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世界。贯穿在这种划时代的大变革之中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愈来愈激烈的商业竞争态势,而这种激烈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和智慧的竞争。
李嘉诚正是其中主宰和操纵这些竞争的高手。
50年代初期就跟随李嘉诚南征北战的创业者-一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创业兴家的将相之才。
1980年,被李嘉诚提升为副总经理的盛颂声,在回答记者关于长江实业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终能脱颖而出,原因何在的问题时说: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上下齐心的苦干。李嘉诚先生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看错过人,没做过错误的决定……
以诚感人,人亦以诚感之。李嘉诚的真诚与善待下属,令下属对他忠心耿耿。
在长江实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和发掘人才。他打破东方家族式管理企业的传统格局,构架了一个拥有一流专业水准和超前意识而且组织严密的现代化内阁,来配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庞大的李氏王国。
正如一家评论杂志所称道的: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李氏王国的业务包括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财务投资及电力等,十分广泛。而围绕在李嘉诚身边协助他经营的得力助手,计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斯、长江实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千和以及董事周年茂、霍建宁、和记黄埔董事兼总经理马世民,以及长江实业董事洪小莲。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霍建宁,自1979年在留学美国归来后,就进入长江集团,出任会计主任,其后又考得澳洲会计师资格,到1985年被委认为长江实业董事。处事低调的霍建于,有着杰出的金融头脑和非凡的本领。
曾经由李嘉诚指定为长江实业的专门人才而被送往英国攻读法律的周年茂,当年30余岁,是周千和的儿子,1983年就被李嘉诚选为长江实业董事和公司指定发言人。书生型的周年茂是经营地产的老手。
曾经在60年代末期,也就是长江实业尚未上市之前就作为李嘉诚的秘书,跟随李嘉诚长达21年之久,为李嘉诚立下汗马功劳的精明能干的女强人洪小莲,直到今天仍是长江实业董事,深得李嘉诚信任。
不仅如此,深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李嘉诚,从古代圣贤的做人风范中,不断学习和领会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
60年代初期的李嘉诚开始注意回避东方式的家庭化的企业管理,并在当时就开始大胆起用洋人。李嘉诚高薪聘请了一位美国人Erwin Leissner出任总经理,负责日常行政。这之后不久,又聘请了一位美国人Paul Ly0ns为经理,配合原来的200余位基层管理人员实行企业的国际化管理,自此长江实业的管理格局更加蔚为壮观。
可以说,李嘉诚今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集中西方企业管理的精华,大胆起用外国人是紧密相关的。李嘉诚财团今日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财团,一定程度上便是他周围这些外国人既出谋献计,又充当大使在前方冲锋陷阵的结果。
李嘉诚所器重的另一个外国人,就是英国人马世民。 1966年,雄心勃勃的马世民来到香港,是为了加入当时控制了整个香港经济的怡和财团。马世民聪明好学,积累了大量融合东西方企业管理之精华的企业管理经验。他已经学会了怎样在亚洲经营商业,也更精明地看出香港的发展前景。
70年代末的一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马世民与李嘉诚攀谈起来,马世民感慨之余说:目前来说,我的经验及能力还有待于边干边学。但香港是这样,当你拿出真本事做生意时,你就学得很快。这句话给李嘉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他正在有目的地含而不露地发掘人才,因此他立刻把注意力放在了马世民身上。
1984年,一直默默注视马世民发展的李嘉诚,看到任用马世民的时机已成熟,便通过和黄收购了马世民自己创办的公司,并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马世民提升为和记黄埔董事兼总经理。
在总结自己的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生动地说: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象大象食量以斗计,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象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而其中的一个部件则只需半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马力相比小很多,但也能发挥其作用。
就如在战场,每个战斗单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帅未必对每一种武器的操作都比士兵纯熟,但最重要是首领亦十分清楚每种武器及每支部队所能发挥的作用……统帅只有明白整个局面,才能出色地统筹和指挥下属,使他们发挥最大的长处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李嘉诚的成功,也是他知人善用的成功。
广罗天下之才而以诚相待的李嘉诚,用思想也用行动成功地证明了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 每一个凡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
丈夫朱敏才今年72岁,1965年大学毕业后,先在商务部工作,后在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大使馆做外交官,直至退休;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退休英语教师。
2005年初,两位老人在看电视时,看到贵州山区的一所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上课时老师还要背着孩子。看完节目,老两口决定去贵州山村支教。
当年8月,老两口来到贵州开始了支教之路,他们专门选择最偏远、教师最稀缺的小学。
尖山苗寨小学,是支教中让老两口最难忘怀的学校。尖山有贵州的小西藏之称,海拔1300多米。学校只有两间教室,被称为“袖珍小学”。让老两口下决心留在山上的是,当地村民对教育的一种强烈渴望。这所简陋的学校就是村民们每家背7000斤石头垒起来的。学校里唯一的一名老师也是孩子们跪求下来的。小学不说教室没有电,窗户是石洞,就是睡觉的地方也是和公厕紧挨着的,气味难闻,老两口晚上只好戴着口罩睡觉。
这里的孩子原来只有语文和数学课,朱敏才老两口给他们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体育课没有器材,朱敏才老人就自创了尖山棍法,带着孩子们一起锻炼身体。因为年级多、老师少,两个老人成了学校的“顶梁柱”,从早到晚,课程表都排得满满的。
老两口的支教不仅是义务的,还把生活费常常贴补给孩子们,自己却连水果都舍不得买。由于年高营养又跟不上,孙丽娜老人右眼因黄斑性病变而失明,朱敏才则患有多种疾病,老伴两个月一次回北京为他买药。
支教9年多来,老两口的足迹遍及贵州大山深处的五所小学,其间,朱敏才老人一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记者问二老,支教何时是尽头?二老的回答惊人的相似,希望尽自己最后的余热温暖孩子们,等到最后实在爬不起来的时候就回北京。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每年的春节晚会现场,有一个人一出场总是那句口头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es and乡亲们,我想死你们了!”
知道他是谁了吗?
对!他就是冯巩,一个还没开口就能把你逗乐的笑星。
说起冯巩,他的身世那可不得了!他曾祖父曾经是中华民国的代总统——冯国璋。虎父无犬子,冯巩的爷爷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实行实业救国,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身世这么显赫,冯巩为何走上艺术道路呢?因为到了冯巩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而冯巩从小就有文艺才华。当年,为了进宣传队,冯巩甚至偷偷卖掉祖传的一个大铁炉,买了一把胡琴。
后来,冯巩拜马季为师,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并先后与刘伟、牛群搭档,活跃于津京相声舞台。冯巩和牛群简直就是黄金搭档,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两张王牌,冯巩由此成为闻名天下的笑星。
有一次,一个记者向冯巩提出要求:“我想采访一下您的妻子和儿子。”
冯巩笑着说:“我的妻子和儿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儿子之外,跟别人的妻子和儿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你还是别采访他们了。”
那位记者紧接着说:“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大家很想了解您的另一面,您不让采访怎么行?”
听罢,冯巩把身子一转,背对那位记者,伸手将衣服往上一撩说:“你们不是总想了解我的另一面吗?请看,这就是我的另一面。”
还有一次,冯巩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同台演出的有蒋大为、濮存昕等大腕。演出结束后,人们发现蒋大为的追星族差不多都是中年男歌迷,而濮存昕的追星族几乎全是少妇,只有冯巩的追星族不但人数众多,而且男女老少都有。
主持人朱军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就问冯巩:“巩哥,相声这么不景气,喜欢你的人却这么多,你说是为什么啊?”
冯巩听后,指着自己的脸说:“这是因为我的这张脸长得老少皆宜。”
2010年10月29日,王菲在阔别歌坛7年之后复出,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首场演唱会。王菲素有天籁之音的美称,歌声空灵悦耳,环视整个华语乐坛,唱功可谓独树一帜,是公认的天后级人物。
在万众期待中,王菲的演唱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天,五棵松体育馆盛况空前,数万歌迷如痴如醉地聆听王菲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曲目,全场演出近乎完美。但谁也没有料到,在演出结束后的几个小时,状况发生了。
互联网上,到处疯传一段视频:王菲演唱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红豆》,进入高音部分,突然唱破了音,王菲略有尴尬地扮了个鬼脸,很快又回到曲调上……紧接着,各路媒体纷纷将这一细节报道出来,于是,“天后走音”成了一个热门新闻。
其实,王菲挺冤的。任何一个歌手,如果连续高水准地演唱20多首歌曲,期间偶尔出现一个破音,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由于她是王菲,如此瑕不掩瑜的小缺陷也被无限放大。更令王菲委屈的是,那天她是带病演唱,而且中间音响出了问题,导致她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这才出了一点小状况。但无论怎样,作为天后的她,还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破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天后也是人不是神,也可能犯错误,对王菲也要宽容点。”
“cd机还会卡壳呢,何况王菲又不是演唱机器。”
“王菲的演唱实力有目共睹,即使出了点小差错也可爱。”
……
力挺王菲的歌迷也有很多。
向来特立独行的王菲该如何来应对这起意外“事故”呢?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两个选择。一是精于世故型的,即“真诚”地向公众道歉,尽管这个“错误”是那么的吹毛求疵,但好歹能赢得一个谦虚低调的好评价;另一个是彻底撇清型的,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大讲客观原因,全力维护歌坛天后的神圣地位。
王菲都没有。她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第一时间在微博上作出回应:“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坐在台下看看自己到底能紧张成什么德性。总之,各位所有的鼓励批评在此一并谢过,下一场演出一定会更好哈。”第二件事是,在第二场巡演中,她确实没有食言,奉献了一场完美的演出,堵住了所有挑剔的嘴,也不露声色地化解了此前的风波。
面对别人的挑刺,不带抵触情绪,不做过多辩解,而是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用更加完美的表现来化解,这或许正是王者风范吧。用更加完美来化解挑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