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二节 血液 一、A1 1、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 2、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细胞因子 C、参与过敏反应 D、吞噬外来微生物 E、产生慢反应物质 3、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109/L 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 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 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4、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 A、通透性 B、可塑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悬浮稳定性 5、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出现溶血 E、无明显变化 6、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 7、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A、5.0×1013/L B、5.0×1010/L C、5.0×1012/L D、5.0×1011/L E、5.0×109/L 8、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1012/L 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1012/L 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9、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 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 C、生成受EPO的调节 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 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 10、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 A、黏附 B、释放 C、沉淀 D、收缩 E、吸附 11、不属于血小板释放的物质是 A、凝血酶原 B、5-羟色胺 C、ADP和ATP D、Ca2+ E、血栓素A2 12、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雌激素 C、肾素 D、生长素 E、甲状腺素 13、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A、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4、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活性 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E、去除Ca2+ 15、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 A、(100~300)×106/L B、(100~300)×107/L C、(100~300)×108/L D、(100~300)×109/L E、(100~300)×1010/L 16、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 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B、蛋白质C系统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D、维生素C E、肝素 17、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 A、磷脂 B、凝血因子Ⅻ C、血小板因子 D、Ca2+ 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18、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C、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释放因子Ⅲ 19、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C、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E、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20、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 A、肝素 B、TFPI C、5-羟色胺 D、TXA2 E、GPIb 21、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占50%~70% B、中性粒细胞占20%~40% C、嗜碱性粒细胞占3%~8% D、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E、单核细胞细胞0%~1% 22、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Ⅲ因子 B、Ⅶ因子 C、Ⅷ因子 D、Ⅺ因子 E、Ⅻ因子 23、与肝素抗凝相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E、维生素C 二、B 1、A.叠连 B.凝集 C.粘连 D.聚集 E.凝固 <1> 、红细胞互相于凹面相贴称为 A、 B、 C、 D、 E、 <2> 、血小板可彼此黏着的现象称为 A、 B、 C、 D、 E、 <3> 、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 A、 B、 C、 D、 E、 0、A.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 C.红细胞 D.凝血因子 E.血浆白蛋白 <1> 、出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 A、 B、 C、 D、 E、 <2> 、凝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4,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吞噬和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并将其消化分解。当体内有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增高。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3,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是4.0×109~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2,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红细胞膜的通透性,正常红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1,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随着溶液渗透压的逐渐下降,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红细胞开始膨胀直至破裂发生溶血。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0,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之所以不同,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容易发生叠连现象。所谓红细胞叠连,是指许多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这样叠起来的红细胞,与血浆接触的总面积减少,而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加,于是沉降加快。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9,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4.5×1012~5.5×1012/L,女性为3.5×1012~5.0×1012/L。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8,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7,点击提问】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109~300×109/L。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6,点击提问】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它包括:①粘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5,点击提问】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局部受损红细胞释放的ADP及局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凝血酶,均可使血小板活化而释放内源性ADP及TXA2,促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粘着在已粘附固定于内皮下胶原上的血小板上,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血管受损也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达到永久性止血。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0,点击提问】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肾脏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65,点击提问】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多种凝血因子的特性,是生理止血必需的血细胞。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64,点击提问】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63,点击提问】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109~300×109/L。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62,点击提问】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它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61,点击提问】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它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60,点击提问】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9,点击提问】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8,点击提问】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TFPI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该题针对“初级药师-基础知识模考系统,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39867,点击提问】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是(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44850,点击提问】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通常依凝血过程是否有血液以外的凝血因子参与,将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激活途径:指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从激活因子Ⅻ开始,再激活因子Ⅹ的过程。外源性激活途径:指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与血浆中的因子Ⅶ、Ca2+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因子Ⅹ成Ⅹa。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2112,点击提问】 2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TFPI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2228,点击提问】 二、B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由于许多红细胞能较快地互相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叠连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2,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可彼此黏着的现象称为聚集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凝固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44,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6,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8257,点击提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