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留琼范文网 > 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篇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22-03-16 10:58:11 点击: 推荐访问: 推荐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啦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7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1

浪漫的善良

一直对三毛疏于了解,只听说过她的洒脱与执着,于是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翻开了《撒哈拉的故事》,品味她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虽然在这本书中更多的是简单平实的语言,却能够把奇异的沙漠和浪漫的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真可以说读起来令人舒畅,放下时让人为之震撼。

初读伴着轻松的心情,《沙漠中的饭店》、《悬壶济世》、《沙漠观浴记》等展现了在沙漠生活的趣味,也使我觉得荒凉的大漠别有一番风情。到了《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死果》,渐渐暴露出来的是沙漠的残酷,我一度放下了书,不愿再去感受三毛那艰苦的日子。再次拿起它,读了《沙巴军曹》、《哑奴》等又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三毛的善良。她在《芳邻》中写到了和撒哈拉威人做邻居的经历,他们总是来要千奇百怪的东西,又偷吃天台上的水。不过,三毛并不气恼,反而感谢这些邻居让她沙漠的日子变得五光十色。在《哑奴》中,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和哑奴一家人成为了好朋友,一直无私地接济他们,却在羞愧自己无法帮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同时,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哑奴全力的回报,也令我动容。

我最难以想象的是三毛的勇气和对于生活的热忱。正是她的勇敢和热情,即使远离繁华的大都市,置身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她也能把与荷西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素人渔夫》中,三毛荷西迫于生计,开车到很远处抓鱼来卖。尽管非常累,到最后反而赔了钱,两个人还是去饭店开开心心地大吃了一顿。正像三毛所说的那样,她爱上了“这片大漠诗意的苍凉”。

在《白手成家》中,三毛叙写了从刚进入陌生又简陋的房子的灰心,到后来被别人夸赞她的房子别出心裁的骄傲。她和荷西用装棺材的木板做家具,又慢慢地攒钱为小屋添置用品,条件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他们却从不放弃对生活情趣的向往和追求。三毛眷恋大沙漠就像是前生的故乡,再多的艰辛也磨不灭心中的希望。

在《哭泣的骆驼》中,三毛以战争为背景,写出了巴西里、沙伊达等人的悲惨经历。沙伊达“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然而她“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在听见巴西里的死讯后却变得了无生趣,这样一个脱俗的美女沦落为当时政治纠纷的牺牲品。我读出了三毛深深的忧伤。

阅读《撒哈拉的故事》让我感悟到三毛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无限热爱,她是沙漠中一朵常开的花,也是这世界上一段值得品味的传奇。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2

翻开这本书,一种朴实平凡的情感扑面而来,一种令人感动的男女之情跃然纸上,在三毛心中荷西是最懂自己的,最迁就自己的,更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爱。

勇敢的三毛抛弃了繁华都市的种种,毅然决然的来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对凄艳寂寥的大沙漠,她几乎不能自已,满心的热血与幻想被那卷起的黄沙打乱,面对着残阳如血,面对着广袤无垠,她没有离开,而是坚定的走向了沙漠的腹地。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用手中的笔给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笔神奇的而温暖的色彩。

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在那大沙漠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她还是活的快乐,她用中餐款待荷西,用一道道的菜证明了她的聪明,她的爱,下厨款待上级更是得到了荷西的好评。她是智慧的,用小小的食材却收获了生活中无尽的感动与欢乐;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一次又一次用奇特的方法帮邻居们解除病痛,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就好像她所说的:“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或许就是她那积极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使她赢得了一次次珍贵的友谊;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看见那些令人乍舌的生活情景,她没有嫌弃,更多的是同情与珍惜;还有就是写三毛和荷西傍晚去捡化石惊险一幕。当时荷西抱住石头,半身陷在泥潭里,三毛想办法救他时却遇到歹徒,她一边开车拼命甩掉他们,之后还要独自一人在零下几度的寒冷夜里卸下车轮胎,用自己的长裙作为绳子把荷西拉上来,经历过整夜的折腾,浑身上下冻得发紫,但终于是得救了,我也长舒了一口气。

在《沙巴军曹》中,给我的感受最深,透过笔墨我看到了生活在沙漠腹地,无人问津的偏僻角落,忍受着人性的血腥,生活的困苦,内心的谴责与遗憾,然而却无法改变,更无济于事,唯有在这片荒凉的沙漠耗尽自己的内心困苦,更是耗尽了生命,在军曹看来,他不配有任何东西甚至名字,唯有追随他的战友们,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尽管他最恨的是撒哈拉威人,但他却是为了保护几个撒哈拉小孩,而终被炸成了碎片。“第二天,这个军曹的尸体,被放进棺木中,静静地安葬在已经挖空了的公墓里,他的兄弟们早已离开了,在别的土地上安睡了,而他,没有赶得上他们,却静静地被埋葬在撒哈拉的土地上,这一片他又爱而又恨的土地做了他永久的故乡。”看到这里内心被震撼,满心的愤懑不平与不舍,而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学会了体会生命中的小幸福与小感动。

在《哭泣的骆驼》中,感受到了三毛心中无限的悲哀,那几行文字至今仍历历在目,“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令所有人为之动容的愤怒与无奈,在天空与沙漠之间徘徊,掺杂着那骆驼的悲鸣嘶吼声。

看过这本书之后,感觉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层次,那里只有自由,自由,我喜欢三毛,说是她的朴实文字,不如说是她那不羁的灵魂,与随性的生活方式,追从内心的脚步,是当下身处社会中人内心的愿望,借着她的文字,也好似流浪了一段时间。

最为感动的便是三毛的性格和与荷西的爱情,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三毛选择了沙漠,荷西选择了三毛,不论是真是假,都让我看见了那个深爱三毛的荷西,和将这段挚爱捧于手心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3

放后彻底自由了的我,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三毛的书一本一本地下单,一本一本地狼吞虎咽地读下去。因为她的浪漫、真性情和勇敢潇洒,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爱读书、爱旅行的她——三毛。

我读过很多她的书——例如《雨季不再来》、《流星雨》、《我的宝贝》等很多中,我还是最喜欢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洒脱随性,有梦想,执着的三毛。

这本书讲的都是三毛与她的丈夫荷西一起在沙漠中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整本书里的么一个故事,无不充满了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地貌和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书中所写的故事并不所有都完全是幸福和温馨的,在沙漠里,有许多苦难需要度过。

在这本书里,我最记忆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哑奴》。当地人思想落后而迷信,总是十分骄傲,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然,善良者有之,哑奴一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是奴隶,哑奴生来就必须为财主做事,听凭财主任意差遣,为财主赚钱做事。三毛看不惯当地人践踏人权,与善良有礼的哑奴成为好友,常常给予哑奴帮助。正如哑奴用手语所说,“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尽管他有一身本领,他终究脱离不去奴隶的身份。被财主卖走的那天,三毛哭着送给他一条毛毯,眼睁睁看着他被绑在车上运走,渐渐变成天边的一个小黑点。

三毛很向往自由,她不会让自己被束缚在一片狭小的天地,她喜欢我行我素,所以才会有撒哈拉的故事,才会有在她装点下异常美丽的沙漠。摆脱尘世的束缚、只做自己,没有一颗坚定的心和非凡的勇气,是万万不能做到的,纵使做到了,亦很难坚持下去。但三毛做到了,也坚持了了。

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受也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热爱。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4

最初,打开这本书的原因是,想看荷西和三毛的故事。或者是说,想从里面,满足自己青春期的心。但后来这本书,带我走向了沙漠,让我看到了沙漠里的人情常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美丽的大漠风光曾深深吸引着三毛,撒哈拉一直是她的梦想,但当她真正在大漠生活时,她才意识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真的太大了。沙漠缺水,缺电,缺医少药,物质生活极度缺乏,三毛所需的书也是拜托父母和朋友寄过来,稿件,稿费亦是如此麻烦地传送。那里的人更是愚昧落后的,女人生病不会去医院,权那里的医生都是男的;有些女孩10岁就被迫结婚;有人40年不洗澡……这一切,都曾让三毛难以接受。

但是,三毛很快克服了心理障碍,适应了沙漠生活,她先是把她的出租屋打造成沙漠里的世外桃源,她先从五金店的老板那里讨要棺材板,到处收拾“垃圾”——她认为有用的东西,然后用她和荷西的巧手,搭起了小巧的阳台,粉刷了墙面;打造了椅子、柜子、桌子等。三毛还别出心裁地自己做了窗帘、台布、地毯、床单。他们还利用起一切废物做起了装饰,用废弃车轮作坐垫等等,在干枯的沙漠里,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舒适的家啊!

逐渐地,人们都喜欢来她家做客,她们教她们手工识字,送给她一些食物和各种日用品,三毛逐渐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别人看病,给牲畜看病。她和荷西在难得的假日一起出门自驾旅行、探险,海边捉鱼……在有限的人生里做着尽可能多的事。

喜欢三毛的那种,勇于追寻梦想,想做就做的洒脱自由;喜欢她那种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去适应环境的乐观态度;喜欢她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和在平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乐观积极生活的态度。喜欢她那种真实自在的人生。她是真正的“沙漠之花”——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5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在20__年相遇的一本书,也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触三毛这位作家,她的洒脱、纯真、执着深深吸引了我。

《撒哈拉的故事》讲的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作者三毛因为被一本地理杂志吸引,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种种奇遇引发了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洋溢着一种浪漫、浓郁的异国情调。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

看完整本书让人有种想立马收拾行装,游走天下的感觉。一个女子,仅因为儿时的梦想,毅然背起行囊,踏上未知却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不顾众人诧异的眼光,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连她自己也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所以才会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会有在她装点下异常美丽的沙漠。

三毛幸运地拥有荷西。在三毛不顾一切地去沙漠时,朋友都对此不解,但只有荷西默默地收拾着行李,在沙漠中找到了工作,与三毛开始爱的旅途。荷西与三毛的爱情并没有轰轰烈烈,但平凡且伟大。荷西默默地追随,只为实现三毛心中的梦想。对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愿意随她在沙漠里受苦,这个倔强的女孩注定要跟这个人一辈子过下去,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荒山那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面对不怀好意的几个撒哈拉威人,镇定地逃脱了危险。但她没有离去,而是想办法拼尽所有的力量营救她心爱的丈夫。在三毛受到死果的诅咒时,荷西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她,因担忧而变得慌乱。看着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去布置家的温馨画面,我心中总有一种不知如何形容的暖暖的感觉,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像他们那样简单而幸福。

沙漠之间的一点一滴就在三毛那闲适的文笔下呈现出来。像泼墨画似的,一点一朵墨花盛开。她毫无目的诉说着生活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的爱情里,也夹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锅浓浓的汤。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冗杂华丽的铺述,没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场面,甚至连贯穿故事的主线都乱糟糟的。但总会让人感觉她就坐在你对面,风尘仆仆,肩上带着月光,指甲里带着撒哈拉特有的细碎的黄沙,甚至一开口的声调都是沙哑的,正与你讲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她对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与好奇,可能不知不觉会从一个故事又讲到另一个故事里去,的确,在三毛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故事里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你永远也猜不透故事的开头,高潮,结尾,但这种神秘而有趣的探险活动,却会让你乐此不疲,让你牵肠挂肚,让你欲罢不能。谈到这里,不仅又让我拿起了这本书,忍不住又读了起来。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6

如果天阴了,只要心中有阳光,云永远遮不住太阳。

前几日狂迷尤金,又闻尤金是“新加坡的三毛”,便想见识一下真正三毛的风采。变买了三毛的出名作:《撒哈拉的故事》。

翻开这本封面朴素的书,寥寥几笔,就显现出三毛的大家风范,寥寥几页,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荒芜大漠,奇异风情,还有性格迥异的人群,一切都是那样新鲜,样样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三毛乐观自信的精神。

读到“白手成家”那一章,顿时吃惊不已。我们也刚刚搬完家,搬家时累得腰酸背疼,新家里家具,电视,电脑样样俱全,但总觉得小区地势偏僻,小区里人烟稀少(其实并不稀少),日子比以前差了许多。

可看看三毛,顿时觉得我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她从自己了如指掌的台湾,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小镇阿雍,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完全不了解,就算了解后也很难接受。那个年代通讯并不发达,只能与家人写信,每次等回信都要等好几个星期,那种等待真是一种煎熬。交通不发达,刚搬过去时没有买车,三毛出门只能在炎炎烈日下步行。周围有没有便利店,只能到镇上买日常用品。因为路途远,又不能将自己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搬过去,只带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不过很快就看完了。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窝在家里看几本自己倒背如流的书,也真是件不宜的事。相比较下,我每天有几人高的书任我看,看电视,看电脑,还可以即兴写几篇文章,随时与家人交谈,出门就有公交车,虽然不是四通八达,但也可以把我带到想去的地方。这不是一种美妙的生活吗?

更要命的是,三毛在刚刚搬过去时,一栋房子,空荡荡的,连床都没有,第一天晚上是在地下裹着毛毯睡的。第二天,三毛便步行到镇上,买了一个小冰箱,破旧的煤气灶,贵的没有道里的床垫,一些简单的餐具,五张当地人用的草席,也算是大丰收了。接下来的日子,三毛每天都会采购一些东西,寻找家具的可用材料,沙漠荒芜,家具是要自己做的。一天,三毛在材料店外发现了几个被废弃的木箱,(其实是棺材)便请求老板将木箱给她。那天,三毛得到了五个大木箱,以及一些建筑工具,可以做家具了。

因为平日丈夫荷西工作日要上班赚钱,只有周末才能做家具。一个周六,三毛与丈夫荷西开工了。三毛量尺寸,荷西锯木头,两人累的腰酸背痛,手上磨出了泡,忙到晚上11点,他们有了一张桌子。就这样,他们每个周末都在工作,最后拥有了一张桌子,一个书架,一个晒衣杆。最后,三毛又在街上捡了一个废弃的轮胎,铺上印花的毯子,成了一个沙发。家,已将装扮得差不多了。

住在沙漠里日子苦的自是没法说,那一阵,三毛像一头受伤了的野兽,常常愤怒,哭泣。沙漠生活的苦,是我们从未体会的。但是,整本书中,却从未见三毛写下一个“苦”字,她总是化悲伤为快乐,化疲劳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沙漠改变了她的性格,她变得容易满足,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她内心的快乐。这就是三毛的乐观。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要比当年三毛在撒哈拉是好无数倍,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像撒哈拉沙漠一样贫瘠。我们总是不满足于现在,一味的想要索取,想得到任何东西。可怕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而是精神生活的贫瘠。所以,尽管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再好,没有内心的快乐与乐观,生活也永远不会幸福。

如果天阴了,只要心中有阳光,云永远遮不住太阳。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篇7

撒哈拉,一个地处北非的沙漠,这儿只有炽热、刺眼的阳光和干旱的沙土,人们称之为“死亡沙漠”。但有一个人,用笔写出了这里独特的美丽,和纯朴的人们。他就是三毛。她写的《撒哈拉的故事》由十七篇短文组成,记录了她与她的爱人——荷西在撒哈拉里发生的趣事。这本书没有华丽的修辞,也没有精彩的情节,但它用却用最平凡的语句把“纯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章节,是那一篇《结婚记》这篇文章记录了荷西与三毛结婚仪式的整个过程。结婚前,三毛在最后一个单身夜只是想着回去装桌子,做窗帘;结婚时,她甚至因为在场人太多而紧张;结婚后,原本可以住国家旅馆,但她却回了家,只因为住一晚国家旅馆的钱可以买一星期的菜。这整片文章都透露这两个字——“简朴”。

这篇文章中,荷西、荷西同事送的礼物最令我印象深刻。这两件礼物,在三毛眼里,一个是“真豪华,真豪华”的骆驼头骨,一个是“太幸福了”的沙漠中的奶油蛋糕,这足以表达出三毛的知足和纯朴

面对这些,我不禁扪心自问,在这这个物质横飞的世界,我们是否能抵抗得住物质的诱惑?在这些诱惑前全身而退呢?也许有人会说:“简朴不能当饭吃,简朴不能当钱花,又要简朴有什么用?”我却想说,虽然简朴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但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面对名利,金钱的诱惑能全身而退,不深陷泥潭,这难道不够吗?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不错,在这世界上,我们应当简朴,这样,才能不陷入那些奢侈、奢靡的泥潭。

留琼范文网 www.bjcnart.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留琼范文网 版权所有

Top