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很多药物 的最适宜剂量难以一概而论,有时就要进行血药浓 度测定,调整用药的剂量,使其血药浓度在有效范 围内,而又不至于引起不良反应,只有在安全的条 件下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才是临床追求的目的。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 适当的时间 • 要求遵循具体药物的药动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依据药物在 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药动学研究动态地揭 示出,药物进入体内后存在着显著的"时-效"或"时-量"关系。
因此,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设计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间隔 时间,以保证血药浓度的坪值上限不高于出现毒性的浓度水平, 下限不低于有效浓度水平,在最佳时间发生预期的作用,尽快 控制病情。
• 有些药物有发挥作用的最佳时间,机械地按照3次/d,每次1片 • 的常规服用,反而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地塞米松之类 • 的糖皮质激素,每天早晨7~8:00一次性给予全天剂量,疗效 最佳,不良反应也最小。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适当的时间
用药过程
适时用药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按用药间隔用 药,二是对特殊的疾病按发作规律和机体自身的代 谢规律用药。用药间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 的半衰期,用药时应严格按规定的用药间隔按量应 用。但是有些抗生素是时间依赖性的,其抗菌效应 取决于 T 大于 MIC 的时间,还有的抗生素是浓度依赖 性的,还有的具有抗菌后效应,所以还要根据其药 动学和药效学的特性具体分析制定;如果用药间隔 时间过长或没有严格按用药间隔用药,血药浓度就 会长时间低于有效治疗水平,严重的症状就难以控 制。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适当的时间
用药过程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婴儿腹泻,伴有脓血便, 经化验和细菌培养证实是细菌性痢疾,医生给予磺 胺等药物治疗,同时使用乳酶生和复合维生素 B。
从诊断和治疗用药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 由于在给药时, 没有告诉病人家属,磺胺与乳酶生 应间隔一定时间服用,结果因乳酶生被磺胺杀灭, 而未能发挥正常的药理作用,而磺胺也因耗损在杀 灭乳酶生上面, 降低了它自身的药物浓度,使一个 本来很快可以控制的婴儿腹泻迁延达 40 多天之久。
要不是后来发现了并加以纠正,还可能酿致更为严 重的后果。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适当的时间
用药过程
一些疾病的发作有些是有时间规律的,而治 疗药物的血药浓度也有峰值和谷值之分,如 果用药的时间与病情发作时间不相适应,病 情发作时间正值治疗药物的谷浓度值,就不 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机体自身的代谢也 有一定规律,利用好这些规律,既能有效的 治疗疾病,又能避免一些副作用。这些都属 于时辰药理学的范畴。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适当的途径
用药过程
正确的给药途径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所以要综合考虑用 药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 简便等因素。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和药代 学的特点,不同的用药途径也各有利弊,用药方式 的简便对于一些特殊病人群来说尤其重要。适当的 用药途径是增强病人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发挥吸收作用的给药途径:按其吸收速率的慢快,可 依次排列如下:口服→直肠给药→舌下给药→皮下注 射→肌肉注射→吸入→静脉注射。
。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 发挥吸收作用的给药途径:按其吸收速率的慢快,可依 次排列如下:口服→直肠给药→舌下给药→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吸入→静脉注射。
• 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 的药物效应。
• 比如说,硫酸镁注射给药产生镇静作用,而口服给 药则导泻。由此可见,给药途径与药物治疗效果有 很密切的关系。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适当的病人
用药过程
强调用药必须考虑用药对象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 ,首先遵循对症用药的原则,区别对待。对于经济 条件虽差但需要用药的病人,尽量满足其基本的医 疗需要;应当尽量避免安慰用药或保险用药。对特 殊病人,如老人、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肝肾 功能不良、过敏性体质和遗传缺陷病人,要充分考 虑其用药禁忌。对一般病人,也要考虑其个体差异 ,不能按一种治疗方案实施。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 适当的疗程 • 按照治疗学的原则,应规定药物治疗的周期。如单 纯为增加保险系数而延长给药时间,这样不仅造成 浪费,而且也容易产生蓄积中毒或使细菌产生耐药 性、导致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但是仅为了节约 药费开支,病情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就不能彻底治 愈疾病,使疾病更容易复发,既给病人造成痛苦, 又耗费更多的医药费用,有时还造成撤药反应,造 成药源性疾病。所以,既不能盲目延长给药时间, 又不能不顾病情擅自停药,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如洋地黄、苯巴比妥、依米丁),易产生蓄积中毒 ,为防止蓄积中毒等用到一定量以后 即应停药或给 以较小量(维持量)。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适当的疗程
用药过程
• 如洋地黄、苯巴比妥 ,易产生蓄积中毒,为防止蓄 积中毒等用到一定量以后 即应停药或给以较小量(维 持量)。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 适当的治疗目标 受现阶段医疗和药物发展水平的限制,某些疾病 不可能做到药到病除,彻底根治,要求药物没有一 点毒副作用也是不现实的。客观的讲,某些疾病的 药物治疗只能起到减轻症状或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医患双方都应该采取积 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正视现状,并通过不懈努 力,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用药过程
• • • •
慢性乙肝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说,我们一定要明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是什么——减少肝硬化、肝癌、肝功能失代偿。能够在控制的范围, 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是目标。某些一味钻牛角尖,追求澳抗 转阴,是不现实的。因为医生不是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 医学离开科学什么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医学,我 们要有符合目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种种误导,人们一直 以为乙肝治疗的最佳目标是清除病毒,但随着高效抗病毒药物如拉米 夫定、干扰素等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这种以清除病毒为治疗目的 的治疗方法,不仅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反而带来了病毒变异抗药,药 物毒性损伤等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威胁慢性乙肝患 者生命的真正危险是肝硬化和肝癌等乙肝的严重并发症,据此专家们 进一步指出,阻止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才是患者的最大需求,抑 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只是必要的手段之一,而不是最终目的 实际的期望值。
非癌痛治疗的目标 非癌痛治疗的目标为: ①缓解疼痛; ②改善功能; ③采用药物,但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过去一提到合理 用药,其结果
用药结果
安全
有效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但现在的要求则是
适当性
用药结果
经济性
安全性
有效性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安全性 •
用药结果
用药难免要承受一定风险,从用药者的感受和 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用药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程度 千差万别,轻者稍有不适,严重的致残、致命。从 用药效果出发,用药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别很大, 对于挽救生命的药物治疗(如抗肿瘤化疗),病人能 够耐受比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对于调节正常 生理机能的用药(如药物避孕),人们往往拒绝任何 轻微的不适。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 安全性
用药结果
•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
经历过几次世界范围的“药害”,用药的安全性已经成为 评价用药合理性的首要指标,增强了对病人和公众切身利益的 保护意识。安全性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 这类绝对的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 (risk),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benefit)。
即获得单位效益 所承受的风险(风险/效益)应尽可能小。
•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是一个典型的药物导 致胎儿畸形的例子。
• 2006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亮菌甲素注射液” 事件 • 2006.8,安徽华源药业的九个批号的“欣弗”克林霉素注射液 再次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同样造成 病例死亡。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安全
用药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按照规定的剂量严格用药,特别是对于毒、麻、 精神药品都有其极量限定,若超出极量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对于一些毒副作用大,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必 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特殊情况和特殊病人还要 特别考虑,如对儿童和肝肾功能不良的者,应当按实际体重和 肝肾功能的实际情况,经药物浓度的监测,详细计算后确定出
合适的剂量。有些药物还应精心设计适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
量,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有必要时,还要进行血药浓度 测定,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结果
• 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 这是药物治疗追求的目标,因为用药的目的就 是为了治病。但这个目标是有前提的,即:在达到 治疗目的的同时,应该让病人承担最小的风险,花 费最低的成本,即:疗效/风险(E/R)和疗效/成本 (E/C)的比值尽可能大。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结果
人们使用药物,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 目的。不同的药物用于不同的目的,其有效性的外 在表现不尽相同 ;对于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要求 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分别为:
• ①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
②延缓疾病进程。
• ③缓解临床症状。
④预防疾病发生。
• ⑤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⑥调节人的生理功 能。至于非医学目的的用药,要求的有效性更是千 差万别,如避孕、减肥、美容、强壮肌肉等。
• 判断药物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 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有 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结果
• 经济性 • 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cost),取得较高的 的治疗效果(effectiveness),C/E比值尽可能小。
经济性并不是指尽量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而是 指获得单位效果所支付的费用尽可能少,并获得最 满意的治疗效果。用药经济性的提出是基于用药的 需求供给矛盾而应运而生的,因国民生产总值的增 加速度赶不上药品费用的增长速度,高额的药费开 支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 时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药品浪费(如公费医疗造成), 使药品的分配更加不公。所以应经济地使用药物, 合理控制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减轻病人及社会的负 担。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不合理用药是相对于合理用药而言的,现实中, 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给病人带来不适, 严重者甚至酿成药疗事故,造成社会性的药物灾害, 给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各科均广泛 应用
甚至出现二联、三联 以上, 最常见滥用为上呼吸 道感染,入院给予 2~3种抗生素治疗。
使用率 达70% 以上, 其中联用 率高达 40%,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这类不合理用药主 要表现在普通感冒、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性肝炎等病毒性感染者,在未合并细菌 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下用药。抗生 素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性肝炎患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
无指征的预防应用 包括未合并感染的预防用药 和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很多症状如:昏迷、休 克、中毒、心力衰竭等未合并感染的情况下,预 防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引起 耐药菌感染和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
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正 确的预防用药可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避免 术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和二重感染。不合理的手术预防用药主要表现在 手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不附合 《抗生素应用指南》的“分类选用、短程应用”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使用无明确疗效的药物
也就说药物的疗效根本就还不明确(比如过去一 些保健品也允许在医院经营,并与药品混淆,说明 书中的作用用途一大堆,百病皆治,其实并没有明 确的疗效,也就是说根本就不能治病)。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有病症未得到治疗: • 病人患有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疾病或 症状,但没有得到治疗,包括得不到药 物和因误诊而未给予需要的药物。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选用药物不当:
• 指病人存在用药病症,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对特 殊病人有用药禁忌或者合并用药配伍失当等。临床 上,以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最为严重。往往是有了症 状,既不管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也不管病原菌的 种类,一律统统首选强效、广谱抗生素,而忽视抗 生素选用的基本原则,即首选药物一定考虑细菌对 药物的敏感性。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用药量不足:
• 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多发生在因畏惧药物不 良反应,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 况下。
• 如阿莫西林胶囊,成人3次/d,一次0.25 g,药物 浓度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用药过量或过分:
• 给病人使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时间过 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等 • 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不知道其药物剂量,或者是在用 药时未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具体化(儿童、老 人、肝肾功能不全、孕妇),老年人一般用药在成 人的2/3~3/4为宜,儿童则应根据体质量、体面面积 使用,如:甲钴胺片3次/d,一次20 mg,而甲钴胺 每片0.5 mg,以此来服用,一次则要使用40片, 完全超出剂量,这正是医生对药物剂量、规格的不 熟悉的结果。
。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不是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无必要或不 适当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致使发生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 速效杀菌药物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 酯类抗菌药,β-内酰胺抗生素属繁殖期杀菌药,作用机制在于 干扰细菌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失,细胞液泄出而死亡 ,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林可霉素,为速效抑菌药,抑制 细菌蛋白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β-内 酰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但近来有报道,β-内酰胺抗生素+大 环内酯二者在治疗非典型肺炎上有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建议如果确实要联用,首先使用杀菌药,然后使用抑菌药,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无适应证用药:
病人并不存在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疾病或不适,医 生安慰性给病人开药,病人保险性用药。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 例如单纯为了提高医疗单位的经济收入而给病人开 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进口药。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适当。
• 用法不合理 ①服药时间不合理。某些药物如:头孢 氨苄、头孢拉定、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大多数 胃药多潘立酮、维霉素等,还有部份降血糖药的吸 收受胃内容物的影响,餐后服用使其吸收减少,血 药浓度降低,故在餐前服用;②给药次数不合理。
如:罗红霉素0.15 g,3次/d,但口服T1/2为8. 4~15.5 h,故应为成人一次0.15 g,2次/d;氨氯 地平5 mg,3次/d,因氨氯地平属于长效钙离子拮抗 剂,故只需5 mg,qd。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重复给药:
• 包括多名医生给同一病人开相同的药物,并用含有 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和单方药物,或者提前续 开药方。重复使用同类药物主要表现在溶栓、活血 化瘀类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类药物或氨基酸制剂 ,如血栓患者使用维脑路通、血栓通、血塞通、红 花、丹红、丹参、冠心宁、银杏达莫等两种以上的 药物联用,有可能导致出血,因此,临床可根据情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联用
• 主要表现在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菌素类,罗 红霉素+阿奇霉素;
• 抗高血压药物:心痛定+非洛地平;解热镇 痛药:消炎痛+布洛芬。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使用了未证明病情严重到值得一试的有毒副作用的药 物。
此种药物毒副作用大,用后可能引起大的不良反应, 而病人的病情还没有严重到不顾这些不良反应而必须 用这种药物。(如儿童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后可能对 软骨发育有影响,一般情况下不选用,但如果需要, 非用不可,可考虑选用,否则应权衡其利弊,不可轻 易选用)。
• 4 合理用药的意义 4.1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 思想 合理用药的直接目标是保护患者和 药品使用者的切身利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 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明确诊断 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病人 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并据此 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 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 适当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常常 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但应注意不 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 诊断。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要根据初步选定 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 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 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 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 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 行之。
•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用药过程中既要 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 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 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 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 采取新的措施。
• 4.少而精和个体化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 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 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既可能提高疗效,对病 人有利,也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病 人造成损害。不同病人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 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更为复 杂。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 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 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 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 所说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或经济问题, 主要的是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 要的干预和影响。
• 五、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合理用药是人员、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用药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当和错误都可 以导致不合理用药,而药物本身的特性和一些 外在因素如药品政策等也都是影响合理用药的 因素。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合理用药是人员、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与用 药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当和错误都可以导致不合 理用药,而药物本身的特性和一些外在因素如药品政 策等也都是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医师因素
•医师负责设计和实施药物的 治疗,所以是造成不合理用药 的主要因素。
医师因素:对医生来说,不合 理用药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的, 但有时也存在主观的因素,主 要涉及到医师的医术、责任心、 知识更新、情报意识、医德医 风等。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1、医术和治疗学水平不高
•
医师因素
如由于业务水平不高,致使诊断和疾病判断错误而用药不对症;或单 凭经验而盲目用药;轻症用重药;忽视特殊病人的用药禁忌等。
医师对药物的临床用途和药效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非常了解,而对药物成分、 药动学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往往不能全面掌握,所以 临床用药时就容易出现合并使用相同活性成分的单方和复方制剂;合并使用在 药理学或治疗学上属于同类的两种以上的药物;长期使用熟悉的几种药物等现 象。
2、缺乏药物和治疗学知识
3、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
由于种种原因,使接受新的药物知识和信息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尤其是 对新药、老药新用、新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新的药事法规等方面 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
4、临床用药监控不力
对治疗指数小,在常规剂量就能使病人中毒的药物,没有监测血药浓度;长期 使用易蓄积中毒的药物而不及时撤换;对于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耐药的药物如抗 生素,未做药敏试验或及时更换品种。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药师因素
• 药师主要负责调配药物和监测用药 过程,尤其在国外,药师的主要任 务之一是监测用药过程,叫做药疗 服务( PC )。主要涉及到药师的 业务能力、责任心、服务质量、沟 通能力等。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药师因素
1、调配处方发生错误 未按照医师的处方正确发药,致使药物或浓度、数量、效期、质量、 包装等方面发生差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药师自己的操 作失误,也可能是对药士等下级人员的调剂操作监督检查不力。
2、审查处方不严 没有及时查出处方开写中的一些错误;或未审查出处方中特殊病人 用药、特殊管理药品、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未及时提醒 医生,防患于未然。
3、用药指导不力 发药的同时没有向病人书面或口头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发生 意外时的处置方法等。
4、协作和交流不够 主要指医药护三者之间的交流。如未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合理用药 的知识;提供给医护人员的药物信息失真;医护人员和药师之间 出现理解偏差时,药师处理和解决问题不得当等。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护士因素
• 护士负责给药操作和药物应用后临床表现的观 察,所以主要涉及其责任心、操作规范化的问 题。
1、未正确执行医嘱 如给病人发错药、给错剂量;未按医嘱要求 的给药途径、时间和间隔给药;遗漏给药;医嘱 转抄错误等 2、使用了不合格的药品 有些药品保存在病区(如抢救药、备用 药),由于保管不当,致使药物失效或过期等, 护士没有发现就用于病人。
3、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 由于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欠佳等原因,未发 现或未及时报告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病人 主诉。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病人因素
• 病人与服药环节有关,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 嘱正确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其 不依从性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 不按医嘱用药。产生不依从性的原因主要有:
1、主观因素 对药物治疗期望过高,(希望在短时间内药到病 除,尤其偏听偏信一些广告宣传,期望立刻解除症 状);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由于个体的差异别人 能耐受的他不能耐受);滥用药物。
2、客观因素 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理解、记忆偏差;经济承受 能力差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的作用受个体差异影响大,无论疗效还是不良 反应在不同病人身上都不相同,(即疗效、副作用、 用量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临床上是没有适合所 有病人的安全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的。
1、药物作用和使用因人而异 药物的作用受个体差异影响大,在这个病人中有这 种疗效,而在另一个病人中就疗效欠佳,或副作用、 用量方面存在差异。如人对异烟肼的代谢就分快、 慢两种,用量相同时,在这两种人中就会造成不同 程度的神经毒性。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药物因素
多种药物并用相互作用发生率增加 合理的联合用药主要为达到下面几方面的目的:
1)分别治疗同一病人并存的多种疾病;
2)增强主药的疗效;
3)避免或减轻主药的某些不良反应;
4)提高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5)延缓原菌产生耐药性。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体外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药物因素
又称为配伍禁忌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个容器 体(注射器或输液瓶)内,由于药物之间的理化反应或药物与 附加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药物降效或失效。如酸性药物 和碱性药物配伍,还原性药物和氧化性药物配伍等。
体内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分为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
•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是指由于一种药物的作用而使合并使用的另 一种药物原有的生理活性增强或被拮抗;或者两种药物竞争作 用受体或靶位,增加受体的敏感性,改变作用部位递质及酶的 活力,使药物不能正常发挥其药理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是 指一种药物干扰了合并使用的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正常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使后者的疗效降低或者毒性增强,如思密 达与水溶性维生素合用就可能影响后者的吸收而使其降效。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社会因素
• 如卫生体制、法制建设、药物广告宣传、心 理学、行为学等。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1、延误疾病治疗
2、浪费医药资源
3、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4、酿成药疗事故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延误疾病的治疗
用药不对症,给药量不足,疗程短,合并使用药 理作用相互拮抗的药物等,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 有效性,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加重病情,延误最佳 治疗时机,或导致治疗失败,或使疾病得不到根治, 容易复发,增加病人痛苦和治疗的难度。
如滥用抗生素,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降低治疗效果,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人类生存微环 境的和谐,人为制造出危害人类生命而且无法有效 对抗的顽敌。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浪费医药资源
不合理用药可造成药品乃至医药资 源有形和无形的浪费。有形的浪费如无 病用药、多开不服、重复给药和无必要 的合并使用多种药物等不合理消耗。无 形的浪费可以包括处置药物不良反应和 药源性疾病,这些都会增加医药资源的 耗费,也往往容易被医药人员和病人所 忽视。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或造成药源性疾病
1,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 特异性遗传反应、三致作用、细菌病毒寄生 虫等致病菌的耐药性,二重感染、后遗反应、 药物依赖性等。
2,药源性疾病:
指治疗用药和诊断用药过程中,因药物或者 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 良反应,致使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 个或几个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酿成药疗事故
因用药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被称为药疗事故。
药疗事故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是用药不当发生了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 的损害。
二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如责任心不强等造成严 重的危害。
如报纸上披露的梅花K事件,就是因为在 药物中加入了过期的四环素而导致了严重的 肾脏损害。
合理用药的原则
确 定 诊 断 , 明 确 用 药 目 的
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少而精和个体化
合理用药的原则
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 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据 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 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 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常采取对症治疗, 但应注意不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 检查和诊断。
合理用药的原则
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 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些因 素,扬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 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 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行之。
合理用药的原则
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 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 以求断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 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 取新的措施。
合理用药的原则
少而精和个体化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 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既可提高疗效,对病人有利,也可能增加药 物的 不良反应,对病人造成损害。不同病 人可因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不同。
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认为必要的 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 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 达到预期的目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 或经济问题,主要的是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 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
不合理用药的案例
泰能
一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即开始给 予“泰能”0、5静脉点滴6小时一次。5天后患 者出现发热,咳嗽,临床医生加用解热镇痛剂, 继续原医嘱静脉应用“泰能”。
2 天后,患者 体温增高、咳嗽加重、痰液粘稠、气喘、口腔 颊黏膜出现白色斑点。停用泰能,口腔内涂抹 “制霉菌素糊”等治疗,体温逐渐正常。本例 手术后不适当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既引发 了二重感染,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妥布霉素
患者因发热、咳嗽入院治疗,给予妥布霉素 240mg 静脉点滴一日一次。治疗 9 天,患者出 现耳鸣,医生未有给予重视,继续静脉点滴妥 布霉素。后耳鸣加重,并伴有听力下降。请耳 鼻喉科会诊后考虑为药物引起的神经性耳鸣, 嘱停用妥布霉素。此时妥布霉素已静脉点滴治 疗16天。
尿激酶
一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因间歇发作右侧上下 肢无力就医。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好,言 语清晰,伸舌略偏右,右侧上下肢肌力 Ⅳ 级。
MRI 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收入院 治疗后,临床给予静脉点滴甘露醇、低分子右 旋糖酐、维脑路通、丹参、川芎嗪及胞二磷胆 碱。入院后3小时,在病情无明显改变、未进行 凝血机制检查的情况下,应用尿激酶150万单位 静脉点滴,致患者发生大面积脑出血死亡。
卡马西平
男性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因视神经脊髓炎 就医,医生给予卡马西平 0 、2 一日三次口服等药物治 疗。在长达4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多次来医院复诊。
医生继续原治疗,没有对患者进行肝脏、肾脏功能检 测。最终患者因药物中毒性肝病、肝功能衰竭再次入 院。中国药典中规定:卡马西平有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的作用,对有肝肾疾病的患者禁用;用药过程中应该 定期对肝脏、肾脏功能进行检测。本例中的医务人员 对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史不了解;在选择卡马 西平治疗前,未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临床选择此种药物 的必要性、不良反应及患者应当注意的事项;在用药 过程中,未能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未能及时 发现问题及时停药,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白蛋白
一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病、高血压肾病史。因 胸闷、活动后气喘、双下肢浮肿就医。医 生在门诊给予连续3次静脉点滴“白蛋 白” 10g。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胸闷、憋气、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本案医务人员在药物 应用过程中,没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盲目应用,增加了患者心脏、肾脏负 担,导致病情恶化。
LOGO
合理使用中药
.
• 中药的合理应用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
• 一、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 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 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
• 中药定义
• 凡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 治病的药物的总称。
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包括中 药注射剂)
• 1.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
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 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
• 2.中成药
•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
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
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
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
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
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
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
• 中药注射剂
•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
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
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
.
合理用药的目的
• 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不良 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 2.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 好的治疗。
• 3.最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 患者经济负担。
• 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
.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 1.安全---把用药安全应放在首位。
• 2.有效---保证所用药物对防治的疾病有效。
• 3.简便---用药方法要简便。
• 4.经济---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
环境保护。
• 注:四者缺一不可。
.
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 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也为中药 的使用拓展了新的空间。
• 在一些疑难病症和多系统病变的治疗中,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的作用 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中药又含有许多组分, 作用机制复杂。治疗中既要考虑致病原因,又要顾及辨证分型,还要考虑患 者的个体差异. 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有产 生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 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 因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和及时更新合理使用中药的知识和 相关技能。
.
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 一、中药剂量 • 1.概念: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的分量。一般指
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
• 中药的计量单位有:重量、数量、容量。
• 中药的用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药
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 克伐正气,不论用量过大,还是用量过小,都会 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对中药剂 量的使用应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一般来讲, 确定中药的计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
2.确定剂量的依据
A、药物的性质性能 • 药材质量 质优力强量宜小,质次力弱量宜大。
•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体现,有着源远流长的应用历史,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
到其临床疗效的好坏和生命的安全。中药饮片质量涉及一系列环节:药材品种,生长环 境,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每环节必须认真规范操作,方能保证药物质量,提高药 物临床效果。一,药材品种 药材品种问题是用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药材的真 假优劣.一药多源,形态相似,真假易混,质量有别,药效不一一直是制约中药质量的重要 因素之一.如药典规定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紫草(硬紫草),内蒙紫 草的根,实际上三者的成分或含量是不同的.紫草主含乙酰紫草素,其余与新疆紫草类同;
从紫草奈醌色素含量看,新疆紫草含6.3%,内蒙紫草含2.7%,硬紫草含1.79%;三者的抑 菌效果也不同,新疆紫草最强,内蒙紫草次之,硬紫草最差.防己就有十余种,有粉防己, 木防己,广防己等,主要属于防己科及马兜铃科植物,各种商品防己含有的生物碱等成分 有较大差异,功效亦有别,故药典将粉防己,广防己分别收载入药.以上均说明药材品质 不同,直接影响着饮片的质量及疗效. • 药材质地 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物,用量宜大;
干品量宜小,鲜品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四倍)。
• 药物气味 气味平淡用量宜大;气味浓厚用量宜小。
• 有毒无毒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防止中毒。
.
• B、用药方法
• 方药配伍 单味药用量宜大;复方应用用 量宜小
• 剂 型 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用量宜 小。
• 使用目的 功效不同,用量也不同。如:
槟榔:行气消积用6~15g,驱虫用60~120g。
.
11
• C、患者情况 • 与年龄、体质、病情的关系:
• 一般老人、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
要量宜小;
• 体质强的病人用量宜大;
• 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 • 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
12
3.中药的常用剂量
• 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约5~10克;
• 部分常用量较大为15~30克;
• 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克。
.
13
二、中药剂型
中药传统剂型
• 1.口服剂型 露剂。
汤剂、丸剂、散剂、酒剂、
• 2.外用剂型 膏剂、散剂、丹剂、搽剂、 浸洗剂、熏剂、灸剂、栓剂、药条。
中药新剂型
注射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水丸剂、气雾剂、膜剂。
.
14
三、中药煎煮
•
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
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
西药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
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煎药方法外,如今中药煎煮
机和药液包装被广泛应用,中药煎煮机更加卫生、
便捷,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作
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先煎后下、烊
化等才能达到药效的药材,不适宜使用煎煮机。
.
15
• 传统煎煮方法
• 1.水 洁净而无杂质的泉水、河水、井 水、自来水等。
• 2.用具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 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选用陶器 砂锅、不锈钢或搪瓷器皿,避免直接接触 铁、铅和有害塑料制品等,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
中成药最全归纳(强烈建议收藏
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造型 或温热性中药同服、忌烟酒、辛辣、生冷、鱼腥、油腻之品!
感冒清热颗粒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干)
风寒感冒 与环孢素 A 同用可引起环孢素 A 血药浓度升高(咳嗽咽
正柴胡饮颗粒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外感风寒初起、流感初起、上呼吸道感染(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荆防颗粒 九味羌活丸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疏风解表 散寒除湿 孕妇、新生儿禁用
外感风寒夹湿(头重痛、肢体酸痛)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肾病、
药
参苏丸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体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胸闷欧逆、乏力气短)
玉屏风颗粒 银翘解毒丸 (片) 感冒退热颗粒 羚羊感冒片 桑菊感冒片 防风通圣丸 葛根芩连片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无华、体虚易感风邪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 芦根汤或温开水服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外感风热、热毒壅盛 扁桃体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去医院就诊。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清热解表 流行性感冒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热感冒初起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外感内热 表里俱实 初起瘰疬、风疹湿疹。服药后出现荨麻疹
等皮肤症状者属药物过敏,应去医院。
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湿热蕴结的泄泻。滥用抗生素菌群紊乱者疗效不佳
保济丸
解表,祛湿,和中 暑湿感冒,晕车晕船
藿香正气水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孕妇禁用片剂,其余剂型慎用)心
(片、软胶囊) 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
暑热感冒颗粒 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感冒属暑热症
祛暑 剂
清暑解毒颗粒
十滴水(软胶 囊)
清暑解毒,生津止咳 防治痱、疖、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健胃、祛暑 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软胶 囊不超过 8 粒
六合定中丸
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夏伤暑湿 宿食停滞(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忌用)
甘露消毒丸
利湿化浊 清热解毒 湿温时疫 邪在气分(湿热、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暑益气丸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体弱受暑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角同服,忌茶、白萝卜 姜汤或 温开水服
复方芦荟胶囊 当归龙荟丸 新清宁胶囊 清宁丸
一清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泻下剂
麻仁润肠丸
麻仁丸 麻仁滋脾丸
调和肝脾 清热润肠 宁心安神 习惯性便秘(肾功能不全慎用)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实热内蕴 感染性炎症 清热泻火,消肿通便 火毒内蕴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火毒血热(偶见皮疹、恶心、腹痛、腹泻)咽炎、扁 桃体炎 润肠通便 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年轻体壮者便秘不宜,服 后便溏宜停服 润肠通便 肠胃积热、胸腹涨满、大便秘结 器质性病变排便困难者忌用 年轻体 壮者便秘不宜 润肠通便 肠热津亏 习惯性便秘
润肠通便,健胃消食 年老体弱、久病虚弱、阴虚津亏、习惯性便秘
通便灵胶囊
泄热导滞 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通乐颗粒
润肠通便,滋阴补肾 阴虚便秘。习惯性、功能性便秘
牛黄解毒丸(片) 清热解毒
黄连上清丸
清热散风,泻火止痛
牛黄上清丸
清热泻火 散风止痛
清胃黄连丸
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双黄连口服液(颗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粒)
火热内盛 不宜久服 风热上攻 肺胃热盛 热毒内盛 风火上攻 肺胃火盛
外感风热感冒
清热剂
板南根颗粒 银黄片
抗病毒颗粒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肺胃热盛 咽痛肿、腮腺炎 扁桃体炎
清热疏风 利咽解毒 外感风热 肺胃热盛 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
染
清热解毒
病毒感冒
茵栀黄口服液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
利胆片
清热止痛 胆道疾患、胸胁及胃腹部疼痛、按之痛剧
茵陈五苓丸
清湿热 利小便 肝胆湿热、脾肺蕴藉所致的湿热黄疸
复方黄连素片 香连丸
附子理中丸
温里剂
香砂养胃丸 良附丸
温胃苏胶囊
小建中颗粒
清热燥湿 行气止痛 止泻止痢 大肠湿热 赤白下痢
清热化湿 行气止痛 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
温中健脾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肢冷便溏。含附子,用药后 血压增高、头痛心悸,应立即停药。
温中和胃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胃痛、痞满 温胃理气 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涨满。
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湿热中阻、胃 大出血忌用。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脾胃虚寒、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糖尿病慎用
通宣理肺丸
桂龙咳喘宁胶囊 半夏露糖浆 杏仁止咳糖浆 蛇胆川贝液
蛇胆川贝枇杷膏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的感冒咳嗽
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外感风寒、痰湿阻肺
止咳化痰
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化痰止咳
痰浊阻肺、咳嗽痰多,急慢支。
清肺、止咳,除痰 肺热咳嗽、痰多
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外感风热 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止咳平 喘剂
橘红片(丸) 养阴清肺丸
清肺,止咳,化痰。
咳嗽痰多 痰不易出、胸闷口干、急慢支、哮喘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参贝北瓜膏 蛤蚧定喘丸 固本咳喘片
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哮喘气急、肺虚咳嗽、痰多津少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咳嗽新发者忌用,脾胃虚寒、高血压、 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 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气喘
二陈丸 化痰剂 急支糖浆
复方鲜竹沥液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痰湿停滞 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急慢支
清热,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 痰黄粘稠
牛黄蛇胆川贝散 清热,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中的热痰、燥痰咳嗽
清气化痰丸
清肺,化痰
痰热阻肺 咳嗽痰多、痰黄粘稠、胸腹满闷
清肺抑火丸 强力枇杷露 克咳胶囊 止咳橘红丸 川贝止咳露 二母宁嗽丸 治咳川贝枇杷露 蜜炼川贝枇杷膏 枇杷止咳颗粒
小青龙合剂
清肺止嗽,化痰通便 养阴敛肺,止咳祛痰 止咳,定喘,祛痰
痰热阻肺 支气管炎咳嗽 咳嗽喘急气短
含罂粟 含罂粟
清肺,止咳,化痰
痰热阻肺 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止嗽祛痰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镇咳祛痰
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燥热蕴肺
感冒及支气管炎咳嗽
清热润肺 止咳平喘 理气化痰
肺燥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
止嗽化痰
咳嗽支气管炎 含罂粟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儿童、孕妇、哺乳 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祛痰止咳颗粒 杏苏止咳糖浆 镇咳宁糖浆
健脾燥湿 祛痰止咳 慢支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致的痰多、咳嗽喘息 宣肺气 散风寒 镇咳祛痰 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止咳 平喘 祛痰 风寒束肺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蛇胆陈皮胶囊
理气化痰,祛风和胃 痰浊阻肺、肺失和降,咳嗽、呕逆
清开灵颗粒(口服 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
液)
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急支
开窍剂
安宫牛黄片
清热解毒 镇惊开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中风昏迷、脑炎脑膜炎、 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
紫雪散
清热开窍 止痉安神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
牛黄清心丸(局方) 清心化痰 镇惊祛风 风痰阻窍
苏合香丸
芳香开窍 行气止痛
痰迷心窍
中暑、心胃气痛
礞石滚痰丸
逐痰降火
痰火扰心
固涩剂
缩泉丸 金锁固精丸
补肾缩尿 固肾涩精
肾虚小便频数、夜卧遗尿 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 四肢酸软、腰痛耳鸣
锁阳固精丸 固本益肠片 固涩肠止泻丸
涩肠止泻散 四神丸
温肾固精
肾阳不足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泄泻
调和肝脾 涩肠止泻 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收敛止泻 健脾和胃 脾胃气虚泄泻,急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 紊乱。急性腹泻首剂加倍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
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 养血安神丸
安神健脑液
安神剂
安神补脑丸 安神补心丸 枣仁安神丸
解郁安神颗粒
朱砂安神丸
泻肝安神丸
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补气养血安神 养血安神
心阴不足 心气虚寒 头眩、失眠多梦、心悸头晕
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 气血两亏、阴津不足
生精补髓 益气养血 强脑安神 肾精不足、气血两亏
养心安神 养血安神
心血不足、虚火内扰 心血不足
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
清心养血 镇惊安神 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
清肝泻火、重镇安神 失眠、心烦、惊悸、神经衰弱
补中益气丸
参苓白术散
补虚剂
参芪片 香砂六君丸
薯蓣丸 当归补血口服液 八珍颗粒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不宜与藜芦、 感冒药同服。空腹、饭前或进食时服用
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忌藜芦、皂角、
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补益元气 气虚体弱、四肢无力
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便溏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的虚劳、胃脘痛、痹症、经闭、月经不 调。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补养气血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
补气益血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人参养荣丸
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 十全大补膏(丸)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麦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河车大造丸 金匮肾气丸 四神丸
桂附地黄丸
五子衍宗丸 济生肾气丸 消渴丸 生脉饮
温补气血 心脾不足、气血两虚、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忌藜芦、皂角、 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 脾不统血 崩漏 带下 便血 温补气血 气血两虚 滋阴补肾 肾阴亏损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滋肾补阴 真阴不足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咳嗽咯血 滋肾养肺 肺肾阴亏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肺肾两亏、虚劳咳嗽
温补肾阳 化气行水 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泄泻
温肾补阳
肾阳不足,肢体水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咳嗽、消渴(忌
赤石脂)
补肾益精
肾虚精亏
温肾化气 利水消肿 肾阳不足、水湿内停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滋肾养阴 益气生津 气阴两虚的消渴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红参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小柴胡颗粒 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
疏肝和胃 散热解表 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外感病邪犯少阳(风寒感冒、肝火偏盛、肝阳上亢者忌服) 肝郁脾虚
疏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合(脾胃虚寒、脘腹冷痛、便溏者忌服)
和解剂
柴胡疏肝丸 护肝片
左金丸
加味左金丸
舒肝理气 消胀止痛 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舒肝理气 健脾消食 降低 ALT,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疏肝,和胃,泻火,止痛
肝火犯胃
疏肝,和胃
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肝寒犯胃、体虚无热者不宜)
疏肝和胃口服液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肝胃不和(肝胃郁火所致胃痛、肋痛忌服)
气滞胃痛颗粒 胃苏颗粒 越鞠丸
理气剂
胃逆康胶囊 木香顺气丸
疏肝平胃丸
沉香舒气丸 三九胃泰颗粒 元胡止痛片
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 胸痞胀满、胃脘胀痛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气滞型胃脘痛,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理气解郁 宽中除满 胸脘痞闷、腹中胀满 饮食停滞 嗳气吞酸
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 肝胃不和郁热证,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轻度腹泻)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脘腹胀痛 恶心嗳气.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空
腹用温开水服
舒肝,消滞 胸胁胀满 倒饱嘈杂 呕吐酸水 胃脘疼痛 食滞不消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 消炎止痛 理气健胃 理气,活血,止痛
肝郁气滞 肝胃不和。含五灵脂,忌人参 浅表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气滞血瘀 胃痛胁痛痛经。皮疹胸闷、憋气等过敏
复方丹参片 血府逐瘀丸 麝香保心丸 冠心苏合丸
速效救心丸 理血剂
地奥心血康胶囊
通心络胶囊 槐角丸 三七胶囊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 半小时内服药可缓解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芳香温通 益气强心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服后胃部不适,饭后
淤血内阻 空腹用红糖水服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
理气 宽胸 止痛
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皮疹)
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
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口腔溃疡、口唇肿胀、急性荨麻疹、全身皮疹)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
痛及淤血内阻之胸痹、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空腹服用,
胃肠不适,可改为饭后服用)
益气活血 通络止痛 中风。(胃部不适)
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阻络证,气虚血瘀阻络型
清肠疏风 凉血止血 血热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散瘀止血 消肿止痛 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消导化 积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香砂枳术丸
消食导滞,和胃 消食导滞 清利湿热 健脾开胃,行气消痞
食积停滞 糖尿病慎用颗粒 饮食积滞 湿热内阻 脾虚气滞
六味安消散 沉香化滞丸
槟榔四消丸
健脾丸 开胃山楂丸 健胃消食片 加味保和丸 开胃健脾丸
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 脾胃不和 积滞内停
理气化滞
食积气滞所致的胃痛含五灵脂,忌人参
消食导滞,行气泄水 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脾胃虚弱及老 年习惯性便秘不宜)含五灵脂,忌人参
健脾开胃 健脾胃,助消化 健胃消食
脾胃虚弱 饮食积滞
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
健脾理气,利湿和中 饮食不消、胸膈满闷、嗳气呕恶(湿热中阻者忌用)
开胃健脾
脾胃不和
川芎茶调散 正天丸
通天口服液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疏风活血,通络止痛 外感风邪、瘀血阻络所致头痛、神经性头痛。ALT 升高、口苦、
口干、腹痛腹泻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痛 瘀血阻滞、风邪上扰所致偏头痛
大活络丸
祛风止痛 除湿豁痰 舒筋活络 缺血性中风所致的偏瘫、风湿痹症(风湿关节炎) 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行走不便、胸痹心痛(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风剂
都梁丸 芎菊上清丸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风寒之邪所致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或伴寒热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外感风邪 偏正头痛 牙、喉痛
清眩丸
散风清热
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
松龄血脉康胶囊 天麻钩藤颗粒 牛黄降压片 脑力清丸 全天麻胶囊
脑血栓片
平肝潜阳 镇心安神 肝阳上亢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脂
平肝息风 清热安神 肝阳上亢 高血压
清心化痰 平肝安神 心肝火旺、痰热壅盛。高血压(腹泻忌用)
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肝阳上亢 高血压
平肝 息风 止痉
肝风上扰 外感头痛眩晕忌
活血化瘀 醒脑通络 潜阳息风 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致中风先兆;脑血栓,具
预防治疗作用
华佗再造丸 天麻头痛片 眩晕宁片
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行气止痛 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后遗症。白菊花蜜糖水服
养血祛风,散寒止痛 健脾利湿,益肝补肾
风寒、血瘀、血虚头痛 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的头晕
五苓散 复方金钱草颗粒 排石颗粒 萆薢分清丸
祛湿剂
癃闭苏胶囊
野菊花栓 热淋清颗粒
石琳通片
血脂康胶囊
温阳化气 利湿行水 利者不宜。
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的水肿,阴虚津液不足口渴、小便不
清热利湿 利尿排石 消炎止痛 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者
清热利水 通淋排石 下焦湿热的石淋 脾虚便溏及孕妇慎用。
分清化浊 温肾利湿 肾不化气、清浊不分 小便频数、时下白浊
温肾化气 清热通淋 活血化瘀 散结止痛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的癃闭,不良反 应:口渴、胃部不适、轻度腹泻、不影响继续服药
抗菌消炎
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
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
热淋
清热利尿 通淋排石
湿热下注的热淋、石淋,肾盂肾炎
除湿祛痰 活血化瘀 健脾消食 脾虚痰瘀阻滞、高脂血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 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不良反应:胃肠不适、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乏 力、头晕、头痛、肌痛、皮疹、胆囊痛、水肿、眼结膜充血、泌尿道刺激症状。
消炎利胆片
清热 祛湿 利胆
肝胆湿热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去腐生肌 湿热瘀阻,痔疮、肛裂
消痔软膏
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炎性、血栓性外痔、I II 期内痔瘀阻或湿热壅滞
地榆槐角丸
疏风润燥、凉血泻热 门肿痛
脏腑实热、大肠火盛、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
药
季德胜蛇药片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毒蛇、毒虫咬伤 内服外用
连翘败毒丸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疮疖溃烂、灼热、流脓流水、丹毒疱疹、疥癣痛痒
金花消痤丸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肺胃热盛 痤疮等
当归苦参丸
凉血,祛湿 血燥湿热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渣鼻赤
湿毒清胶囊
养血润燥,化湿解毒 皮肤瘙痒属血虚湿蕴皮肤者
如意金黄散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热毒蕴滞肌肤疮疡肿痛、丹毒流注
口腔溃疡散 内消瘰丸疬
消溃止痛 软坚散结
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妇科用 药
理血剂
妇科十味片
养血疏肝,调经止痛 血虚肝郁 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
加味消遥丸
疏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 肝脾不和
妇科得生丸
解郁调经
肝气不舒
益母草膏(颗粒)
活血调经 行气止痛 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出血 时间过长、子宫复旧不全
复方益母草膏(安坤 调经养血,化瘀生新
益母草膏)
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量少色暗
调经活血片
调经活血,行气止痛 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调经丸
理气和血,调经止痛 气郁血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七制香附丸 固经丸 痛经丸 妇女痛经丸 调经止痛丸 妇科千金片 抗妇炎胶囊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 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 肢无力、腹内作痛、湿寒白带。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白萝卜
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暗、赤白带 下 温经活血 调经之痛 下焦寒凝血瘀痛经、月经不调 含五灵脂,忌人 参 活血,调经,止痛 气血凝滞、小腹胀痛、经期腹痛 含五灵脂, 忌人参 补气活血,调经止痛 月经后错、量少、经期腹痛(有生育要求者、行 经当日开始服药)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湿热瘀阻的带下、腹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 炎、慢性宫颈炎
活血化瘀,清热燥湿 湿热 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
盆炎净颗粒
清热剂 妇炎康片 经带宁胶囊 白带丸 三金片 千金止带丸
清热利湿 和血通络 调经止带 湿热下注、白带过多、盆腔炎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
膀胱炎、阑尾炎、尿路感染
清热解毒 除湿止带 调经之痛 热毒瘀滞妇科诸证
清热 除湿 止带
湿热下注带下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益肾 下焦湿热淋证、肾盂肾炎、膀胱炎、
尿路感染
健脾补肾,调经止带 脾肾两虚 月经不调、带下
扶正剂 散结剂
艾附暖宫丸
理气养血,暖宫调经 血虚气滞 下焦虚寒 月经不调、痛经
女金丸
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 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定坤丸
滋补气血、调经疏郁
气血两虚、气滞血瘀
四物合剂
养血调经
血虚月经不调
妇康宁片
调经养血、理气止痛 当日开始服药)
气血两亏 经期腹痛(有生育要求者、行经
八珍益母丸(胶囊) 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气血两虚兼血瘀 月经不调
乌鸡白凤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气血两虚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白萝卜 含五灵脂,忌人参
当归养血丸
益气养血调经
气血两虚 月经不调
更年安片
滋阴清热 除烦安神 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宁心胶囊
滋阴清热,安神除烦 后服药或停药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属阴虚火旺 腹痛胃胀,饭
乳癖消片
软坚散结 活血消痈 清热解毒 痰热互结
明目上清片
眼科用 药
清热剂 扶正剂
明目蒺藜丸 拔云退翳丸 麝珠明目滴眼液 珍视明滴眼液 明目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石斛夜光丸
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暴发火眼 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脸刺痒、大 便燥结、小便赤黄(年老体弱,白内障忌服) 清热散风,明目退翳 上焦火盛 云蒙障翳
散风清热,退翳明目
风热所致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消翳明目
老年性初中期白内障。(球结膜充血、水肿)
清热解痉,去翳明目
肝阴不足、肝气偏盛,假性近视、青光眼
滋肾 养肝 明目 滋肾养肝
肝肾阴虚 视物模糊 暴发火眼忌用 肝肾阴亏 视物昏花
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早期老年白内障
耳 耳病 鼻
鼻病 喉
耳聋左慈丸 鼻炎康片
滋肾平肝 肝肾阴虚 耳鸣耳聋 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用药期间 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器、高空作业,服药后胃部不适、停药可消
科
用
藿丹片(丸)
药 鼻炎滴剂
辛夷鼻炎丸
鼻炎片
鼻窦炎口服液
芳香化浊、通鼻窍、去肝胆之火;消除减轻浓涕,鼻塞和头痛的功能。
(片:鼻炎、鼻窦炎;丸:湿热内蕴、胆经火郁的鼻塞流涕头痛)
散风,清热,通窍 风热蕴肺型急、慢性鼻炎 外用 祛风,清热,解毒 热证 鼻炎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 急慢性鼻炎风热蕴肺证
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宣通鼻窍
风热犯肺、湿热内蕴
黄氏响声丸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风热外束、痰热内盛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桂林西瓜霜(胶囊、含片)
轻度烫伤
风热上攻 肺胃热盛 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
西瓜霜润喉片
清音利咽,消肿止痛 含服 口腔、咽喉、牙龈、扁桃体
咽喉病
复方草珊瑚含片 利咽解毒颗粒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
清咽丸 铁笛丸 金果含片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 外感风热喉痹 含服
清肺利咽,解毒退热 炎
外感风热 咽痛咽干 咽炎、扁桃体炎、腮腺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腮腺炎,咽炎,乳腺炎,疮疖、热毒内盛
清热利咽,生津止咳 润肺利咽,生津止渴 养阴生津,清热利咽
肺胃热盛。妇女忌服 阴虚肺热津亏 肺热阴伤 恶心上腹不适
骨伤科 药
接骨七厘片
伤科接骨片
云南白药胶囊 云南白药酊 云南白药膏 云南白药气雾剂 活血止痛散 舒筋活血丸 颈舒颗粒
活血化瘀 接骨止痛 跌打损伤 续筋接骨 血瘀疼痛 温开水黄酒 服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舒筋壮骨 跌打损伤 骨折患者需复位后配和 使用 含马钱子 温开水黄酒服 化瘀止血 活血止痛 解毒消肿 跌打损伤、出血、皮肤感染性疾病
闭合性骨折 变态反应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及关节疼痛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肌肉酸痛及风湿疼痛。外用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温开水温黄酒服 舒筋通络 活血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闪腰岔气 黄酒或 温开水服 含马钱子 活血化瘀 温经通窍止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
跌打丸 狗皮膏 红药气雾剂 麝香壮骨膏 仙灵骨葆胶囊 养血荣筋丸 强力天麻杜仲丸 尪痹颗粒 益肾蠲痹丸 追风透骨丸 独活寄生丸 天麻片 二妙丸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闪腰岔气
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 风寒湿邪、气血瘀滞的痹症,寒湿瘀滞的脘 腹冷痛、行经腹痛、带下、积聚痞块
活血逐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局部瘀血肿胀、筋骨疼痛
镇痛 痒)
消炎
风湿痛、关节 腰 神经 肌肉痛 扭伤挫伤(皮肤发
滋补肝肾 活血通络 强筋壮骨 肝肾不足 瘀血阻络的骨质疏松
养血荣筋 祛风通络 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等陈旧性疾患
散风活血 舒筋止痛 腿酸痛、头痛头晕
中风所致的筋脉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
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 通经络 久痹体虚 类风湿关节炎
温补肾阳 益肾壮督 搜风剔邪 蠲痹通络 类风湿关节炎(含马 兜铃酸,皮肤瘙痒过敏、口感便秘、胃脘不适)
祛风除湿 通经活络 散寒之痛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养血舒筋 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 腰膝冷痛 屈伸不利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补益肝肾 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痹病 燥湿清热 湿热下注
儿科用 药
治感冒 类药
治咳嗽 类药
治积滞 类药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宁糖浆 小儿退热口服液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金银花露 健儿清解液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 液 儿童清肺口服液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消食片
健儿消食口服液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流感
疏散风热 清热止咳 感冒,汗出不爽
疏风解表 解毒利咽 感冒 咽喉肿痛、痄腮
清热解毒 泻火利咽
高热、大便干结
清热解毒
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 口腔糜烂,咳嗽、食欲不振
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 热邪犯于肺胃
清肺解表 止嗽化痰 风寒外束、肺经痰热 润肺清热 止嗽化痰 内热发烧、咳嗽黄痰、腹满便秘、久嗽痰盛 消食化滞 健脾和胃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疳积 健脾益胃 理气消食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手足心热,自汗乏力
健脾消食丸
健脾 消食 化积
脾胃不建乳食停滞,面黄肌瘦,大便不调
治厌食 症类药
小儿化食口服液 肥儿宝颗粒 健儿口服液
治脾虚 泄泻类 药
启脾丸 龙牡壮骨颗粒
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胃热停食,肚腹胀满,恶心呕吐。
利湿消积 驱虫助食 健脾益气 小儿疳积,暑热腹泻,纳呆自汗
健脾开胃 促进消化 增强食欲 儿童消化不良,腹泻、厌食,消瘦, 疳积。
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忌藜芦、皂角、五灵脂、 茶和白萝卜
强筋健骨 和胃健脾
佝偻病 软骨病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注:“藏药”部分,教材没有。大家看一下就好了,不要求记忆。
七十味珍珠丸 二十五松石丸
开窍醒神 镇惊醒神 活血通络 疏肝解郁 利胆退黄 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 醒脑开窍 舒筋通络 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
和胃健脾 导积消滞
仁青芒觉
解毒消炎 降水通淋 祛腐生肌 利尿消肿
仁青常觉
消炎解毒 健脾和胃 活血消肿 止痛
佐珠达西
疏肝健胃 消肿散结 解毒止痛
七味红花殊胜丸 清热消炎 保肝利胆 退黄止痛
五味岩精丸
清肝泄热 利胆退黄
二十五味鬼臼丸 祛风镇痛 调经止血 补气养血
藏药
洁白丸
健脾和胃 止痛止吐
大月晶丸
消炎解毒 和胃止酸 消食化痞
十三味鹏鸟丸 消炎止痛 疏通经络 开窍醒神
三十五味沉香丸 清瘟泄热 宽胸益肺 祛风通痹
十三味冥丸
清热解毒 理气通淋 (前列腺炎)
降脂丸
清血除脂
二十九味能消散 祛寒化痞 消食 调肝益肾
十一味金色丸 清热解毒 化瘀 (胆囊炎)
十味黑冰片丸 温胃消食 破积利胆
八味沉香散
宁心安神
志嘎汗散
清热解毒 消炎(小儿流感 、脑炎)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