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安排在2022年6月7日-8日。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高考注意事项
保证良好的睡眠
高考前夜失眠是许多考生都会出现的情况,考前睡眠质量不高的原因有许多种,高三网小编提醒,若非不是过分焦虑导致的严重失眠,考生不要服用安眠药。考生晚上不要让睡得太早,比平时稍稍提前即可,否则的话容易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反而睡不着。
高考前最后一天考生很容易紧张,因为第二天就要高考了,如果考生实在睡不着,家长可以给予安慰,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也可以提示考生进行一些自我暗示或放松。并且要告诉孩子,即使失眠对第二天的高考考试也无多大影响。
健康的饮食
高考期间气候炎热,考生易出汗并消耗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天热也影响脾胃,如果加上睡眠不足,会大大减弱考生的食欲。高考前家长可以给考生安排清补、健脾、去暑的饮食。
高考前最后一天要保证饮食卫生,舒适的度过高考前最后一天,最好不要吃路边的东西,以免吃坏肚子影响高考。
小编建议,高考前考生的饮食不要有太大的变动,因为食谱大变脸,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日常的生活规律不要改变,特别高考前最后一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高考前的注意事项有许多,考生要注意,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适当地看书
高考前注意事项之一就是适当地看书,虽然已经高考前最后一天了,在进行复习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但考生可以适当的看课本,加深基础知识的影响,因为这样可以保持状态,高三网小编建议,考生还是可以适当地看书进行调整,使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但量不宜大,时间不宜长。
如果在高考前最后一天仍做大量的题或是索性什么也不做都是不合理的,前者不仅会使人更加疲倦,而且若遇到难题还会降低考生的自信心,增加紧张和忧虑;后者则容易让自己产生茫然和急刹车的不适应感。
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人们不仅关注自身需要,也时常渴求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题干中的“不仅……而且”已然泄露天机:当今社会,空前丰裕的物质条件足以满足自身需要,而能够被他人需要、承认,反倒成了最为紧要的精神追求。对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前来参加高考的00后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反过来想想,人们之所以渴求被他人需要,恐怕正是出于对自身被遗忘、被忽视的担忧。这并非杞人忧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世界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原子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城市化让人们永久性地身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中,由其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强有力的联系。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个体意识的空前高涨,都让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逐渐解体。我们常说,年轻一代越来越有主见,但未曾关注到的,可能是掩藏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当皮肤黝黑、颜值不高,却敢于表达自我的王菊出现在屏幕上时,立即引来万千羡慕而又振奋的目光。原因无他,看似普普通通的她,代表的正是毫不起眼的“我”。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最闪亮的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命中的阴霾,自然无可厚非。于是,不少年轻人爱上了当主播、拍抖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只求粉丝的点赞、公众的关注。可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
须知,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当许多年轻人沉溺于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一位隐姓埋名30年,从不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却受到了国人的瞩目与尊敬。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没有舞台耀眼的灯光,没有粉丝递来的鲜花,但他,却永远被国家、民族“需要”。而即将步入象牙塔的自己,是否会忘却曾经的理想?
被需要,从来不是一种单向关系。诚如叔本华所言,人类世界的发展动力从来源自于爱。因为爱与被爱,所以需要与被需要。不再被需要,就会产生娜拉出走的结局。不懂如何需要,就会催生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重于泰山的存在,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被社会、被他人需要。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父母、朋友做起。走出考场时,我们将会迎来他们关切的目光和灿烂的笑脸。相信,这一场景会永远烙印在你的心底,因为,这就是“被需要”的感觉。
《摆渡人》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虽然这是一句深情的告白,却也十分真实地道出了当下“被需要”心态的普遍存在。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言,当我们完成了物质上对于生理和安全上的自我需求,那么自然而然便上升至他人所给予我们的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及所谓的“被需要”的心态。从需要到被需要的角色转换中,我们有了付出者的快乐和成就感,有了人生价值的标尺,以此来丈量生命的长度。这源于一种中国传统奉献精神的延续演变。
因为被四海的百姓需要,范仲淹执笔挥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整岳阳楼,与民同欢乐;因为被沉沦的旧中国需要,鲁迅弃医从文,以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影射千家万户的心酸苦辣,以冀唤醒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祖国。先辈大家,正是因为“被需要”的契机,才得以绽放出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类历史的苍穹上留下一道独属的闪光痕迹。与此同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息的命运共同体。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无限个“被需要”最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越来越多的人却在这种“被需要”的思想浪潮下,禁锢了自己的天性,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人的目光与议论中,成为了雨果笔下的笑面人。更有甚者,痴迷于“被需要”而走向极端的道路,网络上那些为哗众取宠而弄虚作假和违法犯法的人不胜枚举,这难道不是内心空虚,极度渴望他人认可的体现吗?
因此,“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的价值,它不会有损我们一丝一毫的价值,相反会让我们的人生有所增益。青 蒿 素的发现者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科学领域孜孜不倦,没有用点赞数来衡量她的贡献,但她却被患者所需要,被医学界所需要,被中国所需要。与此同时,她也步步实现了层次的自我需求。
由此看来,“需要”与“被需要”并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诚然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我们一定是一个独立而有思想的个体。唯有恒守本心,才能在逐梦的路上赢得他人的赞许。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被需要”不是脆弱的体现,但也绝不是证明自己的维度,将需要与被需要交织,人类就这样互相扶持,穿梭,抵达成功的彼岸。
人在一生中,需要别人,也被别人需要,而当你被别人需要时,你会觉得充实;反之,如果没有人需要你,你将会感到被世界所弃。
我的外甥阿良,让我体会到了被需要。他总是对我扬起一个大大的蠢蠢的笑脸,而我总会捏起他的脸颊。我曾不止一次被他所需要:从他还未出生,我就每天为他唱好听的歌;到他满月,我每天逗着他笑;从他开始上学,我会给他检查作业;他睡觉时,我会哄他……一切,一切,从以前到现在,我总是被他所需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被需要”,才让我感到我不是孤身一人。
被需要,它对于我来说,就是明天的太阳。只有见到了太阳,我才会有希望。有了希望,我生存的欲 望才会更加明确,欲 望是支撑我活下去的必需品。
如果你只一味地需要别人,但没有人需要你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不同了。黑暗的根将爬上你的脚、你的腿、你的腰、你的胸膛,直至把你埋没。你一遍又一遍地质问着自己:“为什么他们不需要我?是我做错了什么吗?还是我已经被抛弃了?”
最后,你又得到了什么呢?考砸的成绩?还是如浆糊一样的生活?亦或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工作?
你什么好的东西也得不到,而当你认识到的时候,你仍会一遍又一遍地质问自己,无限循环。
他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请你这般想吧!当一个人寻求你的帮助时,不要嫌麻烦一口拒绝,这样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不会来找你了。请先适当地考虑一下吧,他们的需要属于哪一种需要呢?好的?坏的?当你认清他的需要时,你便会知道自己应不应该被他需要了。
在生活中,父母需要你的关怀;在学校里,朋友间的真心需要你用心地呵护;在日常中,你的伙伴又需要你的安慰……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只要你用心去看。
被需要也是一种乐趣,你会捕捉到亲人间的欣慰,你会感觉到朋友对你的热情,你更会看到伙伴为你喝彩。这些的前提都是:你被他们所需要,他们需要你罢了。
需要与被需要,虽听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它们所包含的东西却是不同的。
人,也仅仅是活在“需要、被需要”这五个字中的高级动物,而已。
1、亲自到县区高招办报名(一般为当地教育局)
2、需要带上户口本、身份证以及同等学历证明(高中文凭、中专文凭或《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履行填写手续。
在职干部和工人带学历证明及单位介绍信;应安排工作而尚未安排的退伍、转业军人,须持(区)民政部门的证明。
一般是填写五种表:《报名登记表》、《准考证》、《考生志愿表》、《考生志愿代码登记表》及《考生卡片》,同等学历者还需填写《政治思想品德考查表》。
3、社会考生参加高考跟普通高考无区别, 区分文、理科;
4、报名时需上缴考试费、《报考指导》费、体检费等全部费用。
6月7日
语文:9:00至11:30
数学:15:00至17:00
6月8日
文综/理综:9:00至11:30
外语:15:00至17:00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此外,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
高校制作录取通知书应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要加强对中学、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考成绩、高校录取分数线等发布工作,坚决扭转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入学机会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
各地要加强中高考报名政策统筹衔接,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做好摸底核查,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分类引导,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对于因特殊原因不符合流入地报考条件的考生,流入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主动协调流出地予以稳妥处理,原则上回流出地参加高考。
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各地要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
高校要规范招生宣传管理,招生广告或者宣传的表述应当严谨、规范,不得采取贬损、夸张、低俗以及其他不适当的语言或者方式开展招生宣传,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违规承诺录取等方式争抢生源。
考前复习的策略很重要!
临近考试,考前复习是巩固提高分数最后的机会,但不能盲目的去复习做题。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做题的手感,会做的题目不能因为大意和不细心而导致出错;其次不要专门花时间去研究那些偏题、怪题,重心一定要放在常考的知识点上;最后课本的知识点乃重中之重,高考的试题万变不会离开课本,对课本知识点的巩固一定排在第一位。
另外每天也可以抽出一段时间来写写考前日记,除了可以练习写作外还能达到放松身体以及激励自己的目的。
高考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在高考期间能够发挥出好的成绩,刻意给孩子每天吃大鱼大肉,这样的方式是严重不可取的。高考期间的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保持和平时一样的饮食习惯即可,不要为了补充营养而刻意多吃,如果高考期间拉肚子了,后果会很严重。
虽然高考期间饮食不要多吃,但也不能走极端而故意少吃,饭吃不饱身体就无法将大量的血液运输进大脑,这样同样会影响考生在高考期间的状态。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准考证,如果你不带准考证,是不允许你考试的,会有一些粗心的同学因为没有带准考证而没有参加高考,这是非常的遗憾的,无论我们成绩怎么样,最起码我们参加高考了,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如果因为准考证而影响了,相信会有很多人不会甘心吧。你可以在考试的时候让家长帮你拿一份准考证,然后自己再拿一份准考证,这样如果你忘记了,家长可能就没有忘记,这对我们高考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还有就是身份证,虽然这不是必须要拿的,但是如果你有的话,最好要拿着,谁也不知道在高考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不会有需要用到身份证的地方,所以最好是拿着的。
高考中除了一些证件性的东西,我们也要把考试中用到的文具和笔都带齐全,一般学校的考试老师都会给我们发的,所以学校都会给我们发,有的高考考场也是有的,所以一定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在高考前会告诉我们,什么应该拿,什么不应该拿。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教授邀请他的几位学生到家里做客,饭前,大家一起和教授的母亲张罗着,而饭后,教授却把碗丢给母亲洗!学生们不解,教授一向教导他们要孝顺长辈,可他自己却做出这样的事?教授微笑,说:“母亲老了,总觉得自己拖累我,我让母亲洗洗碗,让母亲知道我很需要她,让母亲知道她并没有拖累我。”就这样,教授又给学生上了一堂耐人寻味的课……
一次的元旦晚会,文艺委员要挑选舞蹈演员,我的个子算是班里很高的了,很符合要求,可是文艺委员却没有来问我一声,“要不要参加?”我自认为自己比她选的那几个同学更符合要求,可她却没有问我一声,我的心里空落落的`,极度的不平衡,一个上午都没有心思听老师讲课。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或许文艺委员自有她的打算,那几个同学或许都有比我更出众的地方吧!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不就是个意思吗?
我认为,“被需要”很重要,值得我们重视,如果自己“被需要”了,那么自己就会更加自信,从而进一步去提升自己,如果自己“不被需要”,那么自己就很可能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自己的整个状态。这就好比维生素一样――我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它甚至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人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所以,“被需要”心理就如同维生素一样重要。
在我们的一生中,需要家人的支持,需要朋友的并肩,需要爱人的陪伴,需要被他人需要,以此来体现自我的价值……这一点一滴就像维生素般的重要!
被他人需要,这是一种人成长的需要,每当自己被他人需要的时候,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是他人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一种认同。如果有能力而不被他人需要,就不被他人认可,就像是一个人自导自演一般的毫无意义,我深有体会……
所以,要想让自己被他人需要,不仅要有能力,更要让自己的能力展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出众,让伯乐发现你,不然,只能空怀才能却无处施展,又怎么能满足自己这种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心理呢?
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展示自己的才能,重视“被需要”心理,做个积极向上好青年!
当被需要时,我们应努力展现自我价值,这源于自己的奉献和牺牲。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将他所带的部门的部下都培养成了行内顶尖人才,因此他的部下被称为“满门忠烈”。当被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他便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生来就是带着光辉的,照亮了中国在核武器制造道路上的未知与黑暗。钱三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他的精神也应被世人传承。显然,钱三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他用自己的奉献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在世界舞台上让他的光辉一直闪耀下去。
当被需要时,有些人就没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们反而秉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买单,这显然是歪曲了奉献的价值。许多领导干部醉心于自己的名声,名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弄虚作假,只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却无视老百姓的需求。古人云:”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其实百姓心中都有一把秤,那些为百姓谋福利,能够解决百姓需要的好干部才会被百姓记在心里,好名声也会因此传开。
被需要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种心态。任何人都活在社会这个圈子里,彼此相互联系。被需要就代表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依赖。当被需要时,不仅需要的人可以从帮助中获得满足,而且被需要的人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
而当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感到幸福,这不只是因为自身得到肯定,还因为自己让别人得到了满足。自己的帮助对于困境中的人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阿德勒所言:“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时遵从这一原则,对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当被需要时,我们不应只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而应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有时甚至要舍弃个人价值去满足他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了。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能够被他人需要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被需要中我们也可以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的重要性,自己也要有作用,有能力的。这种心态不仅能帮我们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作贡献,而且能让我们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每个人都会渴望被别人需要,这种渴望往往是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产生的,或是在某种情况下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比如,员工想升任重要职位,期末班级宣读各种奖励、颁发奖品等等。当这种“被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时,受益者会感到身心愉悦。
人的需要主要是物质的和精神两大类。比如,吃、穿、住、行,这是物质上的需要;被认可、肯定乃至于赞扬是精神上的需要。有人对前者要求颇多,有人确觉得后者更加重要。当两者相矛盾时,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舍弃前者而追求后者。有时,我们甚至会克制自己的需要,而去适应他人的需要。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们更高的需要——“被需要”。
人时刻都在“被需要”,没有了人们之间的互相需要,也就缺失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没有了“被需要”,整个社会也就无法运转;没有了“被需要”,活着就如同行尸走肉,毫无意义。
别人需要我们,同时我们也需要别人。老板没有员工还怎么扩大经营规模,发家致富;医生没有了病患该怎么提高自己的医术成为国医圣手;老师没有了学生去教导如何能够桃李满天下。无论是谁?普遍都有“被需要”的心理,这并不是一种坏事,恰恰因为“被需要”,人们才不会变得懒惰,才会积极努力的让更多的人需要自己。
而最终,我们要达到让自己成为更多人需要的人。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将来有一技之长,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我们成了发明家,解决了人们吃、穿、住、行等诸多问题,那么我们就满足了众人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发明让无数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成了像“姚明”一样的篮球巨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数人的偶像,满足国家与球迷的需要,成为缩小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距离的推动者;即使我们真的一事无成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我们的辛勤工作对社会有用,那么我们就会“被认可”、“被需要”。
我们要拥有这种“被需要”的心态,这样我们就会继续努力下去让更多的人需要。
心于乱中浮沉,世于当下喧嚣,抬眼望,人生忙碌,浮生三千。
人潮起落来往,每日均在受他人恩赐。他人给予的帮助大至身处困局时向濒死的集团内部注入的资金,小到方便兑换的一元硬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但每当你在别人给予的福分中感激涕零时,是否察觉到一种寂苦与卑微?
它来自于不被需要的孤单。
是否被需要,是否重要,这在与我们相隔久远的古代就已被广泛提起。
那是诗仙“仰天大笑三声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欣喜若狂,是屈原遭贬谪时“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的无奈郁闷,是文天祥为国捐躯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是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沉郁。
在他们心中,能够为国效力,哪怕是为国捐躯,都是荣耀。然而心向国家,心系国家生死存亡时却通遭贬谪,都是与国家心生隔阂嫌隙的疲惫,是满腔热血却不被需要的痛楚与孤单。
再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争强好胜的美猴王更是广为流传,他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都奋勇拼斗,保护一行人的生命与安全。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一个能人,也会在三打白骨精一回中被唐僧“驱逐回花果山”时暗自神伤,深切地体会了一把不被需要的黯然。
是否被需要,是否重要,不仅是在古代频繁出现,在现代也同样是一道心灵之门。
若说当父母的都有对孩子体贴入微的一颗心,那么在他们离家而去各自发展时,也会产生一种不被需要的微妙感觉。曾有一位母亲在儿子向她请教拿手菜的"菜谱时竟痛哭失声。她说,你学到了这菜谱,我是否就不被需要了?那是来自父母的孤单,是被冷落的孤单。
如果说妈妈的拿手菜是对家庭亲情的需要,那么犀牛与犀牛鸟是对伙伴情谊的需要。
犀牛鸟体型娇小,与硕大的犀牛相比微不足道,但就是其体积过大而导致脖子扭动不灵活,它需要犀牛鸟帮助它啄除身上的害虫,同时这也是犀牛鸟生存的条件。它们互相依存,互相需要。
回归现代,我们每天也在需要与被需要中度过,在受到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伸出了方便他人之手,惠及他人。
人生如戏,愿戏里戏外都能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
统一高考招生改革
(1)统考科目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2)英语考试
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3)成绩构成
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4)录取方式
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