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小熊购物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面包每个3元 饼干每包4元 蛋糕每个6元 花生每包7元 糖果每袋5元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会让学生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要买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的过程。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壮壮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4×6+25= 54+36-18= 42+8×4= 9×8+22= 100-75+25= 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3--6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第2课时 买文具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5
=6+4 =3-2
=10(元)
=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的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第1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P6“试一试”第2题。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五、 作业布置 课本6-7页练一练第1、3、4、5、6题。
板书设计: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3课时 过河 一、 复习巩固 1、 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 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大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大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 三、 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5×(36-29)
(46+17)÷7 81÷(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结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 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淘气和妙想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笑笑和妙想观察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教材13页下面的情境图)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找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将自己的结果和同学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第1、2、3、4题。
板书设计:
看 一 看 (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2课时 看一看(二)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 学习新知 点名学生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自学自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 拓展延伸 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 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看 一 看 (二) 一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1课时 捐书活动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
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吗? 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 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
三、联系巩固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捐 书 活 动 100+100+100=300(本) 18+4-5=17(本) 300+17=317(本) 118+104+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第2课时 运白菜 一、谈话切入:
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1: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2: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算一算1000-372-210,并进行验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一定要细心。
生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 三、联系巩固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3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1、2题。
3、完成练一练第4、5题。
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五、 布置作业 1.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大白菜多少棵? 2.新华书店运来《百科全书》900本,第一天卖出328本,第二天卖出465本,还剩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3.面包师傅做了6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8个,小红买走了255。你还可以买几个? 4.用多种方法简算。
1000-207-168 436-179-36 5.脱式计算 756-368-132 840-(60+580)
788-(138+262) 1000-365-185 板书设计:
运 白 菜 方法一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方法二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学习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
师:每台洗衣机580元。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
(1)计算,解决问题 生1:225+225=450(元)
生2:580-225=355(元)
450+225=675(元)
355-225=130(元)
675元>580元 130元<225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
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洗衣机。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弄清楚图形的含义,然后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练一练”第2题,仔细读题,先画图,再列式计算。
3、独自完成“练一练”第3题,能简便计算的请简便计算。
四. 课堂总结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五、作业设计 课本23页第4、5、6题。
第4课时 里程表(一)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多条重要的火车线路。你们做过火车吗?你们会看火车的里程表吗?(教师板书:里程碑)
二、讲授新课。
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里程\千米 北京——保定 146 北京——石家庄 277 北京——郑州 689 北京——洛阳 813 北京——西安 1200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2、3题。
第5课时 里程表(二)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四、 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2、3、4题。
板书设计: 里 程 表 (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出示数字卡片)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 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作业布置:
课本31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方法一:
20+20+20=60(棵) 方法二:
2×3=6 20×3=60(棵)
方法三:
20×2+20=60(棵)
答:小树有60棵。
第2课时 需要多少钱 一、激趣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们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2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小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
第33页第1、2、3、4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 (元)
12×3=36(元)
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元)
答:需要36元。
第3课时 丰收了 一、温故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4里面有几个8? (3)20里面有几个十? (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支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那边还有两只兔子在分胡萝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胡萝卜的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
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怎样列式? 板书:60÷2= ③师:60÷2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2=3,所以60÷2=30。
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
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别写在哪里? 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
③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分胡萝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板书设计:
丰 收 了 6÷2=3
16÷8=2 60÷2=30
160÷8=20 答: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30根胡萝卜。 答:需要运20次。
第4课时 植树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6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4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
提问: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精讲点拨: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
1、课本第37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
5元一副手套 一双鞋55元 ⑴ 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 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 作业布置:
课本37页“练一练”第1、3、4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12×3=36 30÷3=10 40÷4=10 36÷3=12 6÷3=2 8÷4=2 10+2=12 10+2=12 答:可以分到12棵。
答:可以分成12组。
第五单元 周长 第一课 什么是周长 一、 情境导入。
1、 以做衣服测量腰围为话题导入;
2、 做花冠如果都做成一样的行不行小讨论;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树叶,课本的外形;
2、观察树叶、课本外形,摸一摸边;
3、在A4纸上描出树叶边线,并展示;
4、在A4纸上描出课本边线,并展示;
5、观看蚂蚁描边线,引出如何测量树叶边线,并得出周长概念;
6、将课本归属规则图形,得出周长概念。
7、强调一周,并练习题目;
8、观察图形,引出平移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5页数一数;
2、课本46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关于周长这个概念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第二课 长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观察课本长方形,思考测量方法? 2、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体验简便方法的好处。
5、计算周长,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w W w .x K b 1.c o M 二、探究新知(正方形的周长)
1、想一想你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2、请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计算方法:
4总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2 三、巩固训练:
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1、数学书。
2、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设计:
测量笔记本的周长。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第六单元:乘法 第一课:蚂蚁做操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1、找数学信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题数学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解决问题。怎样列式? 12X4=http://www .xkb1.co m 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1、学生独立计算并尝试口算。
2、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画点子图,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第三种口算方法:先算10X4=40,再算2X4=8,最后算40+8=48. 3、 竖式计算 (1)尝试用竖式计算。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集体交流算法。
这一步是什么意思? (3)学习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介绍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引导理解8为什么在个位,表示什么? 4为什么在十位,表示什么? (4)练习43X2=? 4、 请你试着算一算。
(1)独立计算并解答。
(2)交流算法。
说说你的过程。
这一步是什么意思? (3)小结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讨论练一练第2题。说说每步的意思。
练一练第1、3、4、5题。新-课-标 - 第-一-网 四、总结评价 激励进取: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乘法 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12X4=48(只)
1 2 X 4 —————— 4 8 答:一共有48只。
六、 课后反思 第二课:去游乐园 一、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
淘气的学校要组织他们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吧! 二、 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太空船每人12元,电动火车每人6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 太空船每人12元,2个人需要多少钱? 2、 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教师指导竖式计算的板书。
3、 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出示淘气的计算)
全班交流 4、4个人、5个人呢?他算得对吗? 5、5人坐太空船,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是怎么算的? 三、展评析疑 交流指导 1、口算:10×5=50,2×5=10,10+50=60 × 10 5 5 50 10 2、表格:
3、竖式:1 2 × 5 6 0 4、 强调:个位满十就要像十位进一 5、13人坐电动车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6、 练习:14人呢?15人呢?16人呢? 7、 小结: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8、 强调:个位满几十,就像十位进几。
四、 巩固新知 1、 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 练一练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 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为什么他们的积是不同的。
4、 练一练第5题。独立完成,并观察规律,全班交流。
五、 作业设计 练一练第4题。
六、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12×5=60(元)
1 2 × 5 6 0 答:需要60元。
七、 课后反思 第三课:乘火车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奇思、瞄向和爸爸要出去旅行,他们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1、出示情境图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1)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课乘多少人?” (2)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交流算法 ①口算:70×5=350,2×5=10,350+10=360 × 70 2 5 350 10 ②表格 350+10=360 师:你是怎么算的? ③竖式:7 2 × 5 3 6 0 小结:用第二个乘数5乘72个位上的2得十,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上写0;
用第二个乘数5乘72十位上的7得35,也就是35个十,加上进上来的一个十,是36个十,向百位进三,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写3. 3、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算一算,填一填。
(1)
出示问题。
(2)
独立计算。
(3)
交流算法:
①口算:100×7=700,10×7=70,8×7=56,700+70+56=826 ②竖式:1 1 8 × 7 8 2 6 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一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的得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这列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360+826=)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1、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2、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方法。
4、观察并交流出现错误的原因,独立改正。
四、作业设计 练一练:5、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五、 板书设计 乘火车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72×5=360(人)
118×7=826(人)
7 2 1 1 8 × 5 × 7 3 6 0 8 2 6 答:5节卧铺车厢可乘360人。
答:7节硬座车厢可乘826人。
六、 课后反思 第四课:去奶奶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周末到了,淘气准备去看望他的奶奶,在去奶奶家的路上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 自主学习、新知探究 1、 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 (2)这条黑白相间的路线代表什么?红色路线呢? (3)乘火车的是哪一段?乘汽车的是哪一段? (4)图中和文字都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从哪里出发?先乘什么车?需要多长时间?行驶速度多少?再乘坐什么?……)
淘气从家出发先乘每小时行115千米的火车走4小时到新站,再在新站换乘每时行45千米的汽车2小时到奶奶家。
2、3位同学通过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
(1)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淘气去奶奶家乘车的路线吗?请你试着画一画。
(2)展示交流 ①每一幅图分别是怎样表示淘气的行车路线的?你看懂了吗? (第一幅图去掉周围的无用信息,只呈现行车路线,路线图与原图非常相似;
第二幅图是将第一幅图进一步简化,变成了一条折线,并标出了各段所需要的时间,看起来更简洁;
第三幅图呈现了所有的信息,把折线变成线段。)
②你觉得那一幅图更好呢?好在哪里? (第三幅图更简洁,不仅画起来方便,也便于观察,容易看出其中数量关系。)
3、 淘气9:00出发,2小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①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淘气先要乘火车4时2时行驶的位置大约是淘气家到新站的一半;
测量;
目测;
数一数黑白段数。
4、 淘气到奶奶家一共多少千米? (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3)
总结回顾。
今天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 巩固新知w W w .X k b 1.c O m 练一练:1、找数学信息,画图,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找数学信息,画路线图,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 作业设计 练一练 2、用远竖式算一算。
五、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0×5=? 一、 新课引入 在数学里有一个特殊的数字0,你们知道它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呢?(0表示起点,什么也没有,用来占位)
0×5=? 二、 新知探究 1、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
出示0×5=?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集体交流各自的方法。
0×5=?(0)你是怎么想的? (3)
巩固应用5×0=? (4)
总结: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了什么? 0乘任何数都得0(板书)X|k | B| 1 . c|O |m 2、 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1)
出示乘法算式:240×2= 130×5= 203×3= 208×7=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吗? 你会算吗? (2)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算法。师:你是怎么算的? (3)
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4)
交流反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末尾有0的乘法,相乘的一位数可以和三位数的十位数字对齐,计算结果上不要忘记写0. (5)
交流反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
师:为什么有时乘积中间有0,有时中间没有0? (6)
总结提升:
师:有0的乘法竖式中,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不要忘记末尾的0,积要照写;
乘数中间有0 的竖式,如果有进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3、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算式:0×5= 0×0= 0+126= 99999×0= 0+0= 78+0= (1)
独立计算。
(2)
你发现了什么? (3)
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原来的数。
(4)
出示0+5和0×5 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不同? 三、 新知巩固w W w .x K b 1.c o M 练一练1、举例说说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 3、小狗送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比大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解决问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 作业设计 练一练 2、用竖式算一算。
五、 板书设计 0×5=0 0+0+0+0+0=0 六、 课后反思 第六课 买矿泉水 一、 新知引入 师:张老师想给同学们买矿泉水。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
二、 探究新知 1、 估一估,150元够吗? (1)
买两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 (2)
集体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
2、 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1)
学生独立列算式。
(2)
展示交流算法。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①24×2=48(瓶),48×3=144(瓶);
②24×2×3=144(瓶)③24×3=72(元)
72×2=144(元)
(3)
总结。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结果是一致的。
3、 说一说下图中的信息,再计算。
(1)
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2)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
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用连乘的方法解决? (4)
回顾总结。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方法?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1、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并集体交流。
2、他们分别用了多少块? 独立完成,说说算式每步表示的意思。
3、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4、说说数学信息,再计算。
指名说数学信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24×3=72(元)
24×3×2 72×2=144(元)
=72×2 =144(元)
答:买矿泉水共花144元。
五、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3、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二)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67页内容:说一说、看一看、记一记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2、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三、反馈交流:
1、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要节日? 3、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四、 精讲点拨:
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1、2题。
2.填空。
(1)一个世纪等于( )年,现在第( )世纪。
(2)一年有( )个月,一年有(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5)一般每( )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年是( )年,1996年是( )年,2700年是( )年,3200年是( )年。
(6)1992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 )天。
(7)1年=( )个月 半年=( )个月。
(8)1年有( )个季度 1个季度有( )个月。
(9)闰年有( )天 ,平年有( )天。
六、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七、 作业布置:
完成69页第3、4、6题。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7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并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三、反馈交流 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
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71页第1题;
并与同伴交流。
2、完成课本71页第4题;
并与同伴交流。
3、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列的时刻。
凌晨5时 晚上9时 上午9时 下午4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4、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的时刻。
6时 11时 14时 16时 19时 23时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七、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71页练一练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 两次(起止)时刻的差=经过的时间 第3课时 时间表 一、谈话引入。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休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定时间表的问题。
二、 教授新知 (一)做一做。
请你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要求:可制作上学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也可制作休息时间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自主选择。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因此学生的兴趣浓厚,以此为切入点,教育学生要遵守作息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说一说。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3.上午10:00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把完成的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然后结合上学的作息时间表,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不要求列出算式,只要结果正确就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可让学生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想一想、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80分,到10:10结束,这场足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综合练习。
(1)小丽1秒跑7米,跑了9秒,小红8秒跑了60米。小丽和小红共跑多少米? (2)小强6:00起床,6:30上学,7:10到校,小强上学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解决这两道题要让学生弄清楚哪个已知条件是解题所需要的,哪个已知条件与解题无关,不要盲目用上所有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2分28秒,小刚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4)动脑筋,回答问题。
①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②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直线? ③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④从12:00开始,时针走一圈,分针和时针重合多少次? (这道题学生一定会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拨一拨,学生能独立完成。)
4、实践应用。
(1)实践活动。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上学时间的长短。可先引导学生估计大致时间,然后再实际记录出发时间、到校时间。最后讨论出经过的时间。)
(2)一天共营业几小时? 建设银行门口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午8:00—12:00,下午1:30—5:30,算一算:该银行一天共营业几个小时? (这道题的设计是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从7时40分上的,到几时几分下课?从上课到下课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以后,我们要按照自己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上学、按时上、下课,并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数学好玩 第1课时 校园中的测量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沙坑的长 小树的高 篮球场的宽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教师直接演示。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指示呢? 四、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第2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可是,他遇到了麻烦事,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他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住他吗? 2.(屏幕显示:两顶帽子;
三条裤子) 师: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丑都有哪些帽子和裤子呢?(生答:2顶帽子,3条裤子) 师:你会建议小丑穿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师: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顶帽子只配一条裤子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师:相信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帽子,一顶帽子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裤子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顶帽子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裤子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裤子,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条裤子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帽子的数量与裤子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师: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 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丑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二、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 师:刚才同学们为小丑搭配的帽子和裤子,每一套他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丑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丑该吃午餐了,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老师一次吗?(课件出示)
2.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午餐里都有哪些主食和炒菜? 师:如果主食和炒菜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外面看。
师:请看屏幕,地图里都有哪些景色? 生:有学校,少年宫,动物园。
师:再仔细看看从学校到动物园可以怎样走?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三、课堂小结:
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连线搭配,还帮小红解决了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2 × 3 = 6 (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3课时 时间与数学 一、设计问题情境,探索日历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星期几?
师:要想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好。这是一张9月份的日历表。(师点击,屏幕上显示9月份的日历表。)请你们看一下,9月1日是星期几?
师:我们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休息?
师:在9月份的日历表中,是星期六的有哪些日期?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奇思。听听他说什么。(师点击,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同时声音:我叫奇思,我周六、周日休息。我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我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她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听了奇思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奇思想和父母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他们可以选择哪一天?
师:我们可以在日历上做些什么,就可以很快很明确地知道奇思他们全家什么时候共同休息呢?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试,用一些符号在日历表中分别标记出他们三人的休息日。(师点击,出现日历表以及日历表上方的一段话。)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讨论)
师:好,你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了,把相应的标记拖动到奇思以及父亲、母亲相应的休息日里。
生小组或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个小组屏幕上的内容)师:这是第三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奇思他们全家哪一天共同休息了吗?
师:在日历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之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师:现在你们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以及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输入到相应的圆圈图中。
父亲的休息日 母亲的休息日 奇思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生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小组的内容)师:这是第五小组完成的,帮他们检查一下。
师:真不错。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解决了。原来日历表中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还想继续探讨吗?
(师点击,出现一个单独的9月份的日历表。7、8、14、15四个日期被红色矩形框框住。)师:请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能发现什么?
师:哦,这个小朋友是横着来观察的。很不错。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1;
竖着看,每列的两个数相差7;
斜着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呢?再看一组数。
(师点击,在日历表中又框住四个日期。)请你们想想,这组数还存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师:你们还想以哪组数来进行观察,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
师:四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9个数呢?(师点击,日历表中框住9个数:
7、8、9、
14、15、16、
21、22、23)
师:你很棒,孩子。
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日历表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以后再去研究好吗?其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有很多呢,请你们选择屏幕上的两朵花,每朵花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看清要求,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生自由操作。)(师转播某个小组的内容)
师:这是第二小组完成的。我们先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观察的怎么样?
师:你们真棒。我们看看另一个有趣的问题。(点击,转播另一小组屏幕的内容)这是第一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可真棒!不仅善于观察,还很会动脑筋思考。
三、课堂小结。
师:这一节我们探讨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第1课时 文具店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为了迎接新的学期的到来,客都超市举行文具大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买文具店买些文具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小数 1、(课件出示商品及价格)从这儿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出示文具标价牌。
日记本 3.15元 铅笔 0.50元 钢笔6.66元 尺子 1.06元 书包 25元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小组内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师:下边这组数25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出小数 师:上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4、你能举出几个小数吗?小数有无数个。
(二)读小数 1、读小数 师:你会读小数吗? (1)出示小数3.15、0.50、1.06、6.66。
(2)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如:3.15 3、你是怎样读的? 课件出示: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千万不要忘了小数点。3.15读作:三点一五 4.小数点的重要性 师: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25元写成了2.50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0.25元呢? 师:其实在小数中,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让学生议一议,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
5、同桌互相读一读上面商品标价签中的小数。
(三)写小数 1、师:物品的价格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刚认识的小数表示。
例如:3元1角5分=3.15元 课件出示:一些钱数 2、你是怎样写出来的? 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把元写在小数点的前面,角和分写在小数点的后面。
6元6角6分= 1元零6分= 三、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智慧王国里走一圈,看看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一)下面咱们就一起进入智慧王国,看看智慧天使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考验?有决心闯三关吗? 请看大屏幕:
第一关写一写、读一读——看钱数填空写小数。
第二关说一说——统计教科书价格 第三关摆一摆——游戏 用钱币模型,同桌你说我摆。
(二)、我学我用 填一填 3元5角=( )
元 2元5角5分=( )
元 15元6角( )
元 8角=( )元 5分=( )
元 3元5角=( )元 独立完成后组织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个别学生。最后提问学生同意结果。结束后请学生读一读。
(三)火眼金晶 下面的读法对不对?错误的请改正。
31.20 读作:三十一点二十 ( )
210.07 读作:二百一十点零七 ( )
302.61 读作:三零二点六一 ( )
2.809 读作:二点八九 ( )
四、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你知道吗? 同学们,宋、元之际,我国古代数学家们已经会普遍使用小数了,并通过在个位下注明单位的方式表示小数,这比欧洲采用小数早了三百多年。是世界是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计算 0.4×4 0.08×5 8×0.9 1.3×2 0.01×25 0.4×10 2.3×2 0.6×9 2、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苹果多少元?1.5千克呢? 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8个,他2.5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六、总结回顾,实践应用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部分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文 具 店 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3.15 读作:三点一五 0.50 读作:零点五零 小数点 第2课时 货比三家 一、情节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在买东西或者陪爸爸妈妈买东西时,你有什么经验,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可能有的回答:
(1)买东西时,要会讨价还价……
(2)买时还注意东西的质量……
(3)买一样东西时,要多跑几家店,挑最便宜的一家买……
2.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买东西,一般都要多走几家店,看看哪家的最便宜,再买,也就是要货比三家。今天我们就来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开学了,你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我来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出示图片。
2.谁愿意来当奇奇、丁丁、豆豆,来介绍一下他们文具店里的商品及价钱?
3.师:淘气和笑笑想去买文具盒,你认为到哪家去买好呢?(提醒:文具盒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后可以和同桌讨论。
4.提问:为什么要到奇奇店去买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大部分学生能够看出奇奇店的要便宜。)小组之间交流,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奇奇店的只要4.9元,丁丁店的却要5.1元,4.9比5.1元要少。
(2)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4元9角小于5元1角。
(3)5.1元比5元大,4.9元比5元小,所以4.9小于5.1。
师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如果还相同,那我们要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就这样比下去。
5.小数点的后面末尾有0的写法:
4.90元可以写作4.9元
5.10元可以写作5.1元
6.看着这张图片,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全班集体交流。
在三个小数比较的过程中,多让几个学生说说,加深同学们在头脑中的印象。
三、练一练。
1.书本第83页第3题。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选几道让学生说一说。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1)学生独立思考,到哪家店便宜。
(2)说一说为什么?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3)你还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四、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们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
板书设计:
货 比 三 家 4.9元<5.1元 1.80元<1.90元<2.00元 第3课时 存零用钱 一、 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接连逛了两次文具店,总是在研究花钱的问题,你们想过存钱的问题吗?我们不能总是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钱,应该把我们手中的零用钱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节俭也是一种美德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样做的。
二、探究新知。
先说说你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表格)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自己试一试算出结果。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的算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可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笔算,笔算整数加法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也要对齐,其实质就是小数点对齐(如下所示): 1 1. 5 + 3. 2 1 4. 7 “元”跟“元”相加,“角”跟“角”相加,“分”跟“分”相加,也就是单位相同的数相加,与之前学习的整数加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是一致的。
我们计算得出淘气已经存了14.7元零用钱,他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你是怎样想的? 试着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把你的算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觉得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而且准确度比较高,所以我选择用竖式计算。结合我们已有的经验,笔算整数加、减法都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法的计算也要求相同数位对齐,所以小数减法也应该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结合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说说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85页练一练第1、2、3、4题。
板书设计:
存 零 用 钱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第4课时 寄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妙想同学参加了学校的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费,可妙想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妙想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生2:我还知道:妙想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2、先进行估算。
师:妙想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 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妙想所需邮费不会多于15元,不会少于13元。
3、 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
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角+128角=144角=14.4元 第二种:1元+12元=13元 6角+8角=14角=1元4角 13元+1元4角=14元4角=14.4元 第三种:1.6+12.8=14.4元 1. 6 + 1 2. 8 1 4. 4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1)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2)展示做题情况。
12.8—1.6=11.2(元)
1 2. 8 — 1. 6 1 1. 2 答:2包邮费相差11.2元。
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87页第1、2、3、4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寄书 1.6+12.8=14.4(元)
1. 6 + 1 2. 4 1 4. 4 答:一共需要14.4元。
第5课时 能通过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给大家看一幅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面对这样的情境,你想知道什么呢? 汽车能通过吗?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呢?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见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小数。
二、探索新知。
师:3.25米有多高?3.50米呢?汽车到底能不能通过呢?想一想,说一说。
3.25米就是3米2分米5厘米。
3.5米应该是3米5分米。
3米2分米5厘米比3米5分米小,所以大卡车应该能过去。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推算出新问题的结论,这样迁移类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好。生活中有许多小数,请大家看一看,读一读,跟同学说一说,这些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图)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小数,你能表示出0.5元和0.5米这两个小数吗? 师:你知道几个0.1元是1元吗? 师:10个0.1元是1元,那几个0.1米是1米呢? 师:想一想几个0.1就是1。
四、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89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板书设计:
能 通 过 吗 3.25米<3.50米 能通过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代数 一、整理本学期数与代数知识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回忆,汇报自己的知识点: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认识小数。
2、指导学生整理重点,交流自己学会了什么? 同桌合作整理交流。
二、基本练习。
1、出示总复习第 1.2题。
教师倾听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表达,给予及时正确评价。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每个小数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将文具的价钱从小到大排列,全班交流自己的方法。
2、复习乘除法,结合第3题巩固对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第 4 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尝试练习,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4、自主练习,教材 95页第 9 题。
学生认真判断对错,然后改正错题,全班交流错题原因。
三、复习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 6题,给学生时间充分交流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独立思考,按要求完成学习。
交流: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按要求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组织学生复习第 7.8题。
个别板演,汇报自己的方法。
3. 计算比赛, 出示教材 94页练习题第 3.4题。
学生对立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完成。
四、复习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经常算错的题目,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同桌合作整理,全班交流,展开互评。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总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会的复习方法,本学期学习内容,全班互评。
六、作业设计:
完成总复习第94~95页其他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数 与 代 数 混合运算和加与减 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计算 小数的认识 混合运算 加与减 乘与除 乘法 年、月、日 认识小数 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时,是几边形就是计算几条边长度的和。
二、 巩固探究 首先我们在教室里选择一张课桌、讲台或其他物体,从不同位置看一看,与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尝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交流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你发现了什么? 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你有办法测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2题图) 学生思考并交流: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的长度和。
测量硬币表面的周长就是求绕硬币一周的长度。可以用线绕硬币正好一圈,再测量线的长度。
像硬币和树叶这些图形都属于不规则图形,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般不能用尺测法直接测量,要借助“化曲为直”的思想,一般采用绳测法,先用绳绕一圈,再测量绳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规则图形,我们又该怎样得出它们的周长呢?打开课本第93页看第3题,自己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测量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让“正方形的边长×4=正方形周长”。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三、复习巩固 1.组织学生探究“图形与几何”中的相互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硬币的周长。
2. 出示教材 98页第 1题。
指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观察盒子? 独立观察,汇报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盒子? 3. 动手操作,完成教材 98页第 2 题。
先测量,在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汇报自己的方法。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98 页第 4 题。
思维训练:
出示 98页第 5 题,启发思考: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同桌合作,思考探究,汇报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全班互评。
五、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教材 98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 什么是周长 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 综合复习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进入总复习状态,回忆本学期所学知识内容。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复习回忆。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 你还记得有关年、 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92页第 8 题:整理你学过的年月日知识。
独立完成回顾与交流中数与代数中的第 8 题,与同伴说一说年,月,日的知识。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复习教材 97 页第17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走进生活。
1.在生活情境中复习本学期数学知识。
出示教材96页第10.11.12.13.14 题。
先独立按要求复习完成,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方法,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展开互评。
复习提示:学生独立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数学信息,运用本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独立练习 97 页第 15.16题。
学生自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桌合作,理解题意,读懂表格,设计合理的租船方案,全班交流。
3.出示 97页第 18题。
组织学生研究自己的租船方案。
四.全课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五、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书 99页“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 100页的“问题银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