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四篇 (篇一)
从德才角度看“三严三实”在德与才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才固然重要,但德与才相比,德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了说明德行的重要,有很多例子,比如把德行比喻成一家的主人,把能力比喻成一家的仆人,仆人要服务于主人。或者说,能力再强再大,都是要服务于德行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行比才能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如果把德行比喻成三军之帅,是灵魂、核心,能力就是一种资用、辅助的东西;
如果把德行比喻成树的根,那么能力就是树枝树叶。这些比喻都是为了说明一个意思,就是德行和才能相比,更重要、更根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也注重德行教育,把德行放在首位,把知识的灌输放在第二位,这就是《三字经》说的“首孝悌,次见闻”;
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立德放在建功立业、著书立说之前。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就是“举孝廉”。明代皇帝朱元璋,在选拔任用官员时也秉持“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的用人原则。康熙在用人时把德行放在首位,把才学放在其次。他说,若“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我们今天评价知识分子,叫道德文章,评价艺术家叫德艺双馨,也都是把德行放在学问、才艺的前面。凡此种种,都在于说明德与才相比,德更根本、更重要。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要把修身做人、正己立德与为官为政统一起来,夯实为官为政的根基。为人不正,为官必邪,所以,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不能只重其才,不能“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而应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道德修养作为重要指标,把修德、养德、立德放在首要位置。执政为民正己立德——别让“坏圈子”、“雅贿”毁掉自己作为社会的精英和管理者,领导干部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执政为民,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我们看到,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把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丢掉了,把修身做人的根基丢掉了,问题就出在交友不慎。先看古代事例,如明朝嘉靖时期的严嵩,他的儿子叫严世蕃,父子俩贪赃枉法。严嵩,他从发家到毁灭有一个特征,他这几十年中一直陷于各种各样的圈子里头,同乡圈子、同学圈子、朋友圈子。可以说,是这种小圈子成就了他,让他当了官,也是这些小圈子最后毁了他。古代是这样,今人也是如此。一些领导干部通过不正当方式敛财,贪腐的形式花样翻新,不管是隐蔽的,还是公开的,包括雅贿、雅腐这种贪腐的人就大有人在。再观当下案例,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他在悔过书中,包括公审的时候都讲,是雅贿迷了双眼,毁了自己。玉石玉器本是器物,作为珍品可以赏心悦目,提升自己修养,但却因其价值高昂而成为一些人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工具或目标。此外还有如书法、绘画等,领导干部写几个字就会有人来捧场,表面上看是“交流文化”“切磋艺术”,实际上“利欲暗涌”,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联系,互通款曲,各谋其利。说到头来,这些领导干部的问题都出在朋友圈子上,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利益圈,界限、底线、防线“三线失守”,最后毁己害人。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志趣爱好,又要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走。做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要以高尚的德行为主宰。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在为官为政中一定要认识到修身做人、正己立德的重要性,用“三严三实”作为标准把持自己、管好自己、约束自己,不做超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做官,做到自警自省自律,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也对得起家庭。
(篇二)
践行“三严三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打造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不仅是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路径。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做出表率。
加强道德修养。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修身做人就要把立德、修德摆在首要位置。现实当中,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失德现象严重,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戴着假面具,成为“双面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党员干部必须懂得,当了干部不等于品行过关,职务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修德作为终身课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要求就更高了,修身做人就是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做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像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的,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唯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展现纪检监察干部的人格力量。
坚守为官之道。干净是为官做人的底线,更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立身之本。离开干净,就丧失了做纪检监察干部的资格。我们的职责是党章赋予的,而有些人把它作为一种权力,“任性”使用,为个人所用,为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所用。这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作为党纪政纪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方能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牢牢守住底线,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克己奉公、勤政廉政,自重而慎微、自省而慎思、自警而慎权、自励而慎行;
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厘清公私界限,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干净净干事,实实在在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坚持实干立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就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如果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干部有什么价值?”现在,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纪律约束不断加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倾向,这与党性党风党纪的要求格格不入。还有一些人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总想一举成功、一夜成名,一镢头挖出一口井。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尤其需要有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有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对那些为官不为、为官不勤、为官不廉的现象,对那些工作飘浮、弄虚作假、胡乱作为的问题,要敢于批评、敢于碰硬、敢于较真,努力营造实干立身的良好氛围。
(篇三)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领导干部要秉承着一颗为民之心,从群众工作中查摆问题、找不足,解决问题、求提升,从严从实抓好工作落实。因此,“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能不走群众路线。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让领导干部成为群众中的一面旗帜。广义讲,群众即人民大众。据估算,我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数有数十万之众,其本身就是“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开展“三严三实”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其主旨是抓“关键少数”,通过抓群众中的“关键”,促使全体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得到全面提升,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干部理应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通过“关键少数”从严从实修身律己用权,进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严三实”的严实精神是人民群众一致的精神追求。每一位心智健全的公民都应该有理想信仰,而这些理想信仰或高尚、或卑微,或远大、或狭小严实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务必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实行按规矩办事、坚持公私分明,心存敬畏、慎独慎微;
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群众提供了一把衡量领导干部为官做人的尺子,严实精神凝结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它根植于我国数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具体展现,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的精神追求,自然自觉成为了为之践行的必要遵循。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需要以人民群众为载体。专题教育是一个学习教育、自我觉醒、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题教育的成果需要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进行检验。当前,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正待实现,专题教育就是要通过“三会一课”等有力抓手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只有如此,以人民群众为载体的专题教育才不是“放空炮”,才能走出本本主义、形而上学的桎梏。哲学上讲,每一种正确理论的形成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三严三实”作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经历着从感性认识经实践总结到理性认识,再经实践检验来指导感性认识的循环,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使“三严三实”真正落地生根。
服务群众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最终归宿。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过程中,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共产党人在执政过程中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风建设,解决发生在群众中的“不严不实”问题,主旨就是为了提升服务的能力,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要通过务实细致的工作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制定出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总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能脱离群众路线。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在一切工作中汲取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才能去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病根,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四)
“三严三实”贵在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三严三实”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常态化、长效化。“三严三实”重在行动自觉行动自觉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准则,只意味着要求人人遵守。只有自愿,形成价值观,才能人人信守,才能坚持。“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严”是思想基础、是内在要求,“三实”是具体体现、是行为取向,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不可偏废。所以,只有“三严三实”的要求融入了党员干部的血液,融入了党员干部的骨髓,融入了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继而把要求转化为履行职责的动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干好工作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知其深,方能践其行。要全面系统持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为官从政的警世箴言。“三严三实”贵在持之以恒“三严三实”是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新标准。只有行动自觉,形成常态化,久久为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以抓集中活动的形式开展,也就没有“句号”。因此,要克服麻痹思想,把“三严三实”当做一种常态去学习,把“三严三实”融入经常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用“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要克服短视心理,重规矩、定方圆,认真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的经验和做法,固化成制度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约束力,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要克服精神懈怠,常照“五面镜子”,即以“三严三实””要求为镜,知要义而明理,知缺失而求道,砥砺品质,尽好职责;
以“五个好”干部标准为镜,明确职责和担当,为民务实清廉;
以党章为镜,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坚定理想信念;
以党纪国法为镜,心有敬畏,手握戒尺,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
以人民群众为镜,切实转变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个人言行合规,形成习惯。
“三严三实”根在以上率下“三严三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与发展,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续和深入。要达到目的、富有成效,根在以上率下。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要正人先正己、上行下效之,己不正何以正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践行“三严三实”过程中,切实发挥好表率和示范作用,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要带头严以修身,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升思想境界,筑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要带头严以用权,牢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带头严以律己,讲纪律、守规矩,个人干净,始终把自己行为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保持一致,树好清廉形象。在谋事要实上作表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观,谋规划、作决策从本地实际出发,从群众期盼出发,多做谋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在创业要实上作表率,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群众认可的实绩,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做人要实上作表率,对党忠诚,公道正派,表里如一,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警醒自己、要求自己,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总之,践行“三严三实”,关键要以上率下,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