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琴
鞠一杯香茗,奏一曲筝曲,望向远方如黛的青山,隐约念起意女子的琴声,悠然婉淡,畅怀中透出一缕淡愁,又至清明,她抚琴低吟,清秀的脸庞上凝住了两行泪,一曲《相思》用古筝特有的风韵奏出了她对亡夫的想念,浅唱婉婉,温润的泉从她的指间悄然滑出,带去她心底最真是的牵挂。琴韵,当清明时分听到一支黯然却也动人的筝曲,何以不勾起对过世亲人的怀思?忍不住低头落泪,魂牵梦绕中不知多少次在琴边怀念,逝去的亲人若能听见这幽幽的琴声,难道不会增一份安然?清明——琴,秀逸中略带伤感,寄托中不失惆怅。
清明。泪
洒泪何需理由?只为了清明的一份感怀。静坐于池边,寒风浸骨而入,这只是身体上的冰冷,何以抵心中的寒意?月儿皎洁映水,一弯弧度显得凄楚而绝美,当想起自己的至亲离去,唯有泪可以展现出美的光辉,滴泪入池,涟漪漫漫,散开的是满池的沉哀。清明,家家皆在怀想,不知为何,溅泪竟感分外寂寞,寂寞,含带一生一世的牵系,怀思,在惨灯无端的感动,不失心中爱的永恒,落泪,感伤哀愁,赋予了清明一丝别致的秀气。
清明。叹
一座孤坟边,远远便望见一位老人独坐于坟旁,手持一把素花,神情似迷离非迷离,似哀伤非哀伤,只听他喃喃自语道:“哎,又是一年啦,儿子,你还好吧!”问问才知那是一位儿子过早离世的孤苦老人,借清明来给儿子谈谈心中的念想,说了不久,竟不禁老泪纵横,但也带宽慰地叹道:“不用担心我和你妈,我们一切都还好。”清明至,魂飘然,悲!又叹清明,苦思亲,怨!雨意清明,惨淡笑,伤!
绵绵的雨揉打着我的心扉,淡淡的雾摇曳着我的怀念,泪眼朦胧,依稀望见黛山伤灯火阑珊处,思想有些迷蒙,心有些颤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上坟的繁琐和奔波却从未改变,变得只是今年清明,大家的脚步慢了起来,因为今年清明列入了国家法定的假日。这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多留在山上一会。每年都给外公上坟,而外公留给我的确是一段段无数的猜疑和想象。恐怕连妈妈都对外公的身影模糊了在妈妈9岁时,正在上班的外公却意外死去。原因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在那个落后的年代,这么个封闭的小山村恐怕至今仍是个谜。当家人都围着墓烧纸钱`,点香,放贡品时。只有我静静地蹲在这个小包边,对着里面早已逝去的外公揣测着失去的重重,想得出神。
天气阴沉沉的,是个扫墓的好时候。这座山却冷冷清清的,大概是山上都为老坟了吧。我走过一个个墓,并为之逗留。有些墓很豪华,大气,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先人之墓吧。墓上的砖块都很整齐,也很考究,墓碑上更是刻着龙虎花草等巧夺天工之美景,倒也给人新的视觉享受。而也有几个坟凄凉落魄,仿佛亲人们早已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杂草从生,凌乱不堪,碑上的姓名也难以辨认。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公墓边的“金阿大之墓”,死者的名字让我哑然失笑。“恐怕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是金家的儿子,父母也不识字,就为顺口,叫上”阿大”了。”
爸爸吸口烟,慢慢吐出些缕烟雾,解答了我的不解。我的心猛地一怔。我们的先祖,因为不识字,结果一辈子乃至死后也没有名字,只能以“阿大”等代号来留给自己的后代。他们这辈因为没有读书,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便永远荒芜在历史浩浩荡荡的长河里。这一块墓碑,无凝就是一个悲剧。我由此前对先辈的崇敬,竞转变到对躺在墓里的主人的怜悯之情。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代人所生长的社会。
在此之前,我对外婆甚至更久的年代抱着美好的憧憬:在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人们朝耕暮归,悠然自得,清新的空气中决没有那恶臭的汽车尾气;可是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自己就变得不具思想,没有意义;因为文盲的眼睛是清澈可也是呆滞的,这种纯真的目光也许在孩提时代很可爱,而长大后,他们就变成了鲁迅笔下的成年“闰土”,可怜而木然,甚至死后连墓碑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字,到处的“阿大”、“狗娃”……让人心痛,更让人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当年广大的中国农民没有读书的机会,有国无防,外敌才得以入侵,迫使们签下了一个个屈辱的合约,导致中国付出了大半世纪的努力才得以洗去国家的耻辱。
面对着先辈之墓,带给我们的是缕缕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更是对明天的展望。今天的祖国,再也不是愚昧落后的旧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读上书,祖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逝者,安息吧!
清明又至,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漫心田。
------题记
清明节前,街头巷尾已经开始摆放起一堆堆庄严肃穆的花篮,与平日不同的是,花盆上多了一个“奠”字,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清明节快到了。
清明,一个凄凉冷清的词语;清明,一个闻之断肠的节日;清明,一个无法言语的意象;清明,看着这两个字,我的思绪竟不知不觉的飘忽起来……
清明自古以来就是祭祀祖先和亡人的节日,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多出了踏青这一种新的内涵。然而,在我的印象里,清明始终是祭祀的代言词,是对祖先和亡人进行顶礼膜拜的日子,更是生者和死者进行灵魂交流的时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断魂,就是清明给人的感觉!试想,一丛密林,一条小径,一方坟墓,一颗碎心,两行清泪,几株稀草,周围清幽的树木伴着纷纷洒洒的细雨,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野花香,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不得不说,清明真的让人断肠,而且是那种静默中渗透着彻骨凄然的断肠。清明时节,站在杂草丛生的坟前,看着那一方土丘似的坟茔,感受着那一种无言的凄凉,内心无限感伤!从来没有想过,一方坟茔会隔开两个世界-----生与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者已矣,而生者,却在对其的缅怀中一点一点的追忆。死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在现在看来,却已经变成了一道供生者一边追思,一边痛哭的伤痕。而且这道伤痕永远都不会磨灭,它将会在每年的同一天裂开,用淋漓的鲜血来警示生者不要忘怀,这一天就是清明,让人断肠的清明。
在寂静的夜晚,我回忆着,开始悲伤起来。脑海里开始浮现出父母的样子。屈指一数,和母亲隔世已经十六年了,和父亲隔世已经三年了。十六年来,我虽然不能年年都去给父母上坟,但每每去一次,站在父母的坟前,看着冉冉飘起,萦绕于坟前的青烟,我的心竟感伤不已。恍惚中,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与父母的灵魂进行了一次飘渺幽远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一份厚重慈祥的关爱和一种难以割舍的血缘……随着青烟渐渐地散去,我才缓缓的魂归现实,看着坟头那随风摆动的魂幡,接受了回归的现实,不觉茫然起来。
“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清明,注定是一个断肠的节日。那淅淅沥沥的春雨,袅袅渺渺的青烟,若有若无的哭声便是佐证。
不知是先人们的预测灵验还是上天有意找个潮湿的季节配合潮湿的心情,这几天天空一直被阴霾笼罩,我不觉又一次顺口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春时节,因为思念散发着淡淡的哀愁,在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日子里,我独对烛光,思旧怀亲,追忆那段逝去了的情感,想念已故了的父母,几夜心不安,声声诵念“清明”悲句,断魂之感黯然泪下……
思念是一种痛,在飘渺虚空里聆听着源自血缘深处的心灵召唤,冥冥中又看见了父母的颜容。按民族习惯,在房门前燃起了几柱香火和纸钱,香烟缕缕缭绕,冥品灰烬伴着哀伤旋飞,轻风默默的把它们送往天际,历历显现,此刻阴阳虽隔却相依,父母音容宛在,朦胧而清晰,仿如昨日……
逝者如斯,怀念泪洒草岗,想父母昔日拳拳之爱今成追忆,父母恩重难酬报啊!
清风寄哀思,滴滴成行;今日香魂缭绕,且不知西方净土今昔是何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冥钱飞起白蝴蝶,人声啼哭似杜鸟。
又到了清明时节,又到了纷纷细雨,又到了面对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到长大后问自己,可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宗就有了一个很著名的偈语: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细雨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了一抔黄土中。而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后,给这个永世永存的时空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除了一段为时不会太长的名声,让亲友和后辈存念怀想,再就是这“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坟茔,让同样不会延续太久时间的后人们来祭奠。
但是,就是这种总会被淡忘的祭奠,却以不出三代的亲情怀念和环环相扣的链接方式,在血缘亲情的怀念与哀思中,让中华民族子孙的血亲世代相传,并产生了巨大的认祖归宗的情感凝聚力——这就是中华血统与炎黄子孙的后裔,这就是百家姓赋予每个姓氏的族群意识或家谱情缘。而这种认祖归宗的亲情意识和情缘,在清明时节便得到最极致的张扬与宣泄。
清明节,它是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属于怀想先辈恩德与功绩的节日。当飘飘洒洒的细雨淋湿了原野青草,洒落在冰凉无言的墓碑,润泽着祖先的黄土坟茔之时,这片在平时并不会进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并不会左右我们的苦乐情感的清寂之地,顿时就被淅沥淅沥的如丝细雨牵进了我们的生活,绵延在我们哀惋悱恻的心灵,并且让我们再一次回想逝去的亲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别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也别太在意了那些不应该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间的愉悦,也珍惜生命对于尘世的依恋。
伫立在清明细雨中,沉思在逝去亲人的坟茔前,让纯洁得只剩下亲情与生命意识的哀思伴随清泪,淡淡地和着雨珠轻轻流淌。也许,它能清洗沉积太久的红尘世俗的纷杂无奈,给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给远去的亲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拥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么,我们民族的清明节就在面对亲人在天之灵的忏悔中,真正成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飘洒,人生思绪在轻扬。对冥冥之中的祖先或亲人的景仰与怀念,重温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也许我们能再次从心灵深处感受一种人生的超越,体会一份血缘亲情的真纯,在祖先血脉依存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中,梦寻一段娇花照水、杨柳临风的美好境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无边的丝雨像帘子一样挂在屋檐上,路上的行人很少,都在形色匆匆的赶路中。
这天是清明节,你可以看见,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条十字路口的右边有一座两层楼的小房子,从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淡淡的青烟,其中还夹杂着一种特殊的野菜的香味。我喜欢这种香气,那是清明团子的味道。清明我们都会去爸爸的老家——仙居,那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仙居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想而知这里的风景多么好。我们在姨婆家,看着大人们把肉馅、春笋做成馅,包进一层绿色的面团里,这是大家在包清明团子呢,吃清明团子是清明节的一大习俗。“这绿色的面团是用什么做的?”我问到。“是用糯米粉、粳米粉和加上艾蒿叶一起揉成的”奶奶边说边把包好的清明团放在阔大的绿色叶片上,放进蒸笼。过了不久,就听见大人们喊道:“清明团好啦!”我在厨房里跑来跑去,两个大盘子里装着满满的清明团子,有菜馅的还有豆沙馅的。坐在桌前,我咬了一大口清明团,外面的皮糯糯的,里面的馅很香,可好吃了!
清明节还有一个风俗是扫墓,纪念自己过世的亲人,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是跟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相聚的温馨日子。我们打着雨伞,沿着滑溜溜、长着青苔的石阶一步步爬上山,路两边是齐整的柏树,高大挺拔,在细雨中越发的郁郁葱葱。不远处有一座坟墓,那是我已经离开的爷爷的坟墓,周边串生着许多绿草、藤蔓。扫墓,第一是要把坟墓边上杂草清理干净,让去世亲人的“家”变的整洁干净。爸爸拿出带来的锄头,开始清理杂草藤蔓。第二是要放上祭品,比如鲜花,食品。奶奶摆上花篮,从袋子里面开始拿吃的,有酒、红烧肉、小螺蛳,都是爷爷生前爱吃的。第三是要点香和蜡烛祭拜,我跟妈妈点好几根香和蜡烛,然后大家轮流在坟前祭拜,希望爷爷在九泉之下安好。清明节,可以让去世的亲人见到他们挂念的家人,也许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吧!雨还是下着,风在耳边轻唱,小树在风雨中摇曳,仿佛我听到了爷爷慈祥的叮咛声。
这就是清明节,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着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流至今日仍被代代相传,它正在以他雄伟的气魄,崇尚的科学向世界诉说着他深长的历史。
清明祭祀,就是他的一部分。
清明,我们都不陌生,我们经常随大人在每年的清明节“上坟”“烧纸”等一些活动。人们总是在清明前后祭奠已故的亲人,以表对其的尊重与思念。
不过,我们要祭奠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亲人,还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创造者,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兴盛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辈升值因此而献上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去西路军瓜州县最后一站遗址红军纪念塔举行了清明扫墓活动。站在纪念塔前,听着徐校长讲的七十年前红军在这里战斗的事迹。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仿佛我就是七十五年前的红军队伍里的一名战士,正在为着保卫祖国疆土保卫祖国人民而浴血奋战在疆场上……
祭祀先烈,让我们再翻历史;祭祀先烈,让我们不忘国耻;祭祀先烈,让我们边耻辱为前进的动力;祭祀先烈,让我们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祭祀先烈,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今天。
祭祀清明,重要的不是它的过程,而是它的意义。它寄托了我们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人的思念之义。它犹如一只船只将我们的思念与敬重带向远方……
烈士丰碑诉说着英雄们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让我们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动荡岁月中的战争连绵成一曲激荡人心的军歌,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跃着一个个赤色的音符,他们——便是我们的英雄。
在那艰苦不堪的岁月,人民整日受着压迫与剥削,不仅有来自统治阶级的压迫,还有那些用枪炮和野蛮行径压制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的英雄就在这时奋起,他们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难,却无法接受他们所爱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
为了解放中国,解放人民让人民都生活在和平自由的环境中,他们选择了庄严而伟大的事业革命,经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这些英雄们,或许,在他选择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准备好放弃肉体和躯干的生,但同时他也选择了精神与灵魂的生。他放弃了短暂的生,选择的却是长久的,不朽的生!所有的人民英雄同他一样,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却换来了更多人民的生命。
无名烈士,你们倒下的身躯为后来的革命者筑起了坚韧的基石,你们的鲜血激活了祖国的`山川河流,你们的忠骨养育了神州大地的青青芳草殷殷花朵,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看吧,英雄们的光芒辉映着云彩,暮鸦的回归演奏着怀念的哀歌,风牵着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诉每一个人:他们不是传说!
今天是清明节,人们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今天却没有见到雨点的影子,反而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为了避免堵车,我们一大早就开车出发了。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老家,爸爸打开车子的后备箱。我一看车子里面东西真多,有青纸、鞭炮、香、纸钱……
妈妈和爸爸从老家里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锄头和镰刀。咦,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为长年没有人来去除,长得比我还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这时锄头和镰刀就派上了用场,为我们开出了一条路,也为了避免等会扫墓时不要引起火灾。
我们来到了太婆太公的坟墓前,大家先把坟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纸钱拿了出来分成三叠,我偷偷拿纸钱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纹,还被机器压了好多小洞。爸爸准备好全部东西后,便拿出打火机,把纸钱点燃了,冒起了一缕缕的青烟,飘飘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时候就已经被熏得流眼泪了,站起来更加是躲不过,风一会儿把烟吹向左边,一会儿吹向右边,好像和我有仇一样,一直追着我不放。这时候也依稀地回忆起太婆在的时候的点点滴滴,眼泪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当我眼泪止不住往外流的时候,爸爸把一个五彩缤纷,像花一样的东西挂在旁边,我问爸爸:“这是什么东西呀?”爸爸说:“这个是青纸,传说这个是给土里面的亲人遮风挡雨的,以前都是他们为晚辈遮风挡雨,现在我们长大了也要为他们遮风挡雨。”原来是这样,当我们沉浸在传说里面时,爸爸对我们大家说:“准备上香了,要站好一排。”我被爸爸严肃的语气吓到了,赶紧和妹妹站好了。我们一人拿了三根香并拜了三拜,我把好几个愿望都告诉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们保佑我早日实现愿望!爸爸是我们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个大鞭炮,摆好后,点燃了引火线,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安全区域,我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和爸爸说:“鞭炮点燃了,我们快走吧。”爸爸说:“现在还不可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还要检查纸钱和香,不能留下一点火种,以免发生火灾!”过了一会儿,我们检查完没有火种了之后就离开了。
今天虽然没有看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滋味!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只有清明。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国语》中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岁时百问》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
清明时节,劳动人民常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每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
古代清明节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读后令人神往。
清明节,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了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是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百年来,这句诗始终萦绕在人们心间。今年清明节我因种种原因没回老家,却体味到了别样的清明雨景。
风雨经过整晚的发泄,早上已变得平静无奇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将原本分明的世界变得模糊了。经洗刷的天地间一切都变得若隐若现,唯有绿还是那么鲜明。
家住东湖的我这种感觉分外强烈,碧绿的湖水在雨中如迎风摆动的丝绸,墨绿的山扑入眼帘,嫩绿的树叶和着雨水送来阵阵馨香。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就如打翻的墨盘,再也分不清颜色来了。
我独自站在阳台上,静静看着这滴雨的世界。小雨纷纷而下,似乎天地此时在无声的落泪,以悼念那逝去的人们。看惯了往日的晴空万里,却不曾想到,雨后的世界别有一番风味。
世界被洗刷了,我的一切感观也似乎被清洗了一般,风中斜斜飘下的小雨清晰可见,身边啁啾的鸟鸣婉转动听,就连平日里熟视无睹的空气此时闻起来也似乎带点点香气。我大口大口呼吸着这雨后如甘露般的空气,似乎想将原本充斥在内心污浊、烦躁的火气换掉,换成这清新恬静的气体以获得内心长久的安宁。
看着世界在雨的轻抚下如此安宁,我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投入自然的怀抱。
路上行人很少,我走的很慢,毫无平日骑车时风驰电掣的快感,但就因如此,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顺着通往东湖树林的林间小路,我边走边看,路边的花朵上缀着晶莹的水滴,树上冬日枯黄的叶子随风飘落,风儿顺着衣领钻入我的脖子,使我从头到脚感到阵阵清爽。偌大的树林间只有我一个人在慢慢行走,周围没有任何人,任何车。出奇的静,静得只听见风吹树叶沙沙的声响以及我走在落叶上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一片,偌大的树林只有我只身一人,不由得内心涌出淡淡的忧伤,转眸环顾四周,却看到四周美景,顿时豁然开朗,想必天堂里那些逝去的人们看到此景也会变得快乐吧。
雨越下越小,我越走越深。我收起雨伞,任凭细雨随风触碰我的手、我的脖子、我的脸、我的头。丝丝清凉,流尽了我内心的烦躁,丝丝甘甜,使我忘却了生活中的痛苦烦恼。
随着我走的越来越深入,世界也似乎变得越来越鲜明。颜色不再模糊,红的红,绿的绿,全无往日被喧嚣、功利所遮盖的世界的那般虚伪,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似乎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雨后大自然将她最纯真的一面展现给力你。如此美丽的雨后春景,让我感到点点不舍。也正如苏轼《寒食雨》中描述一样:“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娇嫩的草坪上点缀着花丛,古朴的林荫大道上布满枯叶,我随意踢起落叶,伴着久违的泥土的芳香走下台阶。岸边古木插在浅浅的水中,草苔顺着树根往上爬,水面上飘着树果,我边走边看,踏着岸边作响的老木板路,一路向前走去……。
好一幅美景,我不由感叹。
今年清明,雨纷纷,路上的我,并没有断魂。
今年清明,我没回老家祭祖,到我却发现了雨后不一样的世界。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样和妈妈一同去为外公扫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