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位家长。要铸就教师的人生品格,修炼先进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岗位上,时时刻刻都要对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以检查和总结。
其次,要努力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摈弃应试教育思想,做素质教育的领航人,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第三,要争做教学能手。教学是为人师者的基本功,教师要努力追求一种高的教学境界.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专业评价和教育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勇于实践, 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 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加紧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合格教师。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开启新征程的冲锋号角,是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给我们展现出“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恢宏画卷。经过对报告全文的认真通读学习,感触颇深。作为青年教师,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回应学生的热情和期许。关心和爱护学生,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平台。今天的学生正是我们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让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讲有温度的话、说有深度的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和真诚信仰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对我有深远影响,改变了我的很多态度与看法。由于基层教师工作的单调性、重复性,长期的基层教学工作,难免偶尔会出现一些困惑与职业倦怠,正是习总书记一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我在困惑中指明方向,倦怠中重现激情。让我重新审视与牢记自己的使命,并严格遵记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要求。“十九大”精神与我多年教育实践让我进一步明白“学生-教师-教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切实找准教学过程中的中心、根本与着力点:一是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知己知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清楚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要什么,只有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提供学生所求,所以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二是以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根本,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知识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加强学习与充电,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体验,都要下苦功夫;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长流水。三是以教学方法为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率。了解知识怎么教,找到最适合学生接受的一套教学方式方法,要做到胸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心中有谋,此外,一个好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就要以心换心,用最好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真知,提高综合能力。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沟通中,我也会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渗透十九大精神,借用生动案例,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以后的学习之路、生活之路更宽更广。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习总书记心中,教育一直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知识能改变命运,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或者要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上好学。我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更要为此做努力。相信十九大以后,我一定会倍加努力,以“对不可能说不、对可能说肯定、对肯定说更好”的姿态,以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学教育环节,是学生走向大学、面向社会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的成败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基层老师,我能够为这些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我觉得很幸运、很光荣。
“责任”既是教育兴国的一种使命,也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处来说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我们的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爱意融融;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社会平安发展;我们的学校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学校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
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承担责任。我很欣赏作家毕淑敏直抵人心的一句實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我们不仅仅要将教师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应当把它变成事业,当成人生的信仰,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快乐、寻找幸福、寻找归属。我会一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引导与指引我的工作,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