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84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84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84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想那84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实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84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 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故事征集展示
采访人:19级量化投资 周祯尧
受采访人:张红梅
正值党的100周年,管理工程学院面向全学院征集身边党员的优秀事迹,以增强党组织、团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家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1989年,刚满20岁的张红梅,从南通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分配到启东市百杏中学。接到分配通知书,她告别父母,背上行李,怀着满腔热情,带着青春的梦想,踏上远航之路。下车后沿着路人所指方向,一边走一边看着描绘着百杏中学那宽阔的操场,高耸的教学楼的地图。可是到了目的地,只见一堆堆乱石后,有四、五排低矮的平房,她立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满腔热情刹时泄去了一大半。穿过乱石堆,到学校报了到,开始了艰辛的教学生涯。三十多年来,她用所学的知识,做人的道理,辛勤的劳动,耕耘于教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挥洒青春,无怨无悔。
教书育人 育英才桃李芳
张红梅爱岗敬业,服从学校安排,埋头苦干,先后任过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十多年来,不论教什么学科,始终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做到严格要求与爱生结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严谨治学与创造开拓相结合。不论节假日还是行课间,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她通过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日臻成熟,学生学起轻松、愉快,并且效果好。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材料,融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于知识传授之中,培养“四有”新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多年中,任过十九届33个毕业班历史教学工作,向重点中学、普高、中专中师生输送400多名。她任的语文或历史学科的会考成绩,名列南通市前茅。1993—1994年毕业班历史会考成绩获得南通市第二名。1995~2010年担任南通市学科优秀教师。送课广佛,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01年获得江苏省历史优质课二等奖;1992年—2018年参加全市历史教研,为南通市命了6年的初中历史毕业考试训练试题,还担当了原启东市的历史教研指导工作;1995年获区优秀教案二等奖。尽管如此,她总认为成绩是过去的,她从来未向世人炫耀,仍默默耕耘,更努力开拓,以换桃李“德技俱芳”。
捧护童心 挽迷途托朝阳
张红梅在百杏中学任过多届班主任,所任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工作中,注重严格的制度管理与情感转化相结合,仔细入微的过程管理同学生自律相结合,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构建了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狠抓班干部建设,通过竞选、民主监督、设意见箱等,建设、管理和培训出了一个个优秀班委,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大树正气,狠杀歪风,树立正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和舆论导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第三,强化教育合力,同科任教师多次研究、调查,创建班报《心桥》,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等。做到了学校与家庭、教育与教学同步共振。第四,热爱学生,曾经阻止社会无业人员对班上学生的骚扰,挺身而出而负伤。为了达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坏”的目标,深入“差生族”,排扰解难,鼓励她们树立信心。为教育学生进行家访,爬山涉水,一年内踏遍了启东市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旮旯角角。如吉龙,家住偏远的寅阳镇圆陀角,距学校二十多里,因家庭和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而逃学。她到吉龙家,苦口婆心、耐心开导,直到晚上一点多钟才回家。真情打动,吉龙终于又回到学校上课。有几次家访因天太黑,不熟悉路而迷路,夜沉沉、水潺潺、风习习、路漫漫。她害怕过,也骂过她自已太傻,但还是觉得“值”,无怨无悔。又如,家居双凤山上的张超然,家境贫寒,差点辍学,张红梅把她请到自已家中同食同住三年,最后张超然以优秀成绩考入了江苏省启东中学。真心换心、辛勤耕耘,换来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慰问信、祝贺卡上的“敬爱吾师、永远铭记”;换来的是领导的肯定表扬、同行的青睐。2000年获启东市“德育先进”;1998~2005年均获启隆乡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高扬团旗 谱新章创辉煌
张红梅1999~2020年担任百杏中学团支部书记,她利用团队阵地,大力培养先进青年,帮助后进学生。想办法、出点子,组织各种活动,配合学校做学生思想工作。如辅导学生参加航、车模科技活动,多次获得南通市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她主持的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抗日五十周年等专题报告会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使团队工作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她个人多次受到上级奖励。2000~2008年连续评为启隆乡团队工作先进个人、乡先进团支部。在工作之余,为净化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食粮,积极投身于创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的家乡是启东》等多篇文章在《启东市教育专刊》发表;创作《美丽的家乡》获得南通市“十佳少儿歌曲”称号。为弘扬沙地文化传统和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乡之情、同乡文化站和乡团委共同整理民族歌《盐齑歌》、《八角钢盘饼》、《圆陀角》等。为启东市谱写了曲曲赞歌。
德海激荡 塑“四有”闯万浪
前些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些薄弱,张红梅同志认真思索,更加努力工作,1998年提升她为德育主任。上任时深知:当前加强学校德育刻不容缓。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滋生、“黄、赌、毒”尚在;学校教育面临严峻形势,“应试教育”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对德育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德育是搞“空灯”,布置的任务执行不力,学生不良现象严重;学校德育举步为艰,形势严峻。怎样才能搞好德育工作,酝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她深入调查,八方“求仙”冥思苦想,寻求治德良方,放弃休息查阅资料,钻研德育理论和法律法规,采她山之石,集众家之长,理清了德育工作的主线、基础、目标,钻之愈深,得之愈高,终于找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能熟练驾御德育工作,她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依靠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大胆地、创造性展开工作。
在校长支持下,沿着既定的治德之道,她首先大力推进了德育制度建设,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先进经验和学校实际,通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百杏中学德育及管理常规》、《班主任月月考评方案》等十几个制度,使学校德育及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序列化道路。第二,狠抓德育管理。她以班主任管理为突破口,对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和班级集体管理效果进行月月考评,与奖金挂钩,排出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习惯势力阻挠,最终得到了广大班主任教师的理解,支持。她按每期的德育计划,分阶段、有重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明礼仪训练、心理品质训练。她特别重视德育过程管理,收集学生、教师、校外、行政监督岗,对学生的纪律、出勤、仪表等进行检查促督情况,作好记录,分析原因,督促班主任处理和学生改进。总之,德育过程管理抓得狠、抓得实。第三,大力构建德育网络,加强三结合教育。在她组织下,2008年11月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百杏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今年春开学,组织印发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的有关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校内,协调各教研组、工会、团队、教代会齐抓共管德育,形成了科学的德育网络。
“普九”后两年的拼搏,使校风校貌骤然改观,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正如她为百杏中学所写校歌中所唱那样“文明有礼美德扬”,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大幅度减少,近两年无一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现在,她仍不懈努力,正为创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而废寝忘食。故去年被评为市“德育先进个人”在情理中。
淡泊名利、只求德馨
“但求耕耘,不求回报”这是我对她的总体感受。她以身作则、乐于奉献。每天很早到学校,很晚归家,勤勤恳恳干工作,踏踏实实为人,无睱顾及家务及三岁小孩,偶尔遭到丈夫的埋怨,只是报之以笑。节假日中,她很少在公共场所露面,从不涉足“麻将”等活动,为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任务而倾注全身心。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去年参加了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再深造。她从不表功,淡泊名利,近几年来,她很有希望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但她没有申报,从背后我了解到,她希望老教师们能先评上。去年,她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也许这就是对她的回报。
笔落此处,我也衷心祝愿像她一样的教师,在校园内默默吐芳。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那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活力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期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激历史的选取……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梦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我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梦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潜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多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